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30例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30 例临床治疗分析

周伯宏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夏家庄卫生院内科 255200

摘要:目的:本文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方案的究中,探究其采取孟鲁司特加酮替芬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于到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30例,之后通过患者就诊号码将所有样本量分成了两组,接受孟鲁司特的设为常规组(15例),采用孟鲁司特加酮替芬治疗的则设为研究组(15例);分组完成之后便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模式的治疗方案,待患者接受治疗后,对这些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加以统计评估,以此来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相对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采取了不同治疗方案干预后,利用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评估后得出:采取孟鲁司特加酮替芬予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同时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行。

关键词: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孟鲁司特;酮替芬;临床治疗;效果


为了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本次研究的过程中,选取了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30例)作为样本进行研究,探讨其采取孟鲁司特加酮替芬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2019年4月-2020年7月之间;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为: 该时间段内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本次研究所抽取的样本数量:30例;通过患者入院时的就诊号码将样本分成两组,其中,在研究组中,一共有15例患者,男女比例7:8,年龄最大为80岁,最小35岁,均值56岁;另一组为常规组:15例,男女比例6:9,最大年龄79岁,最小36岁,均值55岁;本研究所抽取的这些患者,经过分析对比其基本资料后可知,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所以可纳入分析。本次研究纳入指标:同意本次研究者,治疗依从性较好者;本次研究排除指标:对本次研究过敏者;伴有认知障碍者,正参与其他研究者。

1.2方法

常规组(孟鲁司特)与研究组(孟鲁司特加酮替芬)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来形成对照研究。具体治疗方式如下:

(1)常规组:给予患者应用孟鲁司特予以治疗,以口服的方式进行服用,每次服用10mg,每天服用1次。持续治疗60天。

(2)研究组采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该组的孟鲁司特的用法与常规组一样,酮替芬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mg,每天2次,持续用药60天。

1.3评价标准

本次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视力水平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眼压水平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治疗效果指标。具体评估标准如下:

(1)分析各组肺功能水平:利用我院统一使用的肺功能检查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1]

(3)分析各组治疗效果:根据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的病情改善情况,来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A: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好转,且哮喘症状得到好转,哮鸣音消失;B: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其哮鸣音得到改善;C: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并无变化[2]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用的SPSS 23.0软件对本研究所用数据实施评估,针对计数资料(治疗效果),以卡方表示,结果为百分比,针对计量资料(肺功能),以t代表,结果为(Shape1 ±s)标准,对数据意义评估,主要依据P值,其数据的临界值为0.5,当P<0.05时,代表数据在统计学中占据重要意义。

2、结果

2.1 组间肺功能调查评估,详情见表1所示。

表1 组间肺功能改善情况(Shape2 ±s)

组别

例数

FVC/L

FEV1

FEV1/FVC/%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15

2.23±0.53

3.03±0.45

1.43±0.31

1.73±0.25

48.14±4.87

57.74±4.47

常规组

15

2.14±0.57

2.74±0.30

1.44±0.37

1.54±0.25

48.42±4.72

53.24±4.68

t值

-

0.45

2.08

0.08

2.08

0.16

2.69

P值

-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2 组间治疗效果调查评估,详情见表2所示。

表2 组间治疗效果调查分析(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15

9(60.00)

5(33.33)

1(6.67)

14(93.33)

常规组

15

5(33.33)

4(26.67)

6(40.00)

9(60.00)

χ2

-

-

-

-

4.66

P值

-

-

-

-

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属于极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科疾病,其具有反复发作、病程长等临床特点,对患者的肺功能水平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目前,在临床上常采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该药物可以抑制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具有平喘与抗炎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但该药物可能会使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酮替芬可预防变态反应,与孟鲁司特联合使用,可充分发挥其受体拮抗作用,该药物能够预防孟鲁司特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二者联用效果十分显著[3]。本次研究将孟鲁司特治疗与孟鲁司特加酮替芬治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统计评估各组之间的临床指标后得出,研究组的肺功能水平更优,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比常规组(60.00%)要高。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患者来说,对其实施孟鲁司特加酮替芬进行治疗,对患者的肺功能充分改善,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也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芳. 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呼吸衰竭的治疗及预后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77):2.

[2] 高静. 氨茶碱联合氨溴索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效果分析[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9, 016(011):46-47.

[3] 李易蓉. 生脉散加减联合酮替芬片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 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