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能力大数据库研判体系建设与应用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干部能力大数据库研判体系建设与应用实践

孔祥雯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海南省海口市 570100

摘要

为提高干部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真实性,探索重点运用大数据收集、分析与应用,结合运用比较分析、事例分析等方法开展干部综合研判,为组织上“提人知情、提情知人”提供更为真实全面的信息,增强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干部考核、组织、人才测评、大数据



正文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基础性工作,是组织部门监测班子运行和掌握干部状况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增强用人科学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创新干部研判制度,科学规划参与研判对象,合理细化研判指标,灵活运用研判工具,并通过数据汇总分析,智能应用研判结果,辅以研判全过程保障机制,保证干部研判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智能性。

6243f21d81de6_html_ef02eaa2836d14f9.png

图表 1干部能力研判制度创新内涵图

(一)科学规划参评对象,全面覆盖“应评”干部

多阶段扩大参评群体范围,组织领导层、中层、基层三类群体参加测评,力求评价既能反映管理者的感受,又能反映职工群众的感受。

1.评估对象类型多

(1)确定三层参与主体

一是公司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二是公司党委管理的领导干部,三是民主推优人员,从而确保研判对象层级至上而下全覆盖。

(2)细化四类研判对象

一是公司本部部门、直属机构负责人及部门助理;二是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班子助理;三是公司本部各部门、直属机构民主推荐的优秀四级正(副)管理人员;四是所属各单位民主推荐的优秀中层管理人员。

2.参与评估人数多

(1)单位外部评价

一是公司本部部门正职对直属机构、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正职进行评价。同时,按专业职能管理对口评价直属机构及所属单位班子副职及班子助理。

二是直属机构、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正职对公司本部正职进行评价。

(2)单位内部评价

一是公司本部及直属机构全体干部员工,按照隶属关系分别对本部门、直属机构负责人,民主推荐的优秀科级管理人员进行评价。

二是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助理、中层管理人员、机关专责、一线职工代表对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班子助理、民主推荐的优秀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评价,一线职工代表人数不少于各单位参评测评总人数的20%。

3.公布结果受众多

通过明确划分受众群体,多维度选择干部考评结果公布方式,确保将干部考评结果公平、公开、公正的传递。

(二)合理划分评估维度,指标制定“能评”能力

打破传统干部评判惯例,细化干部考核重点内容,区分干部研判特征属性与数据属性,强化干部评判维度全面性与准确性。

1.合理确定国企干部考核重点

一是细化“德、能、勤、绩、廉”指标。在“德、能、勤、绩、廉”五大一级指标的基础上,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领导干部要“五看五观察”的重要思想,增加“综合评议”指标。

二是增加负向测评指标评议。结合实际列出负向测评指标,一方面便于调研队伍精准收集干部负面信息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对职工群众释放了有效信号,全面提升群众监督能力。

三是增加干部作风及风格测评。开展领导干部行为风格及工作作风测评,注重调查干部行为风格和工作作风,有利于干部行为风格、工作作风的后期画像。

2.双重评判决定干部评估维度

(1)定性评判

将德、能、勤、绩、廉作为领导干部民主测评基本点,突出领导干部德行评价,重点关注领导干部个性特征和工作作风,按照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原则设置指标要素,包括正向测评及反向测评两大类定性评判,突出领导干部特征属性。

(2)定量评判

将干部基础任职数据,如任职年限、干部学历、专业职称等,同时考虑领导干部平时绩效考核数据,业绩数据等,精准定位干部业务能力,突出领导干部数据属性。

(三)灵活运用评估工具,精准实施“会评”重点

1.民主测评

6243f21d81de6_html_683ec8b4e1a93d2d.png

图表 5 360°测评方式开展民主测评

采用360°测评方式,通过在线上设置测评问卷,由匿名测评方式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包括测评对象上级、下级、同级、外部客户以及自我评价等维度,确保民主测评的效度。

2.个别谈话

根据民主测评掌握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谈话,对测评总体较差的,或内外部测评结果差异较大的,或有关德行、作风等指标评议较差的,或在反向测评中,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的,要重点谈、深入谈,查找存在问题。

3.数据汇总分析

事先建立大数据分析方案,按照“多环把控,精准输出”的原则,面对海量的总体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不省略,不抽样。结合数字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条件分析和实例分析,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判断,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四)智能应用评估结果,完善干部研判数字化体系

运用智能化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将干部研判所得数据充分利用,一是动态形成干部基本评价,刻画干部能力特征,为干部选拔提供依据,二是通过绩效考核动态数据,判断干部发展趋势,为干部调配决策提供参考,三是根据干部培养数据,针对性强化干部能力短板,整体提升公司干部管理水平。

1.用数据刻画干部轮廓,解决干部任用难题

通过纵向比较历年考核情况看干部的发展趋势,横向比较当年考核指标看干部的长处短板,并采用简洁评语的方式,对干部的主要特点、行事风格和主要不足进行浓缩概括,改变干部考察材料“千人一面”的问题。

通过分析干部的基本信息、考察报告、奖惩情况、考核结果、工作实绩,凸显干部性格特点、能力专长,解决干部考察“千人一面”的问题,精准识别了一批有想法、有能力、有特点的干部,切实提升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

2.动态更新绩效管理,干部调整更有依据

(1)升级绩效管理模式,动态更新考核模型

绩效考核从“静态”向“动态”转变。除了掌握好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信访举报、干部提任考察及领导班子调整中产生的推荐、测评、谈话等静态数据,还进一步收集了干部在重点领域、重大场合、重要时期、重大事项及急难险重工作面前的动态表现,在工作实践中形成对班子和干部的考察素材。

(2)加强趋势分析,画好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图

跟踪同一领导班子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表现,对各领导班子近几年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趋势研判,分析班子的运行状态。对趋势连续向下的班子及时开展提醒谈话,对趋势持续走高的班子在年度考核评优中予以倾斜和鼓励。

3.差异化诊断干部短板,个性化精准定制干部培训

通过立体化的培训管理系统,统计分析干部知识储备和素质提升情况,提高干部选用的匹配度。

(五)落实研判全周期保障,确保研判严谨性

1.组织保障

强化组织协调,通过建立干部研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作为加强平时考核工作组织协调的支撑。

2.责任保障

通过清晰划分各级负责部门人员责任,确保干部能力考核高效、畅通运行,从党委、人事主管部门、各级职能部门,分别强化责任意识,推进责任保障制度。

(1)明确党委主要负责人职责,从四个方面压实各级党委平时考核的主体责任。

(2)落实组织人事部门的责任,作为党委管理干部的职能部门,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在推进干部平时考核工作中的牵头抓总、发观指导、统筹协调。

(3)干部考核职能部门的责任,作为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担负着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干部考核工作的职责,发挥好枢纽助手的重要作用。

3.过程保障

保证干部考核过程执行清晰,执行结果合理,项目组成员从以下两点考虑过程保障。分层操作既要做好考核对象的分层,又要做好责任主体的分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效推进干部考核研判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欣川.《人才测评基于胜任力的探索》.2008年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

  2. 许峰.《筛出黄金人才:人才测评X档案》.2012年12月1日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3. [美]JerryM.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 冯立平:人才测评方法与应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5. 张厚粲刘远我:试论我国人才测评事业的发展[]心理学探新,1999(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