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方式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1
/ 3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方式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研究

周小波

湖南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家庭金融调查CHFS 2011、2013、2015、2017、2019年五次跨度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比后发现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呈现两极分化、结构失衡的现象,同时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储蓄存款占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例较高,金融资产占比较低,借出款比例逐年增加,资产配置风险增大等问题,依据问题提出了合理调整家庭金融资产占比,分散投资风险、加强城乡居民金融素质教育,引导家庭合理投资及完善非正规金融(借出款)市场和理财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家庭金融资产;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家庭金融调查数据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一同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较2010年的473104亿元增长了14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14394元(城镇21810元,乡村6977元)上升到2021年的35128元,约增长了144%;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9975元,环比增长8.8%;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6%。由此可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成倍数增长使得个人家庭在保障了基本的生活开支外,拥有更多的财富。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出现了大量金融理财产品,居民通过购买保险、股票、贵重金属等方式进行投资理财已成为普遍现象。《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2019)》显示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从以往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截止到2018年初,我国城市家庭户均总资产达到150.3万元,且增速超过美国。但是从家庭财富配置来看,我国城市家庭住房资产占比高达77.7%,与美国房产占比34.6%(2016年)相差43.1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国家庭投资理财方式传统且单一,金融结构存在不合理等问题。家庭金融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是我国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分析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方式的变化趋势素对制定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及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John Y. Campbell(2006)指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对家庭资产积累十分重要。由于家庭金融不同于公司金融,其主要构成是住房这一非流动资产,所以家庭金融资产的借贷能力比公司金融类资产低,以及与公司金融对比具有较重要的非交易性的人力资本。Daniel Bergstresser et al.(2017)以投资组合理论为基础,认为自我支配的递延税退休账户中资产的快速增长为许多家庭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财务决策。即在应税和递延税款账户(TDA)中均拥有大量资产的家庭必须决定在债券,股票和其他投资类别之间进行分配投资。Shiying Liu(2020)指出家庭通过资产配置参与金融活动,这不仅对增加家庭资产价值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还将对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产生重大影响。Liping Wang(2020)根据高流动性资产与收入之间的比率来定义异构消费者,并使用中国家庭面板研究(CFPS)2010、2012、2014和2016年的数据来检验异构消费者对临时收入的反应冲击和资产对异类消费者的财富影响。指出当消费者的高流动性资产不足时,家庭更容易受到暂时性收入冲击的影响,并且异类消费者之间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也有所不同。Dong Bingbing(2020)根据流动性和非流动性资产的分配来确定家庭类型,特别是中国特有的一个名为“没解决温饱”的家庭,由于最低保额很高,他们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将大部分收入用于购房。面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存在的不足,需要利用现实数据来说明问题,因此本文借助家庭金融调查CHFS5次跨度9年数据分析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方式变化趋势。

二、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方式变化趋势分析

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逐步增强,金融市场保持健康、平稳运行,且随着金融体制逐步完善,我国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稳步推进,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广泛,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不再是单一的储蓄为主,股票、债券、金融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逐步走入家庭视野,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我们将对CHFS数据2011、2013、2015、2017、2019年运用SPSS 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索2011-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方式及比重的变动趋势。

62538cdec463b_html_ee55e55142af398f.gif

图1 2011、2013、2015、2017、2019年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主要配置比重变化图

总体来看,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逐步调整,通过图1可见我国家庭金融资产CHFS数据显示2011、2013、2015、2017、2019年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主要部分还是在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上,现金逐步减少的同时金融理财产品在逐渐增加。并且,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比例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活期存款占比从2011年的31.99%到2019年的25.69%,可以说是呈下降趋势;定期存款从2011年的26.43%到2019年的24.47%同样呈下降趋势,现金的占比2011年的12.33%到2019年的8.63%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基本保持着平稳的较缓下降趋势,而金融理财产品从2011年的2.81%,2013年的6.97%,2015年的13.35%再到2017年的13.48%、2019年的18.86%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各类银行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在选择的种类和投资渠道上都有巨大的进步,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相比之下,债券、黄金、衍生品、其他金融资产、非人民币资产的参与率偏低,持有比重也相对较低。

根据《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指出,我国城市家庭总资产中住房资产占比己经高达77.7%,远远高于美国的34.6%,是美国该项占比的2倍。金融资产上占我国城市家庭总资产的比重却仅仅只有11.8%,而美国为42.6%,日本为61.1%,此外英国、新加坡、瑞士也都超过了50%。从这一组数据反映出,我国家庭住房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过高,这种不动产的高占比会吸收家庭资产中过多的流动性,从而挤压了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其次,金融资产中无风险资产比重过大,以2017年为例,居民偏好稳健型资产投资。储蓄存款、现金等无风险金融资产总占比为51.98%,说明我国居民投资心态保守、投资意识薄弱,偏好传统稳健的储蓄型投资。并且往往在投资理财产品时,超过半数的家庭无法接受本金可能出现任何程度损失,刚性兑付要求较强。最后,在风险金融资产中各类资产投资比例差距较大,资产配置不合理。股票、基金、金融理财产品投资占比总数为23.5%左右,而债券、黄金、衍生品、非人民币资产、其他金融资产等投资占比均未超过1%。这反映出我国家庭对风险资产市场的参与广度和深度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股票和基金类产品上,较少投入到衍生品等其他风险金融产品。体现出我国居民缺乏理财意识,对金融产品了解不够深入,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这一现象也从侧面说明了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股票市场现阶段已经发育的相对成熟,而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等具有投资渠道相对较少、投资门槛高的特点,不适合普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

从我国金融资产配置方式的变化趋势还可以发现储蓄存款逐渐向金融理财产品流入,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投资逐步表现为多元化的特点。未来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将更多趋向于金融理财产品,如保险、银行理财产品及私募基金等。同时我国金融资产配置同样存在储蓄存款占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例较高、金融资产占比较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呈现两极分化、结构失衡、借出款比例逐年增加、资产配置风险增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晰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三、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存在的问题

(1)储蓄存款占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例较高,金融资产占比较低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看到虽然储蓄存款从2011年至2019年占比呈下降趋势,但是直到2019年储蓄存款占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比例依然居高不下,为50.16%,超过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比例的一半。这一占比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非常不利,银行利率相对于其它金融资产的回报率属于最低的。以支付宝的余额宝为例,七日年化利率高达2.048%,足以说明有计划地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会对家庭资产的增长提供帮助。

(2)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呈现两极分化,部分家庭结构失衡

以股票2011年至2019年占比为例,其占比起伏较大。中国家庭在投资股票上表现为明显的一边倒,即要么不投资股票,要么投入较多资金在股票上,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家庭金融资产组合风险分布的两极化。2015年股票占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11.1%,而2019仅占2.89%;投资组合风险两极分化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家庭在股票投资上的极端化所导致;内在原因在于家庭在投资时缺乏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金融市场供给侧,即有限的金融产品供给和投资门槛上的限制。

(3)借出款比例逐年增加,资产配置风险增大

2017年和2019年借出款占比较2011、2013和2015年有明显的增加。2019年达到了14.88%,借出款的增加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来说属于增加了高风险投资。据了解,法院借贷纠纷案件逐年上升,增加了借出款的投资风险,说明我国家庭对金融知识以及风险意识相对淡薄。

四、优化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对策

(1)合理调整家庭金融资产占比,分散投资风险

由于近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股票占比在逐年下降,居民对股票相关理财信任度在降低。以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例,股票和基金分别占比2.89%、0.5%,也就是说有96.61%的家庭选择不参与股票、基金市场,反映出了我国家庭对金融资产的关注度不高。投资者对经济金融方面关注度越高,将越积极参与风险金融市场。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金融业监管,增强居民对政府、对金融环境的信心,提高居民财产收入,维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从而真正提升居民幸福感,对家庭资产进行有效配置。同时,政府应引导家庭增加社会保险及养老保险的保障力度,引导居民参与其中,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2)加强城乡居民金融素质教育,引导家庭合理投资

要加大城乡居民金融知识的宣传,培养城乡居民良好的金融素养,合理投资。继续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考虑居民家庭的特征和偏好,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出理财产品以供购买:年轻家庭拼搏事业或无暇过多关注股票等需花费一定时间进行管理的资产,更喜好随时随地可以掌控、方便购买且不需花费过多精力管理的理财产品,如支付宝的余额宝、微信的理财通这两大网上理财方式,本质上虽也是基金,但明显区别于传统基金认购方式,因此针对年轻家庭可以推出更丰富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中年投资者基本是随股市发展而成长,非常热衷于股票投资,但近年来股市震荡,对信心造成打击,或可以针对这部分群体开发可长期投资的子女教育、子女抚养等理财产品,转移部分风险;老年家庭偏好储蓄、保险,可开发更多类型保障老年家庭资产稳健的投资产品。

(3)完善非正规金融(借出款)市场和理财市场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家庭投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储蓄产品上(2019年占比50.16%),其利息收入虽然稳定但却较低,需要市场进一步引导激活这部分资产。政府要加强疏通投资渠道,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流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最需要的领域,进一步规范发展股市以及投资基金等,使居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大力支持居民自主创业,使居民获得更多的经营性收入。借出款已经超越股票成为家庭风险金融资产中占比最高的资产,且样本数据显示家庭更多参与非正规金融市场,非正规市场借贷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我国目前家庭投资中银行理财(储蓄存款)仍占主导,保险、互联网理财正在赶超。之前家庭金融投资比重较高的债券已经被新兴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所取代,而尽管理财产品参与率较高,持有比重却未达到与之匹配的高度,说明我国居民对理财产品这一新兴理财方式信任度有限,归根结底是对通过网络手段进行理财持一定的谨慎态度,但由于疫情发展,居民加大了对相对稳健的保险类理财产品的投入,这是大力发展理财的重要契机。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非正规金融市场和理财交易立法,加强执法力度和担负监管责任,保障居民财产安全,提高投资者信任,引导家庭更积极参与相关金融投资。此外,我国家庭可选择的金融产品种类非常有限,由此便产生了强制储蓄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因此,我国应加大金融工具的创新力度,使得家庭在金融投资时享有更多选择的空间,便于形成金融资产组合投资形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有利于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2022.1.17.

  2. Campbell, J. Y. Household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e.2006(4):1553–1604.

  3. Daniel Bergstresser;James Poterba.Asset allocation and asset location: household evidence from the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4(88):1893-1915.

  4. Shiying Liu.Analysis on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ousehold Asset Alloc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2020.(3):1616.

  5. Liping Wang, Xue Meng.Proceedings of the 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Economics and Education Research[J].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2020.

  6. Dong, Bingbing and Jiang, Tao and Zhang, Yuan, Housing Price and Consumer Spending: An Asset Allocation Approach [J].Available at SSRN.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