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灌区建设促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加强灌区建设促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邓晨光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为了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加快了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灌区管理发展,来有效实现我国水资源合理的分配与利用,也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灌溉水源。本文首先对我国现阶段水利工程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不足提出加强灌区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灌区建设;管理体制;可持续发展;

引言: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灌区建设主要面临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水资源管理浪费、管理理念缺失、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度、维修养护工作的开展不足等问题,阻碍了我国灌区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脚步。

一、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度

我国现阶段仍有部分地区的灌区管理工作的开展,长期实行相同的人为控制管理模式,并没有因为灌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农作物生产情况来制定配套的灌溉计划和管理制度,导致许多灌区水资源在缺乏合理管理下大量浪费。同时也存在部分地区由于灌溉管理的缺失而导致的水资源不足问题。现阶段我国灌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主要面对两大方面的管理制度的缺失问题:首先,现有的灌溉管理工作开展过于粗放,灌溉管理工作并未结合当地的旱田和水田农作物实际生长特点来制定针对性的分区管理,导致地区旱田和水田作物在同样的灌溉计划和制度下,出现了许多水资源浪费或是短缺的问题。

1.2 资源管理浪费

现阶段灌区建设水利工程常见建筑物跑水、漏水,冒水等现象,主要是由于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灌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管理缺失所导致的大量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我国许多地区灌区建设管理模式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开发,经过多年的发展仍有部分地区灌区仍采用计划经济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农业灌溉生产服务仍含有鲜明的行政色彩,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缺乏服务意识以及创新思维,很难适应现行者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灌区建设新要求。

1.3 管理理念问题

我国许多地区灌区管理由于长时间未进行更新管理理念和制度,导致这部分地区灌区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呈现下降的态势,灌区建设并未得到有效的水资源的合理调度职能的发挥,导致这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长期难以得到提升。再加上岗位缺乏明确的竞争机制和奖惩措施,导致许多灌区管理工作者出现了怠工、责任意识淡薄、形式主义等思想,对于灌区工作的开展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

1.4 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度

现阶段,许多灌区的管理工作与地方行政工作存在权责交叉的现象,对于灌区工作的开展和安排缺乏合理、科学的责任分配,导致关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无法将责任明确到个人,而出现相互推脱和指责的现象,无法在第一时间内针对灌区问题进行解决,而且还极大地降低了灌区管理工作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1.5 维修养护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灌区建设时间较长,在长时间的投入使用当中又缺乏对于设备的及时维护和更新,导致许多灌区机电设备出现设备老化和质量不达标问题,影响了灌区周边农业生产供水、灌溉等农业活动,极大的影响了该地区农业生产与经济效益。由于灌区缺乏专门的维修部门进行定期的灌区机电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再加上许多维修人员本身专业素质、职业道德、责任心等不达标,所导致的抽水排水设备老化、设备运行不通畅、管道腐蚀、管道破裂渗水等问题屡屡发生,造成极其严重的水资源浪费。

二、加强灌区建设,促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转变灌区管理体制

首先,灌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要明确要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作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在实际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要着重关注灌区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分配与保护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合理的资源分配,从而确保灌区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管理机制构建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将灌区管理从过去水利工程管理借助完善的调度系统来转变为水资源管理,确保灌区水资源能够给附近农业生产提供充足水资源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来有效改善我国部分地区灌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2.2 融资渠道的扩展

首先,为了确保我国部分地区灌区建设与发展能够实现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要在国家层面上给予灌区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扶持,确保灌区的建设与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设备材料质量合格达标。其次,还要积极扩展融资渠道,将水利灌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向社会进行合理的融资,确保灌区的经济发展能够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双向支持。最后,参与灌区建设资金融资的社会企业和个人有权利来参与到灌区制度建设以及日常运行各项工作开展的监督当中,从而进一步扩展灌区建设发展的监督途径和监督人员。也有效确保了灌区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的责任心、积极性、职业道德操守的有效培养。

2.3 灌区管理人员的人才培养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确保灌区建设管理制度和各项工作开展的根本。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于灌区工作人员的人才培养,确保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操守能够打到灌区改革建设发展的基本水平。首先要加强对于在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操作技术的知识讲座和各项培训计划,确保在培养在岗人员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对于灌区建设发展的重视力度和责任心。其次,要加强新招聘工作人员的招聘门槛和岗前培训,确保新招聘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和基本掌握灌区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内容;最后,进一步完善灌区管理奖惩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对于在岗位上消极怠工、滥竽充数、形式主义的在岗人员,要给予严格的惩罚甚至开除。对于在岗位上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员工要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来提高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2.4 深化水价改革和农民用户参与

首先,政府部门以及灌区管理部门要向社会各界宣传灌区供水以及灌区技术服务建设和维护所消耗的资金成本,增强享受灌区用水用户参与水费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有关部门也要结合水利产业政策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来合理的设置水价,确保水价的范围能够既考虑用户对于水费的实际承受能力,同时也避免出现价格过低而引发的用户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发生。

其次,灌区可以建立“工程+用户”结合的新型灌区管理体制,确保灌区用水用户能够参与到灌区管理的制度建设以及运行发展当中,并适当给予一定的监督责任和权利来监督灌区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还要加强参与灌区监管和管理的用户政策规定和制度完善,确保农户参与监管工作开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用户参与灌区管理与建设来实现在广大用户当中树立自主管水、重视爱水、自觉参与的观念。

三、结束语

针对我国现阶段水利灌区建设存在的制度、理念、责任分配、养护维修等问题,要求我国灌区管理和相关单位能够转变灌区管理机制、扩展灌区建设融资渠道、灌区管理人员的人才队伍培养、深化水价改革和农民用户参与机制。

参考文献

[1]喻光晔,李丽华,徐康,杨运.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体制机制建设现状与探讨[J].治淮,2020(11):83-85.

[2]权渭芳.加强灌区建设促进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8(05):91.

[3]王与成.陕南自流灌区在新形势下的生存与发展[J].陕西水利,2020(07):65-66.

[4]徐镱铭,李成军.鸭河口灌区末级渠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07):57-58.

[5]柳长顺,杜丽娟. 关于加快农田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A]. 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集[C].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