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范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范式研究

王茂富

黑龙江鸿旭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法论,须秉持因地制宜和生态性原则,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专家联手攻关,进行科学修复。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研究,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础工作和主要任务,基于此,本文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概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意义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范式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措施


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概述

国土空间是指主权国家根据其主权对一定范围内区域空间的管辖权,包括区域空间内的水、陆、空环境,为国家生存提供环境和场所。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恢复是指修复、更新和保护区域空间中因自然灾害、人为开发和破坏而遭到破坏、退化和破坏的部分区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正是基于新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发展,逐步从局部改造与恢复向多尺度土地恢复过渡。

2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意义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国土空间生态恢复是实现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系统恢复和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国土空间的统一生态保护与恢复,积极构建基于多功能定位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活社区,多模式实施,多元化投资。在这方面,探索和应用土地和空间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范例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明确自然方向,充分发挥不同范式的作用,不断探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手段,才能促进土地生态空间保护与恢复的不断进步。

3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范式的措施

3.1 重大生态问题监测与治理技术

水土流失、石漠化、荒漠化等典型地区重大生态问题的监测与治理是国土空间生态恢复的基本任务。未来,迫切需要对我国重大生态问题进行多尺度监测和评价,研究典型区域重大问题的成因和时空演变机制,以自然解决方案为基础,对生态问题进行分级协同管理,根据未来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开发典型区域重大生态问题治理有效性监测预警技术,建设和加强生态问题管理的土地和空间利用控制系统。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碳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已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深入明确生态问题治理的协作机制和实施路径,明确区域重大战略目标。

3.2 注重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

首先,要重视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生命共同体的相关知识和概念,摒弃传统生态修复技术的独特理念,注重不同技术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创新。搭建全面的技术创新平台。面对不同的生态恢复问题,往往需要不同的恢复技术。在综合创新平台的作用下,我们可以分析和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生态问题,探索具有明显方向性的修复技术。同时,该技术在不同地区和环境中具有自适应变体,从而提高了同一技术的整体适用性。其次,要重视生态修复技术评价体系的完善。在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土地空间规划和生态修复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结合实际情况,特别是现有的各种生态修复工程,将各种要素整合到评价体系中,明确各项指标的标准,明确不同层次的划分标准和方法,明确相关数据的计算方法,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稳定运行。最后,注重推进生态修复技术创新机制的完善。在国土空间的统一规划下充分发挥国家相关部门的引领作用,加强和相关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注重引导民间企业的参与,在加强技术研发之外注重先进生态理念的引进和更新。

3.3 组织管理体系

组织支持生态恢复的管理体系,确保生态恢复管理和技术服务的顺利进行。一是建立行政管理网络体系。纵向上,省有部门,市有部门,县有股份,县下有网格管理系统;横向上,涉及山、水、林、田、湖、草的相关部门包括自然资源、水利、林业、农业、气象、发展改革、生态等部门;内部,包括由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矿产保护、利用控制、生态恢复等部门组成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协调机构。二是建立技术支持网络体系。日常技术层面包括相应的省、市、县土地整治中心或地质环境监测站;技术服务层包括采矿、土地等行业的技术服务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

3.4 以系统理念为指导,因地制宜规划生态恢复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加强对系统性问题的诊断和分析。系统问题往往涉及多个要素和跨区域。例如,以流域水文过程为纽带,流域内森林、河流、湖泊、水库、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能量流。因此,上、中、下游流域、沿河、临河流域存在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能量流动,腹地生态问题是多系统综合影响的结果。基于该系统的结构分析可以更好地揭示其演化机制,支持生态修复从末端治疗、姑息治疗向源头治疗的转变。二是系统规划生态恢复的空间方案,从过去注重局部生态恢复的布局,转向注重生态、城镇和农业空间覆盖的网络恢复,提出分级的恢复措施。加强水陆共治和海陆统筹,注重生态网络在生态结构、过程和功能耦合中的作用,加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建设,提高生态系统之间的连通性和稳定性,把促进生物多样性作为重要目标。

3.5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

矿山是典型的自然资源供给和人类活动干扰严重的地区。采矿伴随着高强度的生态系统退化和破坏。因此,矿山生态恢复是土地和空间生态恢复的重要起点。面向整个开采过程,未来迫切需要明确不同破坏程度和恢复阶段的矿山全生命周期的关键调控因素,探索“矿区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时空演化模式和调控技术,开发矿区及相关流域“土-植被-水耦合系统”风险评估和预警防控技术,特别重视土壤重建和植被重建等关键技术系统的研发,地表水系统恢复、高陡硬坡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重建。

3.6 注重与土地空间规划的结合

土地与空间规划相结合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单一生态恢复和区域生态恢复。要充分考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关键部位,充分发挥国土规划一体化作用,整合前期区域性和单一生态修复工程,形成体系,建立规模化、综合化的模式。土地和空间规划指导下的综合性和跨区域生态恢复项目。例如,在各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中,除了关注本省的生态问题和生态修复需要外,同时要重视全省国土空间,确保生态恢复措施与全省国土空间相一致。如果该省的生态自然流域范围涉及其他省份,则在对该自然流域进行生态恢复时,应以国家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恢复规划为重点,并与其他省份密切沟通,在整体国土空间编制下注重局部优化和整体配合,注重以自然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系统整体恢复,通过统筹规划、联合实施,避免传统松散、单一的生态恢复问题的发生,以确保生态恢复的完整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生态恢复模式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关注点,也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当他们被纳入参考和使用时,他们应该充分考虑环境的实际情况,以修复和适应当地的条件。自然方法范式总结了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理论。构建符合国情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恢复范式,必须不断认识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恢复的关系,完善各种范式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指导不同特色生态区的保护与恢复,促进中国建设健康的生态文明环境,建设美丽的国土生态空间,在人们心中树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明,杨崇曜,周妍.NbS自评估工具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应用路径[J].中国土地,2021(11):4-8.

[2]李运海.锚定“两个确保” 谋划现代化河南空间布局——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新探索[J].资源导刊,2021(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