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4
/ 2

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

汪剑彪

江西省鹰潭市消防救援支队 335000

摘要:我国经济水平提升的速度,促进了城市地下建筑越来越大,空间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为人们提供更大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地下建筑火灾事故发生概率,加大了灭火救援难度。而且由于地下建筑一般层数较多,纵深大,消防救援空间有限,导致消防技术、装备等难以有效施展作用。因此,要对灭火救援技术进行全面分析,提升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技术水平,降低火灾危害性。本文主要对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进行有效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火灾救援效果。

关键词: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

引言

城市发展迅速,由于住房以及商业发展的需要,城市用地匮乏,使得地下空间逐渐被利用起来,随之地铁、隧道、停车场、商场等在地下建立起来。这些建筑不仅不占用地上面积,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地下空间建筑构造和本身的一些特点在预防火灾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在发生火灾时扑救工作中存在一些局限性。所以对于地下空间建筑火灾的特点分析和对火灾的扑救工作进行研究,对地下空间建筑的消防管理工作非常必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地下建筑起火因素

引起地下建筑火灾的主要因素:第一,人为因素。商场吸烟、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等,都很可能引起地下建筑火灾。此外,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患问题,容易引起严重的火灾问题。地下建筑装修时,使用消防等级较低的材料,容易出现严重火灾问题。第二,电气故障。地下建筑较为潮湿,电气设备、电缆容易受潮,或者是年久失修,出现损坏等问题,容易出现短路、过负荷、漏电等问题。第三,火灾现场情况复杂,难以施救。这是因为地下建筑的消防通道空间有限,一旦发生火灾,人员拥挤,消防人员难以通过消防通道进入地下建筑进行救援。而且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烟雾、热量难以排散,导致地下空间烟雾、毒气浓度较高,难以进行有效扑救。

2地下建筑物空间中火灾事故的主要特点

2.1火焰蔓延的速度相对比较快

燃烧势头比较猛烈。这是因为地下建筑物空间内部装修材料使用比较复杂,电器使用的线路纵横交错,自然类型的采光以及通风效果欠佳。而且地下建筑物内部的通道布局相对比较复杂,通道内部很可能会存放大量可燃性物品。假如发生起火的现象,将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蔓延。因此只有增强预见性或是在开始的时间内将火势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够符合现阶段的发展方向。

2.2人员疏散困难

地下建筑的照明能力相对于地上建筑来说是较弱的,一般都是采用人工照明的方式,当发生火灾时,电源会被断掉,就会导致空间内的人员只能根据事前安排的照明指示牌进行逃离,但由于火灾产生的浓雾,会导致空间中可见度不够,地下空间的逃离通道不够短时间内大量的人员离开,这时候就极易发生踩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2.3烟雾浓烈高温毒物不易救援

地下建筑物空间是封闭密集的场所,如果火灾发生后,烟雾不易排出,在火灾高温状态下烟雾会快速蔓延变得更加浓烈,部分燃烧物还会排出有毒气体,加剧火势。另外,因为起火环境的特殊性,导致火灾发生位置处的温度会急剧上升,附近地区的温度也会渐渐上升,这些会给灭火救援和应急疏散带来阻碍。

3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

3.1及时安排救援行动

当发生火灾时,建筑管理人员要在消防人员到来之前,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行动,帮助地下人员进行快速的逃离工作,在火灾的初期阶段,指挥地下人员有序地从逃生通道离开。消防人员要根据工作人员提供的地下建筑图纸来制订相应的灭火救援计划,消防人员要佩戴好防火设备进入火灾现场进行灭火救援。根据地下空间图纸,对可能存在的受困人员进行及时的援救工作,带他们逃离火灾现场。消防人员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找到火灾发生的着火点,对其进行适当的灭火工作,采用消防设备对地下结构进行检测,防止火灾情况进一步地蔓延。若地下空间结构有被破坏的趋势,要及时安排地表人员进行逃离。

3.2加强灭火救援基础工作

想要提高地下空间建筑灭火救援效果和质量,救援人员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地下建筑空间结构、作用、客流量、管理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在总体规划部署后制定出科学全面的灭火救援预案,以便在第一时间根据救援预案确保人们及时疏散。且在救援前需要对地下空间建筑内的可用水源和安全通道、消防设备等进行检查,保证可以正常利用,促使消防救援工作顺利进行。另外,消防大队也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地下建筑场所位置进行明确,定期开展各种演练和检查工作,对重要场所、重要位置的日常基本运营情况进行摸底检查,对于突发性的火灾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救援方案,以此实现对火情、火势的科学控制。并根据日常演练结果和检查结果不断优化救援预案,提高预案质量,确保救援时万无一失。

3.3可行的排烟措施

地下空间建筑隐蔽,安全出口通风口较少,一旦里面发生火灾,肯定会有烟雾堆积,可视范围逐渐缩小,必须做好适时适当的排烟工作,有助于更快速地发现火源,迅速灭火。地下空间建筑内发生火灾除了利用通风口自然排烟外,还可以使用机械排烟,一般地下建筑内会设有喷淋和自动排烟系统,要利用其身边所有的设施做好排烟工作。但要注意的是,排烟只适用于起火的初期和后期,初期时排烟是为了提高人员的视线,后期的排烟是为了驱散余烟和毒气。如果在火势发展中期迅猛阶段排烟,就会增加建筑内的氧气,加快燃烧的速度,使得消防救援人员无法深入开展灭火工作。

3.4多种类型灭火模式进行合理组合

不同区域或是地下建筑物所属的空间,必须根据真实状况,行之有效的选取具有针对性的灭火救援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火场被困人员的疏散,并且使用地下建筑物内部安装的消防救援装置进行灭火,采用固定与移动相互结合的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火势完全控制住。相关消防救援人员在仔细侦查以后,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选取最合理的救援线路,在第一时间到达地下建筑物内部的火源具体位置,进而判断用水需求量,使用消防水枪进行内攻式灭火救援。在火情蔓延的过程中,浓烟毒气就会持续地扩散,在面临此类危险的状况时,相关消防救援人员就必须利用自身佩戴的各种照明装置或水车,实施灭火救援任务。在相关消防救援人员无法进入火场的状况下,此时必须应用泡沫灭火装置向地下建筑物建立内部喷射的灭火模式。该技术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稀释浓烟毒气的浓度,还能够显著提升实际的灭火效果,进而完成安全灭火的目的,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宝贵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结束语

地下空间建筑的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用地紧张的困境,但是也存在些许的安全隐患,所以地下空间建筑在消防安全灭火措施上尤为重要,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消防演练工作中,应当结合建筑物的特点、结构以及消防设施的配备等情况,加强自救技能。消防人员采用多种灭火战术进行援救工作,只有全方位相结合,采用正确的消防灭火方法,才能快速有效地扑救火灾,将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达到更好的救援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为民.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J].今日消防,2020,5(06):46-47.

[2]赵宏伟.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研究[J].科技视界,2021(19):144-145.

[3]高顺来.地下商业空间建筑防火设计要点[J].城市建筑,2020,17(20):171-172.

[4]李彬.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灭火救援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1,07(1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