从制造业角度谈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7
/ 2

从制造业角度谈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融合

佟明亮 唐晓涵 阮银兰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 510091)

摘要:现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科技大国,发展潜力巨大,在经济社会中不断渗透,为经济社会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基于技术创新、产业全方位的重构、融合应用、体系完善等背景下,人类经济社会逐渐朝着数字化经济趋势靠拢。制造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诠释了当地工业的发展水平,是提高国民经济收入的主体,从而完成经济转型。基于数字经济视域下,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及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将会带来不可逆的局面,所以针对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应秉持理性、严谨的态度去评判,站在制造业角度分析数字经济环境下的产业融合,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制造业角度;数字经济背景;产业融合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被重新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影响产业总体变革与发展,重点体现在以下几点[1]:首先,数字经济进一步延伸了边界,不再受网络空间的限制,向实体空间靠拢,以产业融合为前提发展演化范式,不但鼓动了新兴产业新业态发展,加速传统产业架构晋升,而且还摒弃了传统产业模式、市场规则和企业竞争行为,极大的影响了产业绩效的形成。其次,数字经济的稳步提升主要取决于传统产业对其提出的标准要求,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融合会依照经济数学的进度而逐渐深入化,增强产业绩效,完善产业架构。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人类经济社会的改革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是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指引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局势。针对国内当前格局来讲,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关键之处在于融合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和制造业,充分展现制造业优势,加快国民经济转型。

一、产业融合理论分析

1.1产业融合蜕变历程视角

产业融合的流程十分复杂,从最初的产品、业务的融合,到最后的市场融合,直至完成产业融合任务。欧洲国家推出了绿皮书,提倡把产业融合释义成产业合作、网络技术平台、市场服务维度的一种融合。国外学者表示,产业融合要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管理融合、市场融合等步骤,最终抵达产业融合时段。利用信息输送形式、信息传送平台、带宽的产业融合理论结构,深入融合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实现数字技术通用性,满足带宽通用标准,从而抵达产品、服务融合时段。还有学者借助产业融合流程理论结构模型,推断其蜕变历程共分为四个环节:科学分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产业融合。此蜕变不但包含科技领域、数字技术范畴,还把视线延伸到产业框架、市场供给侧、需求侧、政策体系结构方面[8]

1.2产业进化发展视角

产业融合特指产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穿插和融入,从而衍生成一种新兴产业的历程。产业融合加入了高新技术产业基于传统产业领域下,把多种产业结合起来,随即变成新产业。产业融合的推广是建立在传统产业基础上,运用高新技术产业,把两个以上自主产业合并起来一同发育,从而衍生成新产业。产

二、分析数字经济基础产业与制造业产业融合测度

2.1产业融合动力机制

数字技术的创新是加快产业融合改革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首先,在各个产业领域不管是革命数字技术创新还是分散性,都是各个产业部门的核心技术。一则,这项技术的推广打破了数据之间的形式化差异,充分显现了视频、邮政、传真、电话等资源的数字化特点。二则,数字技术在不同领域使用频繁,便于信息采集、存储、传送、接收等。其次,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数字技术创新都要彰显传统技术产品与工艺的代替性和关联性等特点,全面融入不同产业,增加产业成本函数。一则,实现产业产品数字化特征,体现各个数字产品的交互性与联系性,完成产业融合任务。二则,加大产品和服务技术的创新力度与路径,转换传统市场的要求特点,优化经营规模和内容,确保产业融合的顺利实施。最后,实现数字技术创新可进一步提升产业间的融资共有性,打造产业融合的物质条件。

2.2产业融合测度方法

1、赫芬达尔指数法

此法是权衡多元化融合的重要指标,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有国家第一次用赫芬达尔指数法测度电子信息产业层面的技术融合度,挑选了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各项数据资源展开了由浅至深的技术融合研究。X表示专利总数量,i表示技术行业数,表达式如下:

6232a7ac4c4c3_html_5faea034248b7073.gif

此法面临的问题是单纯从专利数量层面权衡产业融合度,其限制性与局部性较为明显;不同行业之间专利数量整理工作的难度偏大,很难采集数据信息;数字技术融入制造有后所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改变专利技术指标。

2、专利系数法

此法在测度过程中利用其他产业部门的专利系数来了解产业融合进度,在20世纪初,有关学者通过系数测算来掌握电子交通输送和机械化工的技术融合情况。在多个国家企业内部精心挑选了很多符合要求的公司,为专利活动数据的举办做准备,掌握计算产业专利占比,检测不同产业部门专利系数。

三、加快数字经济基础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方法

3.1提供法律与政策支持

严格按照经济客观规律执行,大力营造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与法律氛围。第一,调整工业经济原有结构和数字经济结构的关联,结合产业融合近况有秩序的整改战略与法律,构建和数字交易有关联的法律体系,从而使市场交易更加标准。第二,确立战略宗旨和渠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创办发展数据经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条例,紧接着拟定数字经济从基础产业实战策略,最后推广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创新政策。

3.2加强企业数字化水平

企业是产业活动的融入代表,不管是现代企业还是刚刚建立的企业产业融合对二者均会造成一些影响。针对现代企业而言,数字技术与经济基础产业的深入融合会在某种程度上打击自身对原始途径的依赖性,导致传统平衡局面消失,因此就要加大生产、组织、管理、商业、服务层面的创新力度,实现集群化、网络化、多样化的分工目标,增强硬件、业务步骤、管理流程的数字化特征,紧跟产业融合脚步,顺应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发展要素。针对刚成立的企业来讲,基于产业融合视域下,需探索新平衡,采用合作竞争手段,实现开放型创新,选择集中策略,不断提升数字技术科研成效、业务综合技能以及市场竞争能力。注重技术、业务、市场的融合,为产业交叉、再次组建创造机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推广与进步,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融合被大众熟知。制造业是权衡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其在各工业国的经济增长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数字经济基础产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无论在数字化产业层面,还是数字经济层面其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对此,本文从制造业角度谈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融合,了解两个产业的融合状况,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樊慧玲.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集群质量升级的路径选择[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2):88-93.

[2]贺宁坡."数字经济"下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转型[J].财务与会计,2019(12):187-188.

[3]周春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策性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9(7):114-116.

[4]李玉清.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商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结构分析——以嘉兴为例[J].当代经济,2019(8):256-258.

[5]郭晓萧.我国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中国物价,2019(4):10-12.

课题项目:1.2020年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企业协会课题《CEPA框架下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贸易发展研究》(课题编号:S-A-20002);2.2019年度广东开放大学科研项目《创新驱动下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研究》(编号:GDKDKYKT20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