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热凝和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射频热凝和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王玉萍 1 孙新光 2 王振 1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 山东淄博 255400

临淄区妇幼保健院(齐都医院) 山东淄博 255400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热凝与脉冲射频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等分本院在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收录的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组实施脉冲射频治疗。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低(P<0.05)。结论:射频热凝和脉冲射频都能治疗三叉神经痛,但后者治疗优势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复发,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射频热凝;脉冲射频;三叉神经痛;有效性;复发率

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中多见,属于脑神经性疾病,主要表现包括流泪和面部抽搐,老年人群更加容易发病。由于人体头面部位三叉神经支配区域会出现反反复复的剧烈疼痛感,特别见于洗脸、进食和说话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消极影响,患者生活品质低下。对此,临床多应用射频治疗,以射频热凝和脉冲射频两种术式为主,其中射频热凝术主要借助热能效应来损伤机体三叉神经节对疼痛信号的传导作用,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发现该术式的治疗成功率高,可达到97%左右,但是可能会引起患者面部麻木、咀嚼无力或者角膜感觉丧失并发症,对于面部神经的毁损性较大,而脉冲射频术属于神经调控技术,脉冲电流会刺激患者三叉神经节,局部组织温度低于42℃,不会造成患者局部组织毁损,相应并发症少[1]。为进一步探究这两种术式的治疗价值,本文以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例进行分组研究,现汇报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此项研究。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本院共计收录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两个治疗小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有16例男性和24例女性患者,年龄取值范畴44~79岁,平均(60.43±5.12)岁;病程取值范围3~10年,平均(4.36±1.29)年;疼痛部位:左侧21例,右侧19例。观察组中有18例男性和22例女性患者,年龄取值范畴42~78岁,平均(60.47±5.10)岁;病程取值范围2~11年,平均(4.33±1.27)年;疼痛部位:左侧23例,右侧17例。两组资料差异不高(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三叉神经痛相关诊断标准;(2)激素药物无法缓解疼痛;(3)近期无手术治疗史;(4)非继发性三叉神经痛;(5)头面部无带状疱疹患者;(6)患者知情,家属也同意。

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障碍患者;(2)精神疾病或认知异常患者;(3)药物滥用患者;(4)血常规异常患者;(5)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感觉或者运动障碍患者。

1.2治疗方案

选择新泰洪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射频治疗仪,患者仰卧,CT扫描,侧口角外2~3cm部位进行穿刺入路,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处理,Hartel前入路技术穿刺卵圆孔,尖端带5mm非绝缘裸区套管针穿刺患侧卵圆孔,X线引导或CT立体定向辅助,确定穿刺方向。连接射频治疗电极和多功能射频仪,并启动机器,评估患者感觉和运动刺激,结合患者三叉神经感觉运动和下颌运动,微调套管针深度与方向,设置频率50Hz,电压0.1~0.3V时,患者面部疼痛部位重合于电流刺激感觉祛瘀,2Hz电刺激测定运动阈值,患者诱发下颌运动。对照组接受射频热凝治疗,初始温度60℃,时间75s,每5℃作为一个阶梯,逐渐提高温度直至80℃,总体热凝时间控制在375s。观察组接受脉冲射频治疗,更改手动脉冲电流模式,术中对输出电压进行持续性升高,直至患者耐受无不适为宜,最高温度控制在42℃,频率2Hz,时间360s。

1.3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面部麻木、面部肿胀;随访12个月,对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从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维度评定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具体标准是:(1)显效:经治疗,患者术后不见疼痛感;(2)有效:经治疗,患者术后疼痛感有所减轻;(3)无效:经治疗,患者疼痛感明显,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各项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性分析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40)

17(42.50)

15(37.50)

8(20.00)

32(80.00)

观察组(n=40)

20(50.00)

18(45.00)

2(5.00)

38(95.00)

X2




4.114

P




0.043

2.2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分析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随访复发率也高(P<0.05)。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比较[n,(%)]

组别

并发症

复发情况

面部麻木

面部肿胀

发生率(%)

对照组(n=40)

4(10.00)

6(15.00)

10(25.00)

15(37.50)

观察组(n=40)

2(5.00)

1(2.50)

3(7.50)

4(10.00)

X2



4.501

8.352

P



0.034

0.004

3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脑神经疾病中较为高发,以患者面部一侧剧烈疼痛为具体表现,且患者亦可能存在面部抽搐症状,需要尽早加以科学治疗,否则势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药物治疗已经被临床诸多文献所推翻,这是因为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增加患者不耐受程度,所以临床多建议三叉神经痛患者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射频热凝属于微创术式,在临床中被大力推广,可以控制温度和射频事件,选择性治疗半月后C类神经纤维,减轻疼痛感,即便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但是对于人体面部神经的破坏性较大,而且对于操作医师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如果医师技术不过硬,未能良好控制射频温度,会减弱临床疗效,甚至增加不良并发症发生机率,如面部麻木、面部肿胀[2]。相较之,脉冲射频术式采用的电流属于脉冲式电流,并不具有连续性,可良好弥补射频热凝手术的不足,保证患者安全接受治疗[3]。另外,脉冲射频术可以对人体面部神经进行良好调控,而非对患者面部神经进行毁损来止痛,对于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无疑是最好的术式选择。本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较射频热凝术,脉冲射频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更确切,可预防面部麻木或肿胀并发症,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孟岚,任浩,赵春美,等.射频热凝和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1,27(12):898-904.

[2]刘诚,严从阳,卞虎,等.DSA引导下选择性神经干射频热凝治疗三个分支均受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及疗效[J].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01):67-74.

[3]邓尚华,应翔.射频热凝术联合脉冲射频术治疗三叉神经眼支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2):2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