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各环节血液损耗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各环节血液损耗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研究

梁宇 郭珊珊 宋永姣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67 医院 辽宁大连 116000

通讯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 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各环节血液损耗原因与控制措施。方法 本次将本站2021年1-12月制备审核报废的100袋成分血纳入研究,分析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各环节血液损耗原因,然后提出相关控制措施。结果 本次100袋在制备过程中各环节发生血液损耗的成分血,报废血液损耗的主要原因为:脂肪血(66.00%)、溶血(23.00)、血液凝块(5.00)、离心破碎(4.00)、其他渗漏原因(2.00)。 结论 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各环节血液损耗原因较多,需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使成分血制备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成分血制备;血液损耗;原因;控制措施


成分血,指的是血液当中的某一成分。对于常见的成分献血来说,为捐献血小板。作为通过离心处理、滤白的血液成分,其特点优势主要为疗效好、浓度高,且在临床实践应用过程中,病毒感染风险低,输血反应发生率低[1]。但是,在成分血制备过程当中,各个环节易出现血液损耗问题,进而使成分血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鉴于此,本次将本站2021年1-12月制备审核报废的100袋成分血纳入研究,重点分析研究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各环节血液损耗原因与控制措施,以期提高成分血制备的质量,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将本站2021年1-12月制备审核报废的100袋成分血纳入研究,供应来源:上海书序技术有限公司34袋、山东威高股份有限公司30袋、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36袋。成分血制备过程使用到的设备包括:①病毒灭活柜;②大容量低温离心机;③成分分离机;④无菌接驳机;⑤自动配平仪;⑥多美达速冻机;⑦病毒灭活耗材等。

1.2方法

在血站内部及时成立分析小组,根据本次100袋在制备过程中各环节发生血液损耗的成分血,在分析成分血相关报废记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血液损耗原因分析,并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确保后续成分血制备工作质量成效的提升。此外,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相关数据,涉及的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表示[2]


2.结果

本次100袋在制备过程中各环节发生血液损耗的成分血,报废血液损耗的主要原因为:脂肪血(66.00%)、溶血(23.00)、血液凝块(5.00)、离心破碎(4.00)、其他渗漏原因(2.00)。详细数据如下表1:


表1·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各环节血液损耗原因及占比情况

报废原因

袋数(袋)

百分比(%)

脂肪血

66

66.00

溶血

23

23.00

血液凝块

5

5.00

离心破碎

4

4.00

其他渗漏原因

2

2.00


3.讨论

对于成分血,为临床应用广泛的血液制品之一,这种血液制品的制备流程较为复杂,需要较多的工作人员,同时需使用的相关设备较多。处于血液制备期间,若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易出现成分血报废问题,使成分血不能正常应用,进一步使成分血损耗率提高。相关学者表示: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各环节血液损耗的原因较多,包括脂血、溶血、离心破碎、凝块、渗漏等原因;本次研究结果与之高度一致[3-4]。具体而言,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如下:

  1. 脂肪血。本次66袋,占比为66.00%,排在首位,为重点原因之一。通常,在献血者意识不足的情况下,易出现脂肪血现象。许多献血者对献血相关注意事项缺乏足够的了解,献血前未能合理控制饮食的情况下,会使血液血脂浓度偏高。部分献血者患有脂质代谢性疾病,即便献血者保持空腹,也易出现脂肪性乳糜血,进一步使成分血发生脂血问题。因此,针对脂肪血问题,医疗机构方面需在无偿献血工作开展前期,做好献血相关知识宣教工作。借助新媒体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自媒体、抖音自媒体等,对无偿献血相关事宜的注意事项进行宣传,使献血者加深对无偿献血知识、相关注意事项的认知水平,使献血者选择合理的时间进行献血,并充分注意一些基本事项,使成分血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2. 溶血。本次23袋,占比为23.00%,排在第二位,也是重点原因之一。在红细胞与保养液混合不够均匀、血液采集不够通畅、过滤人员对血袋造成挤压、血液放置时间比较长等情况下,便会发生溶血问题,进而使成分血报废。对此,考虑到成分血制备期间溶血情况避免发生,成分血制备工作人员需以相关制备流程,进行规范操作,以成分放置、保存等标准为依据,对成分血液及时展开采集、储备等操作,使血液挤压、放置时间长等问题避免发生。在溶血情况控制过程中,有必要重视对成分血制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比如每个月进行一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使成分血制备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3. 血液凝块、离心破碎、渗漏。本次血液凝块本次5袋,占比为5.00%;离心破碎4袋,占比为4.00%;渗漏2袋,占比为2.00%;相较于前两种原因,虽然后三种原因占比偏低,但在血站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这些原因仍需注意,并结合血站实际工作情况,落实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比如,基于成分血制备过程当中,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可组织经验丰富的成分血制备工作人员3-4名,成立一个质量控制小组,在加强小组内部成员工作业务、能力培训的基础上,针对成分血制备期间加强监督管理,对报废血袋数量详细记录,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根据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给予一定惩罚,以此降低血液凝块、离心破碎、渗漏发生率,进一步使成分血制备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总之,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各环节血液损耗的原因较多,需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使成分血制备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为血站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艳.成分血在制备过程中各环节的血液损耗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J].养生保健指南,2021(24):43.

[2]邓莉,欧阳熊妍,彭楷,等.不同起始血液制备洗涤红细胞的质量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8):1136-1138.

[3]陈平,黄晓翠,杨洪霞,等.质量控制在成分血制备全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5):180-182.

[4]梁明月,骆宏,黄伯泉,等.成分血制备环节全血暴露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