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注聚阶段地层压力与流动压力调整原则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不同注聚阶段地层压力与流动压力调整原则的研究

张佳玉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地质大队 邮编: 163000

摘 要

在油田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区域地层压力和采出端的流动压力对产量、含水、采聚浓度影响很大,压力设定不合理常常影响开发效果。本文研究了聚合物驱不同见效阶段合理地层压力和流动压力的控制界限及调整原则,为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注聚阶段;地层压力;流动压力;调整原则


一、前言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为持续保持高效开发,对二类油层实施化学驱,二类油层井间、层间、层内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强,砂体相变剧烈、发育厚度、渗透率差异大,开采油层以中、低渗透率层为主,动用不均衡,部分层动用难度大,程度低。在不同的压力系统控制下,不同阶段动用程度相差10~20个百分点,不同井组动用程度相差10~30个百分点,动用程度的差异直接导致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体开发效果。

二、大数据分析压力系统与开发效果关系

从现场统计看,注聚前期、低含水期、含水回升期保持合理的流压,有利于提高开发效果。

62427e8ebfeba_html_eacf07092e348949.png

2-1 注聚前流压(MPa

低含水阶段流压在2.5-4.0MPa的井低含水稳定时间长。



62427e8ebfeba_html_ac46a703cf7ccbe2.png









2-2 低含水阶段流压分级(MPa

含水回升阶段流压大于5.5MPa的井含水和采聚浓度上升慢。

62427e8ebfeba_html_defa948715372096.png











2-3 含水回升阶段流压(MPa

  1. 数值模拟与矿场统计结果

3.1数模研究表明,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影响注聚效果

62427e8ebfeba_html_b5cfc4c22d074ef2.png










3-1 地层压力与采收率关系曲线

3.2地层压力控制标准-略高于饱和压力

注聚时平均地层压力略大于饱和压力时,注聚效果最好。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储层会出现大规模脱气,不利于原油流动;当地层压力高于原始地层压力时,注聚压力提升空间有限,不利于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

62427e8ebfeba_html_90499c0207691b70.gif62427e8ebfeba_html_acaba7136e7ae338.gif








3-2 注聚时间-含水变化曲线 3-3 注聚时间-阶段采出程度曲线

3.3流压控制标准-系统平衡、中低渗层最大动用、采聚浓度有效控制

3.3.1以注入压力上限确定流压上限,即流动压力的上限要保证注入压力不超上覆岩压

62427e8ebfeba_html_bc127b35fd1174ca.png








3-4 流压-注入压力曲线

362427e8ebfeba_html_b1474ae61572ffb9.png .3.2以合理地层压力确定流动压力控制区间,即流动压力的控制范围要保证地层压力略高于饱和压力









3-5 流压-地层压力曲线

3.3.3以中低渗层有效动用优化流动压力范围,即流动压力的控制范围要保证中低渗层有效动用



62427e8ebfeba_html_995858d6994d5b7a.png









3-6 流压-中低渗透层吸水比例曲线


3.3.4以控制采聚突破优化流动压力下限,即流动压力的控制下限要能够保证采聚浓度不出现快速突破

62427e8ebfeba_html_90987a8b0d8c01af.png










3-7 流压-采聚浓度曲线


四、不同注聚阶段地层压力与流动压力调整原则

通过数值模拟与矿场统计大数据相吻合,明确了各阶段压力系统调整的界限和标准,确定具体流压控制范围 。

压力系统调整原则:注入压力:注前留足空间,初期平稳上升,中期达到高值,停聚压力不降;流动压力:初期整体高流压,见效期高含水高流压,回升期高采聚高流压;地层压力:全过程高于饱和压力、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附近。


压力系统

空白水驱

含水下降期

低含水期

含水回升期

后续水驱

注入压力

△P空间=5-6

△P月上<0.5

△P空间=0.5

△P空间=0.5

△P空间=0.5

总压差

△P≤-1.5

△P=±1.0

△P=±1.0

△P=±1.0

△P=±1.0

流动压力

P≥5.0

P≥4.0

P=2.5-4.0

P≥5.5

P≥6.0

4-1 压力系统调整界限标准

五、结论

5.1注聚时当平均地层压力略大于饱和压力时,注聚效果最好。

5.2压力系统调整原则:注入压力:注前留足空间,初期平稳上升,中期达到高值,停聚压力不降;流动压力:初期整体高流压,见效期高含水高流压,回升期高采聚高流压;地层压力:全过程高于饱和压力、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附近。



参考文献

[1] 曹广胜,谭畅,宋福昌.低渗透油田强化注水压力界限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3 :3107-3110

[2]牛彦良,王海荣,王春瑞. 低渗透油田油井合理流动压力界限的确定. 试采技术,2002; 23(2)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