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3

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

黄 茹

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安徽 合肥 230001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通过选取60例新生儿,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患者相关效果的比较。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的相关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值相比对照组来说较为优良(P<0.05)。通过对当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肺部感染、鼻粘膜损伤、气胸、消化道不适等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观察组整体效果较为优良(P<0.05)。结论: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其能够改善不良情况,具有一定安全性。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护理;效果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为现阶段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六成[1],高发病率人群为极低体重新生儿,其受自身机体发育水平中呼吸系统不完善的影响,易发生呼吸暂停。对于发生呼吸暂停的新生儿应进行及时早期治疗,极容易造成心动过速、低氧血症等多种严重后果,严重时发生死亡现象。本文通过对新生儿治疗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方式,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对照资料

通过选取60例新生儿,其中均符合当前新生儿呼吸窘迫征诊断标准。通过进行患儿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年龄均在4-16h之间,体重在1.4-2.5kg之间。本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肺部疾病患者。通过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通过对暖箱进行应用,进行保暖。随后通过进行面罩供氧,对新生儿进行呼吸、心率的相关监护。在进行通气护理前,首先进行抗感染以及祛痰治疗,并调整吸氧浓度。通过采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同时治疗,调整为间歇通气,随后将鼻塞管和呼吸机进行连接,并根据患儿的呼吸情况做好调解,以此来维持患儿的峰压水平[2-3]

对于观察组来说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方式。

第一,对于患者来说,通过严密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血氧饱和情况做好预防性护理措施。在控制室内、保温箱温度等的同时保持患儿的体温。在定期吸除患儿气管插管分泌物,并继续给予加压给氧促进药物的吸收。在清除分泌物等的情况下做好拍背工作[4]

第二,做好感染控制工作。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均要做好清洁工作,在进行管道消毒做好护理措施应用的同时防止出现感染。做好新生儿脐部、臀部等护理的同时,防止不良情况。

第三,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讲解关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知识,并提升新生儿家属认知,如果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况,应做好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况。

第四,通过将患儿放在柔软床单上减少束缚,做好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的卫生清洁工作。在观察呼吸机治疗情况的同时,对体温、心率等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测,随后观察患者的情况[5]

1.3观察指标

  1. 通过对新生儿的相关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其中治愈:整体不良状况完全消失。显效:新生儿的呼吸暂停现象明显消失。有效:新生儿的呼吸暂停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新生儿的呼吸暂停情况及相关参数未改善。

  2. 并发症的不良情况:肺部损伤、鼻粘膜损伤、气胸、消化道不适

2.结果

2.1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比对,其中对照组中显效人数为17例,有效人数为7例,无效人数为6例,所占比例为56.67%、23.33%、20.00%,对于其整体有效人数为24例,所占比例为80.0%。观察组中显效人数为20例,其中有效人数为8例,无效人数为2例,所占整体比例为6.67%、26.67%以及6.67%。对于其整体有效人数为28例,所占比例为93.3%。通过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中整体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中整体有效率为93.33%,通过进行临床比较,观察组整体效果较为优良,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效果比对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30

17(56.67)

7(23.33)

6(20.00)

24(80.0)

观察组

30

20(6.67)

8(26.67)

2(6.67)

28(93.3)

P<0.05

观察组肺部感染、鼻粘膜损伤、气胸、消化道不适等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观察组整体效果较为优良(P<0.05)。其中对照组肺部感染人数为2例,鼻黏膜损伤人数为1例,气胸人数为3例,消化道不适人数为3例,其所占比例为5.0%、2.5%、7.5%、7.5%。观察组肺部感染人数为1例,鼻黏膜损伤人数为0例,气胸人数为1例,消化道不适人数为1例,其所占比例为2.5%、0.00%、2.5%、2.5%。

表2.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比对

组别

例数

肺部感染

鼻粘膜损伤

气胸

消化道不适


对照组

30

2(5.0)

1(2.5)

3(7.5)

3(7.5)

观察组

30

1(2.5)

0(0.0)

1(2.5)

1(2.5)

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相关生命体征进行比对,其观察组护理前的呼吸频率为28.34±4.21,其护理后的呼吸频率为20.34±3.18。其中护理前的心率值为115.30±3.16,护理后的心率值为83.30±4.32。对于患者的收缩压来说,其中护理前的收缩压为157.21±4.23,其中护理前的舒张压为95.04±5.27,护理后的舒张压为70.34±5.21。通过对比,观察组的相关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值相比对照组来说较为优良(P<0.05)。

表3.对照组和观察组相关生命体征比对

组别

例数

呼吸频率

心率

收缩压

舒张压



对照组

护理前

护理后


30

30


28.35±3.12

20.34±3.18


116.24±2.14

93.31±2.12


152.14±6.21

130.35±5.27


93.41±4.21

76.35±3.24

观察组

护理前

护理后


30

30


28.34±4.21

20.34±3.18


115.30±3.16

83.30±4.32


157.21±4.23

116.32±4.63


95.04±5.27

70.34±5.21


3.讨论

由于新生儿自身存在肺功能不足等严重现象,在此其中新生儿肺泡通气量相对来说和正常胎儿具有一定差异,同时其二氧化碳分压现象的升高将会造成呼吸暂停以及呼吸中枢抑制作用的生成,严重影响其肺功能和胎儿的身体质量。在临床中对于胎儿的肺脏功能的评价主要以潮气量等进行评判,对患儿进行疾病监控和预测[6-7]。在目前来说对于无创呼吸机对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作用能够改善不良效果,其中对于早产儿在分娩时未能得到有效发育,器官发育及营养需求情况较差,导致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同时呼吸道黏膜受阻增加机械通气难度,加之机械通气对患儿造成创伤较大,不利于相关指标的改善[3]。通过做好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患儿气管损伤,同时能够进行需要医治并对其呼吸困难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同时氧气持续供应能够提升新生儿的呼吸能力,加速效果恢复治疗。

通过对新生儿进行观察和护理,在鉴于目标进行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同时采取有秩序的护理方式,从而采取高质量的方式提供相关医疗服务。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进行预防性护理措施应用,能够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不良症状,通过对当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肺部感染、鼻粘膜损伤、气胸、消化道不适等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观察组整体效果较为优良(P<0.05)。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措施,具有一定安全性,并能降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金向群,陆瑶,明申秋.呼吸机集束化综合管理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VAP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7):130-133.

[2]伍婷,夏敏,张宜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6):2882-2884.

[3]张素果,金迪.整体护理在新生儿窘迫综合征持续性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6):186-188.

[4]李顺好,王远玲,蓝英华.呼吸道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密闭式吸痰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09):139-141.

[5]刘惠敏,刘艳,胡志娟.综合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04):142-143.

[6]李艳清,刘玉婷,周雪静,李兆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1):173-175.

[7] Xie Yajua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children with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 [J]. Journal of moder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018, 29 (6) : 99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