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电网经济调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1
/ 2


基于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电网经济调度分析

李嘉慧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

摘要:近些年,我国电力企业发展迅速,在电力运行中,做好调度工作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明确电力系统电网经济调度的意义,指出现阶段电力调度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电网经济调度,旨在提升电力系统供电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电网经济调度

引言

结合我国社会的实际发展对电力使用的需求,若电力企业能够对智能电网技术做到进一步的提升,使智能电网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将会有利于增加电力企业对电力的调度,同时也可以满足社会对电力使用的需求。因此,电力企业应当重视智能电网在电力调度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加大对智能电网开发的投资力度,时刻关注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实际应用,进而促使智能电网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潜在能力能够不断得到提升。

1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的特点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实现了自动化、智能、信息、互联网、控制等多项现代化技术的科学融合。在系统调度运行时,可通过自动化设备、传感测量技术等前沿技术辅助电网系统长期有序运转。并在自动化形式的数据处理、实时监控、控制测量等功能实现后,以信息资源为载体对调度系统开展在线的远程控制,强化电网运转作业的综合成效。推动我国电网调度系统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稳健发展,这将对我国电网事业早日收获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2电力调度当前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中已初步建立其调度体系,并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优化完善。但就目前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人员素质与电力调度的高要求无法匹配的现象。部分电力企业的人员构成无法满足专业素质基本标准,作为负责电力调度的主要工作人员,无法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电网系统的协调管理。因此,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大打折扣,更是无法满足经济运行电网调度的目标需求。

2.2平台信息缺乏关联

电力调度系统本身就是大数据技术在电力领域的一种应用形式,其本质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进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控与故障问题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实现数据的收集工作,也就是保障各个平台之间保持良好的数据互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电力调度系统的优势,提升信息分析的准确程度。

但是在实践中,不同区域与不同单位信息的格式、内容等细节相差很大,这也就导致了部分单位虽然引进了大量信息,但其系统软件与平台之间仍旧没有太高的关联度。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信息分析,不仅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还会浪费操作人员的时间成本,进而降低整体工作效率。

2.3电网运行模式存在制约性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电网运行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双通道运行模式,另一种是单通道运行模式。在我国电力事业不断推进、电力相关技术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这两种传统的运行方式在电网工作运行中已出现部分问题,不能充分满足供电系统与时俱进的需求。当电网系统出现故障时,短时间内无法做到准确的故障定位和故障排除,电网系统的恢复运行耗费时间长、造成的损失较大,且在这两种电网运行模式的制约下,电力系统的合理调度和监督管理无法有效开展。

3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电网经济调度应用分析

3.1动态监测及辅助决策技术

在智能电网构建中正确运用动态监测及辅助决策技术,已为我国电网系统的运转控制开创出了新的作业思路。尤其是在电机公角测量作业中,该技术可给予系统正常运行必需的真实、可靠的动态化数据资源。且能够通过GPS获得明确的数据时标,可在对电网执行自动监测任务的前提下,为系统处于长时间、高负荷作业压力下的稳定运转创建有力保障。因该技术的突出性监测特征为动态、实时,不仅弥补了传统电网监测技术不能准确追踪收集动态化数据资源的不足缺陷,还能够实现对发电机组当前作业频率的准确捕捉。并可根据该参数结果实现对机组性能调整的客观评价,增强电网系统调度总站对各个发电机组运转性能的把控、检查,整体提高了调度总站对当地电网系统的实时控制水平。立足动态监测,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电网监测预警技术与辅助决策技术日趋完善、成熟,将二者有机结合为现代化智能监控系统,可随即生成以下几项实用功能,即在线状态评估、辅助决策、功角及热稳定计算、静态及暂态电压计算、动态检测、静态安全分析等。以该系统为电网供电的核心技术,除了可增长工作人员对现代智能性输电网的控制水平外,还可切实强化电网电能的输出能力,提升电网系统运转效果。

3.2开闭所故障自动隔离

开闭所故障自动隔离能够发挥的作用占据整个工作过程中的较为关键的位置,在开闭所构建过程的进线工作设计中,需要注意进行断路设置,通过这样的进线内容设置与其他设备的结合能够对配电采取高效的监控工作。在进行出线内容设置时,应该注意充分利用负荷性开关的安装来提高该工作的有效性,进而加强对终端设备的管理监控,通过对进线与出线内容的科学设置安装,配电自动化设备的顺利运行能够得到保障,电力调度系统的工作也可以借此进一步实现自动化的优化发展。开闭所故障自动隔离技术的合理运用是十分关键的,在实际工作中,技术操作人员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对配电过程的安全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这项技术的应用会为工作人员对问题的分析提供一定的具有参考性的故障内容信息,此外,该技术的使用使得电力调控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故障问题,进而采取行动,并为其提供发生的故障性质和发生问题的工作环节,有效帮助调控人员采取准确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故障处理效率,发挥积极作用。

3.3控制电网污染实现环保调度

近年来电力污染逐渐成为电力行业和供电企业重视的问题,在电力系统及电网完成电力输送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运行模式的影响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产生较多电力能源损耗。为有效提升电网的环保能力,增加电力系统的社会化收益,要严格控制电力供应的全流程各环节,实现不必要污染和能源消耗的减少。同时,要充分考虑电网系统的污染类型和严重程度,科学制定处理解决方案,以突出经济运行的电网调度模式具有的环保优越性。实现电力能源消耗的有效控制,同样是完成经济调度的根本需要。

3.4平台一体化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种类繁多的软件与硬件,但当前大多数软硬件之间的兼容性并不强,不利于系统进行资源整合,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往往会通过搭建中间层的方式实现平台的一体化,进而为软硬件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发挥空间。

中间层属于软件管理系统的一种,其具备诸多操作层面的优点,能够快速实现信息的传递、提供标准化接口,除此之外,中间层还具备非常强的拓展性,能购有效整合全部的电网数据系统资源。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不仅包含计算机技术,还包含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作为新时代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在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新技术、新应用,以技术性方法优化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为了进一步加强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实操能力,我国相关部门还要定期组织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培训、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比赛、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创新评选、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激励会议等学习型活动,让电力系统工作人员拥有充分的锻炼机会,时刻保持对新技术的探索热情。

参考文献

[1]皮一晨,张玮亚,贾雪枫,李存斌.基于云模型和突变理论的电力物联网创新技术识别及影响分析[J].黑龙江电力,2021,43(01):17-23+44.

[2]曹江春.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35+56.

[3]高志远,陈鹏,陈天华,曹阳,卓峻峰,高原.新一代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标准体系研究[J].供用电,2020,37(03):22-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