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事故中车速鉴定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2
/ 2

基于交通事故中车速鉴定的研究

马成 苏培江 张建伟

山东光正司法鉴定所 山东省 滨州市 256600

摘要:车速鉴定首先要获得事故现场的各种基本数据,比如地面车辆轮胎摩擦痕迹、事故现场周边的监控资料、车辆上存储的相关行驶数据和路面摩擦系数等,再依据《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GB/T33195-2016),可计算出事故车辆碰撞时段的车速数据。根据目前鉴定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获得鉴定车速的数据方法可归纳为四种:事故车辆现场碰撞痕迹、事故车辆行驶状态电子数据,事故车辆道路和车载监控视频、事故现场路况。

关键词:交通事故;行驶速度;车速鉴定;参数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势必会对道路交通事故鉴定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事故车速鉴定的方法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确,为交通事故处理提供更高质量的鉴定数据,其目的是给车速鉴定提供更科学、更合理,更省时的计算方式,最终更好地还原事故发生时的状态、公平的划分事故责任、减少道路事故发生和维护交通道路安全。同时,这也带来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交通事故的车速鉴定方法以及计算思路

车速鉴定的基本理论工具是力学原理,机动车在发生事故的过程中会有各种运动,比如制动,侧滑,倾翻,坠入山谷,以及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自行车,机动车与人之间的碰撞,都属于机械运动的范围,所以都遵循力学原理。事故中的肇事方的车辆的车速鉴定有多种方法。而汽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碰撞前,碰撞中,碰撞后。在碰撞前,驾驶员要发生危险时,一般会识别,判断,采取措施,所以发生事故的原因有可能是驾驶员发现过晚或者是采取的措施是错误的,所以车辆会发生失控,导致事故的发生,也可能与其他的车辆发生碰撞,导致双方都受伤了。碰撞中是两辆车发生碰撞的过程,这个过程使车辆快速接触,相互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导致车辆受损并且改变了车辆原来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1.1利用事故现场的轮胎印迹来进行车速鉴定

肇事车辆的车速鉴定可以通过事故现场的轮胎印迹鉴定,运用刹车印公式或侧滑时的临界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可知分析汽车轮胎所受的摩擦力和向心力公式,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当车速在限速范围内或者转弯半径控制在较大的范围内时,此时行驶路面上不会出现明显的轮胎划痕;当车速过大或者汽车拐弯过猛,汽车所需的向心力提高,摩擦力已经不能满足汽车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汽车就会做离心运动而发生事故。当汽车车速高于临界速度或增大拐弯半径,就具备了发生侧滑的条件,实际案例表明,当汽车发生侧滑时,由于汽车重心在前端与地面之间划痕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汽车重心在前端前轮的剧烈摩擦产生的;对于重心在车后部的这种情况,比如载有重货的大卡车,其发生侧滑时,后轮产生明显划痕。由观察可知汽车产生划痕的形状为规则的弧形,原因是汽车在拐弯行驶的过程中,因摩擦力提供的合力小于汽车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而发生离心运动,导致汽车沿原有轨迹的切线方向发生偏移,车轮跟着向外横向滚动而侧滑。然而,由于汽车侧滑时产生的划痕不是非常明显,一般情况下只能在滑印中分辨出车轮的花纹。

1.2利用车身上的特征点计算车速,进行车速鉴定

如果在监控视频中无法确定参照物,或者是不能确定参照物与特征点的重合图像时,这时候可以选取车身上两个部位为特征点,比如车头的前缘或者是车尾,通过对特征点的分析,可以计算出车速。不同于之前的研究方法,此处汽车的简化模型不能简单简化为质点,从而能够提高汽车车速分析过程中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2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依据

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代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距离上的移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要计算出车辆的速度就要分析车辆的受力状况,与之相关的概念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矩,质量,惯性,转动惯量,动能,势能等等,在分析车速鉴定具体情形分析后,相对应的概念有制动距离,碰撞速度,碰撞速度,碰撞减速度,制动力,在车速鉴定中相关的原理有力平衡,力矩平衡,动能守恒,角动量守恒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目前国内对交通事故中车辆行驶速度的研究方案有以上几种,其研究过程和方式虽大不相同,但原理大同小异,都是根据非常适合汽车车速的计算公式如速度公式,将采集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转化为数学模型及数据,最终估算出车辆的行驶速度。

3交通事故发生后的车速鉴定研究以及参数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交通事故发生后,责任该由谁承担十分重要。众所周知,车速鉴定在交通事故鉴定中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分析出事故的性质,而且也是确定事故原因的重要的依据,同时,也是对交通事故做出责任认定的重要的依据。交通事故后的车速鉴定研究以及参数研究可以解决交通管理部门在管理上的很多问题,对交通管理部门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分析现场车辆的车速可比较科学的还原事故现场的车辆行为,如车辆是否存在超速、低速、突然变道、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从而帮助人们判断出肇事方。当然采集事故现场车辆的瞬时车速的方式并不唯一,一般有借助GPS跟踪仪、雷达监测仪等智能仪器来获得当时的数据资料。但是由于很多交通事故具有较强的突发性,人们难以直接现场采集案发时间的具体数据,只能在事发后一段时间内通过借助方式和高科技设备,来采集能够充分证明当时车辆行驶速度的证据。在进行分析车辆速度的计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解决具体事故案例的方法实用性,即针对不同的交通事故要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充分分析每一起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事故发生后的数据采集方案。比如,针对在直线行驶的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应调查事故现场的视频图像,以周边环境为参照物对车辆速度进行计算分析;针对在弯道上行驶或拐弯时发生的交通事故,适宜选取印迹法,即采集汽车轮胎在道路上留下的划痕作为分析数据。本文中提及到的几种分析计算交通事故中车辆速度的计算方法较为科学的解决了目前交通事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事故双方认清事故原因和认定各自应承担的事故责任,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4结语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最为重要的就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谁该为事故承担责任。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的勘察,看两辆车各自的损坏情形,以及对现场汽车轮胎印迹的查看可以对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得出分析,通过对车速的鉴定,可以得出事故的肇事方以及了解事故的原因。对于车速的鉴定,有利于对交通事故的责任做出认定,从而对交通事故的责任人做出界定。而且由于交通事故的诱发原因多样,所以交通事故鉴定人员必须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学习与之相关的学科的基础知识,拥有更系统的理论知识,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已处理原因多样的交通事故,更好的对待交通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尹朋.一起交通事故的车速鉴定研究.汽车工业研究,2014年4期.

[2]周琦,王华专.交通事故中车速鉴定方法利用———基于视频图像计算车辆行驶速度.中国科技纵横,2015年4期.

[3]杨圣文,杨存义,许书权.车载监控视频在交通事故车速鉴定中的应用.交通标准化,2014年15期.

[4]梁卫强,关志伟,王少华.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制动痕迹关键问题分析.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