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模式

阿曼古丽 ·达吾来提汗

巩留县阿克吐别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835408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高产粮食作物,在全国多地均有广泛的种植。玉米不仅是优良的粮食作物,也是养殖行业重要的饲料来源,同时也是食品、医疗卫生等行业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玉米具有抗氧化、降血糖等功效,具备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但是玉米种植相对于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来讲较为复杂,在种植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格外注意。因此,要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就要对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进行研究,加强应用。本文通过分析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意义和现状,探寻更好的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模式,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

引言: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是提升我国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还是保护玉米种植地的自然环境,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对构建新型农业种植体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农业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模式的研究,提高我国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水平,从而使玉米的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一、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

1.可以有效保护耕地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保护耕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土壤蓄水能力。相关实验数据显示,耕作次数越多,土壤中的碳被释放到空气中就越多,可以为有机质提供的碳就越少,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土地耕作次数,保护土壤本来的质地,使得土壤保持自然的孔隙率和结构,增强土壤蓄水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次是减少土壤侵蚀,农作物的残茬覆盖在土表,可以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更好的保护土壤墒情。最后是提高土壤肥力,残茬腐烂还田后,可以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使得土地变得更为肥沃。

2.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应用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后,要求田间覆盖秸秆,不仅可以杜绝秸秆焚烧情况的出现,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量,防止扬尘的产生,有利于改善空气环境。还可以为田间野生动物提供藏身处和食物。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还能提高水资源的质量,一方面由于水蚀的减少,使得流入河中的泥沙量减少,可以改善水资源的质量。另一方面,作物残茬可以帮助土壤保存肥料和杀虫剂,减少其流入地表水的可能,可以起到保护水资源的效果。

3.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减少耕作次数,减少农业机械使用次数和磨损,降低耕作成本和燃油成本,降低农业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农业生产用工和种植成本,大幅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玉米病虫草害发生的概率,研究表明,应用了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之后,可以有效降低玉米常见病害的出现概率,保证玉米生长期健康成长,促进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从而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二、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现状

1.推广过程受阻

我国耕作历史悠久,农户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耕种模式,对于新做法并不认同。而且大部分农户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玉米种植保护性耕种模式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知,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较低,致使推广过程受阻。

2.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不到位

受资金限制,农户对于购买大中型农用机械的积极性不足,对于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质量有较大影响。加之农户盲目追求高产和眼前利益,播种玉米时密度较大,使得玉米倒伏率增高,存在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不到位的问题。

三、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模式

1.免耕播种技术应用模式

免耕播种技术是指使用免耕精播机将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和压实等步骤一次完成。在播种时,参照土壤墒情和气温确定播种的深度,尽量控制在3-5厘米,墒情较差时,播种深度为5厘米;墒情较好时,可以将播种深度调浅一些,控制在3-4厘米。而肥料一般与种子的间隔在侧边5厘米,深3厘米处,防止烧种或烧苗问题的出现。此外,在播种之前要做好种子的选择和处理工作,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玉米品种,做好包衣处理和药剂拌种等工作。

2.玉米留高茬行间种植技术应用模式

大量的实验数据显示,采用留高茬行间种植技术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风蚀和水蚀问题的产生。采用玉米留高茬行间种植技术模式,具体的关键操作技术是在秋收后留高茬覆盖土地过冬,高度根据当地气候确定,一般为40-45厘米。来年春天不整地,在行间采用精细化播种的模式,在玉米出苗后继续按照田间管理步骤开展施肥、补苗、定苗等。秋收后再次留高茬覆盖土地,重复完成上述步骤即为玉米留高茬行间种植技术应用模式。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保证一定的密度来保证玉米的产量,这种模式可以为玉米植株保障合理的密度和生长空间,提高产量。但是留高茬覆盖会影响玉米的出苗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出苗期有所延长,进而影响玉米成熟的时间,所以要注意播种时间的把控。

3.玉米灭高茬整地技术应用模式

灭高茬整地技术是指在秋收玉米时,保留20-30厘米高的根茬,随后进行常规的整地耕作,静待根茬和枯叶自然腐烂转变成肥料。次年春天无需整地,可以直接在垄沟上采用精播机进行播种,但在追肥期间要进行一次深度不少于20厘米的中耕。等到玉米秋收季节,重复上述操作,以延续其高茬整地技术。在我国部分较干旱的地区,比如西北、华北等地采用这种技术模式,可以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长期采用这种技术模式,可以保证土壤孔隙的自然分布状态,为雨水渗入土壤提供了自然的通路,可以有效降低土表径流流失的概率,解决传统种植模式下水源短缺的问题;而且根茬腐烂还田后,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增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为玉米生长期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不过根茬覆盖也保留了一些杂草根系和害虫虫卵等,会提高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所以要格外注意病虫害的防护和治理工作。

4.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交替种植保护技术应用模式

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交替种植保护技术是指缩小窄行行距,拓宽宽行行距,第一次选择在窄行进行播种,在宽行上进行追肥和松土等步骤的操作,提高土壤含水量和肥力,为次年的春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秋收时留存40厘米左右的苗茬,使其腐烂还田,既降低了化肥成本,又提高了土壤肥力。下次在宽行上播种,重新形成宽窄行,完成宽窄行的交替种植。采用这种耕作方式,可以优化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存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有助于地力的恢复,为玉米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进一步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四、结束语

在当前科技对于农业越来越重要的时代,加强对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是提升我国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采用的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还有较大的推广空间,而且发展中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于技术的研究,不断创新应用模式,完善政策、资金、人才等配套措施,充分发挥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户收入,提高我国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嘉秦.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运用研究[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2):27.

[2]李钟涛,刘婷婷. 探究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模式[J]. 种子科技,2021,39(19):29-30.

[3]高鹏,周富强. 玉米种植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J]. 农家参谋,2021,(07):51-52.

[4]张军民,赵福根. 推广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问题及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3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