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

袁锦硕 杨展 李佳华

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 河北省邯郸市 0560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MRI诊断创伤性隐性膝关节骨折的诊断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 2021年10月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64例创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资料来源。收集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次进行x线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T),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MRI检查后64例患者被全面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 (64/64)。x线检查后,64例患者中52例均为阴性,仅确诊12例,诊断准确率为18.75%(12/64)。根据上述诊断数据分析,MRI诊断准确率远远高于x线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p < 0.05)。对比骨折的检出率,MRI的检出率和骨折类型明显优于x线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p < 0.05)。结论:与MSCT相比,MRI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上应通过MRI对疑似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检查。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

引言

膝盖骨是身体的一个复杂的解剖部分很容易受到外力的破坏。膝部隐性骨折不明显,很难进行常规x线检查。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脊髓损伤和疼痛,从而影响后续的治疗效果。因此,提高膝关节冗馀性骨折的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磁共振成像(MRI)在关节系统疾病诊断中越来越受欢迎,其研究精度较高,从而提高了关节系统疾病的诊断率。但是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膝关节冗馀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本文选择64例怀疑为膝关节冗馀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冗馀性骨折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为临床诊断膝关节冗馀性骨折提供一定的参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64例创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为资料来源,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集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次进行x线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T),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所有患者膝关节明显肿胀、疼痛和动作受限。64例患者中,25 ~ 60岁的男性45人,女性19人,平均年龄(43.28±6.95岁)。检查后,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均符合MRI检查的要求。没有严重的心脏和肾脏功能障碍,没有精神疾病史,也没有免疫系统障碍史。所有患者及其家属都知道并自愿同意参加这项研究,并已获得医院伦理学会的研究许可。

1.2方法

MSCT检查:采用64排螺旋CT机对病变进行全方位扫描。参数设置为120Kv,电流为240 mA,间隔为0.625mm,层厚度为0.625mm。采用体积重构、多方向同构和多层次重构进行扫描。MRI研究:采用1.5 tmrt扫描仪对冠状、横、矢状骨层进行扫描,参数设置如下:间隔为0.3厘米,圆盘厚度为0.5厘米,基质为245×245. ST1R序列:TE90ms,tr 200 ms;t1 wi:te 20毫秒,tr 600毫秒;T2 wi:te 100毫秒,tr 4000毫秒。

1.3观察指标

(1)观察和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检查结果为阴性和阳性,以评估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2)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破断率。主要比较对象是骨折位置和骨折类型的检测。骨折主要是大腿、大腿和髌骨骨折类型主要分为I型、II型和III型骨折主要指皮肤不可见骨折,II型骨折主要指头皮不可见骨折和III型骨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242c8c2e74ba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

MRI检查后,64例患者被全面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 (64/64)。x线检查后,64例患者中52例为阴性,仅诊断12例,诊断准确率为18.75%(12/64)。根据上述诊断数据分析,MRI诊断精度远远高于x线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p < 0.05)。见表1。

表1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例)

6242c8c2e74ba_html_de9db713d821f957.png

2.2两种检查方式的骨折检出率对比

对比骨折检出率,根据MRI检查,64例患者中有31例胫骨平台中外侧骨折,20例中外侧股骨髁骨折,13例骶髁骨折。根据x线检查,64例患者中有6例胫骨平台中部和侧面骨折,4例女性股骨髁中部和侧面骨折,2例女性髌骨骨折。比较64例患者、23例ⅰ型骨折患者、27例ⅱ型骨折患者和14例ⅲ型骨折患者MRI检查后骨折类型的检测率;根据x线检查,64例患者中有3例I型骨折,5例II型骨折,4例III型骨折。根据上述诊断数据分析,MRI诊断的骨折检出率明显优于x线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p < 0.05)。见表2和表3。

表2两种检查方式的骨折部位检出率对比[n(%)]

6242c8c2e74ba_html_b71ca4a4a9bd3222.png

表3两种检查方式的骨折类型检出率对比[n(%)]

6242c8c2e74ba_html_639ebd81b53e9bdf.png

3讨论

膝关节属于关节运动量大的flexor e型关节,是由于外力作用而容易骨折的隐性骨折部位。普通x线检查是二维重叠图像,密度分辨率低,不能对隐性膝关节骨折进行明确诊断,延误了治疗的可能性。一些误诊患者在隐性骨折后未能限制肢体运动,加重了骨骨折,影响了患者随后的治疗和膝关节功能。因此,提高隐性膝关节骨折的诊断率非常重要。根据临床研究,患者在检查后使用常规x线等各种仪器直接进入状态,但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诊断准确率存在很大差异,无法真正判断患者是否属于隐性骨折或带状损伤。治疗的最佳时机往往因有效诊断率低而推迟,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必须忍受剧烈疼痛,同时病人本身也受到永久性伤害。与传统优势骨折的成像技术特征相比,隐性骨折的特殊性更为明显。调查中发现的截断线是微妙而隐蔽的,在传统的调查手段下不易发现。骨结构重叠明显,具有完整的骨结构,但骨折末端脱位不明显。同时,大多数骨折患者只存在于小梁骨中,其皮质相对完整。概括地说,隐性骨折与隐性骨折相比并不明显,使用传统的检查仪器很难发现移位和断口。因此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必须严格,考虑到各种隐性骨折的特点,以便能够具体正确地诊断疾病。采用有效的检查措施提高隐性骨折评估的准确性,进而有效提供参考值,促进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是临床分析的主要问题。MRI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无创影像检查方法。它具有高分辨率的生锈异常,骨髓和软组织的变化,它可以清晰地显示细微的异常变化在骨折。在磁共振成像中,标记包括T1WI序列、T2WI序列和STIR序列,它们显示信号强度不均匀或稍低、信号强度高或稍高,并且信号强度明显较高。并不是每个系列都具有明显的线性低信号强度。当用磁共振成像检查怀疑为有冗馀性膝关节炎的患者时,骨折点具有不规则的线性或线索信号和明显的骨折迹象,因此诊断的阳性率很高。本研究表明,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碘指数均高于x线平片。表明磁共振成像能显着提高膝关节置换性骨折的阳性率,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置换性骨折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MRI相比X线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对于疑似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应当进行MRI检查。

参考文献

[1]孙秋原,李骥,牛亚峰.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0,38(01):138-143.

[2]揭双民.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4):42-43.

[3]王磊.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7):141.

[4]颜勇.膝关节隐性骨折的MRI检查与诊断作用分析[J].心理月刊,2018(06):114-115.

[5]金松峰,王瑞芳.探讨膝关节隐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J].西藏医药,2018,39(0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