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3
/ 2

火电厂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亚洲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250102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注重创新性研究,更好地结合全新的材料和工艺,在火电厂建筑工程质量方面展现出更为卓越的发展效果。在施工过程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特点,综合评估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施工要点,将混凝土质量设定为施工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考察坚固度以及应用寿命,分析裂缝出现对建筑物产生的制约,更加全面地探究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以及结果,即充分关注建筑物裂缝问题,降低对火电厂建筑工程质量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火电厂;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已经十分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有着便捷的操作过程,随着建筑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应用会得到进一步推广,尤其是建筑基础设施中,更能够发挥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优势。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大体积混凝土自身有着较高的体积和重量,有着相对较高的施工难度,有着较大的厚度,只有确保施工工艺流程科学合理,稳定连续地完成浇筑工作,并且合理使用添加剂、合理配置原材料,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在完成浇筑作业后,自然环境、自身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不同类型的问题,比如内部聚集大量水化热,无法及时释放出来,导致在固化过程中混凝土温度升高过快,产生严重的水分流失问题,引发干缩裂缝,威胁大体积混凝土整体结构质量。又如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内外体积变化不同,发生温度裂缝。施工技术人员只有科学地制定处理方案,加强日常管理维护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才能尽量避免发生建筑物裂缝。

二、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设计优化

(一)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大量水化热现象,热量积聚在内部,无法及时散发出来,内部温度剧增形成一定温度差应力,若混凝土极限抗拉应力无法抑制温度应力时,便形成裂缝。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使用量,或者使用中低水化热、凝结所需时间较长等类型的水泥。

(二)基本准备方面

(1)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因此施工前各类准备工作的科学落实十分重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准备工作主要体现在材料、技术以及设备方面等等。施工企业要充分结合工程项目的要求与特点选择最佳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并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落实施工设备性能的监测分析。

(2)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开展大体积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坍落度的确定工作,为后期施工质量的把控提供引导和依据。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路及优化

集中输送混凝土材料,将混凝土早期水泥水化热尽量控制好,以免升温过高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配置混凝土原材料的水泥用量:大体积混凝土按照≤350kg/m3的标准控制水泥用量,按照35%控制外掺料粉煤灰。较大面积的承台浇筑所用混凝土对泵送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对其扩展性和坍损性有着较强的要求,通常扩展度至少为60cm,90min无坍损,4h坍损不大于3cm,按照160mm~200mm控制坍落度,按照至少20h控制初凝时间。在混凝土运输前,要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尽量选择平坦、短途的运输路线,将运输时间尽量缩短。如果当地气候温度较低还要做好保温措施。

(四)合理安排混凝土运输供应

混凝土浇筑前,应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布置混凝土运输供应。混凝土运输量应满足浇筑施工量,合理地配置机械设备,确保大体积混凝土保持连续浇筑施工,满足施工设计要求。

(五)浇筑施工

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顺利完成,必须提前编制施工方案,做好分层浇筑工作。在小型建筑工程中,分层浇筑施工技术适用于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完成混凝土浇筑。如果选择分段浇筑方式,还需要提前制定浇筑方案。分段浇筑法适用于表面积小、厚度值中等的建筑工程。无论采用何种浇筑方法,在具体实践中都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施工场地、设备、机械等。分段浇筑法不适用于大型施工项目。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规划施工方案,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分步、分段完成施工作业。大型建设项目的表面积和体积通常比规定的标准值高出数倍。大型施工项目在制定混凝土浇筑方案时,技术人员应充分控制每一个施工细节,严格按照混凝土边坡高距比为1:3的标准进行控制。

分层浇筑法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首选方法。在泵送混凝土过程中,每层浇筑厚度一般按不大于50cm的标准控制。若采用非泵送方式,每层浇筑厚度可按不大于30cm的标准控制。具体做法是根据混凝土浇筑温度要求合理设置施工缝,安装预埋件,做好钢筋施工等作业,尽量合理设置施工缝。技术人员还应注意严格控制一次浇筑混凝土的长度,避免内部水化热过度积累、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尽可能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科学准确地计算混凝土数量,合理安排施工程序。

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监督,提高混凝土浇筑作业质量。首先,明确混凝土运至现场的具体时间,提前安排人员、设备、现场交通等条件,确保混凝土材料到达现场后能迅速进行浇筑作业。其次,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以确定是否存在离析等质量问题。在浇筑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观察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以确定是否存在结块等不利问题。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应暂停施工,并清除有缺陷的材料。在下部混凝土凝固前及时浇筑,避免出现故障。最后,坚持连续性原则,尽量避免在中间施工暂停。如需暂停作业,注意在混凝土凝固前继续浇筑,并充分振捣,确保上下层能充分结合,无裂缝。

(六)混凝土振捣工艺

混凝土振捣工序也是质量控制的要点,应确保振捣充分。若振捣不充分会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密实度,也容易产生塑性裂缝,反之振捣时间太长,可能会造成混凝土离析,影响其均匀性。振捣应分层进行,做到均匀缓慢连续性,并合理地布置振捣点,上层振捣时应保持振捣器插入下层50mm~100mm,以确保层间相接密实。振捣应遵循“快插慢拔、先低后高、均匀一致”的原则,保证混凝土密实性,同时还能够避免出现“松顶”现象。振捣时间应适宜(一般20s~30s范围内),以混凝土上层不沉降、无气泡、泛浆为标准。振捣过程还应避开钢筋、模板、预埋件位置,尽量减少碰撞,造成损坏或偏移。针对变截面的部位,可在混凝土达到初凝前再次振捣,以保证其密实性。

(七)养护施工方面

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情况与天气因素开展科学合理的养护施工。在养护施工中,如果选择保温法开展养护处理,则必须确保养护施工的时间在两个星期左右,避免因混凝土结构的水化热现象而引发内外温差过大的问题。由此才能提升养护施工的效率与质量,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现象的概率。

三、结论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行业当中,为了进一步优化施工效率和质量,要注意充分做好工艺优化,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细节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丽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20(12):161-162.

[2]刘向梅,王克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实践探析[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18):60-61.

[3]窦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8):20-21.

[4]李昌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中外企业家,2020(21):128.

[5]刘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分析[J].居业,2020(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