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性分析

吴容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08-2020.10期间在我科室就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为临床明确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95例患者均进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准确性。结果:95例患者经心电图检查,88例患者存在心电图异常,临床诊断准确率92.63%;7例患者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漏诊率为7.37%。88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63例窦性心律,占比66.32%;窦性心动过速12例,占比12.63%;心房颤动15例,占比15.79%;TV1-TV4倒置8例,占比8.42%;ST段抬高或压低18例,占比18.95%。结论: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可将其作为一项急性肺栓塞的重要诊断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电图;急性肺栓塞;诊断;诊断准确性

急性肺栓塞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并不低,且该疾病的致死率较高,病情变化比较复杂。因此,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需及时进行准确地临床诊断,并在第一时间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健康的关键所在[1]。但是由于急性肺栓塞的病情变化比较复杂,导致临床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比较棘手,存在一定的漏诊率,给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不利影响。临床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普遍存在心电图改变[2]。因此,临床主张应用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诊断。为了探究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下就对此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08-2020.10期间在我科室就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为临床明确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且患者均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92例患者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40~79(56.3±5.4)岁;病程7h-20d,平均病程(5.4±2.3)d。92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32例、合并冠心病19例、合并脑梗死13例。

1.2诊断方法

95例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采取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并叮嘱患者全身肌肉放松,保持呼吸平稳,保证周围环境安静,叮嘱患者不要说话,不要移动体位。将患者的局部皮肤擦拭干净,然后使用75%的酒精对电极放置的皮肤部位进行擦拭,然后涂抹上导电液,放置电极,使用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监测。

2结果

95例患者经心电图检查,88例患者存在心电图异常,临床诊断准确率92.63%;7例患者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漏诊率为7.37%。88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63例窦性心律,占比66.32%;窦性心动过速12例,占比12.63%;心房颤动15例,占比15.79%;TV1-TV4倒置8例,占比8.42%;ST段抬高或压低18例,占比18.95%。

3讨论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危急重症,主要是由于脱落的血栓或者是其他物质落入肺动脉内,对肺动脉及其分支造成了阻塞而引起的。急性肺栓塞往往是作为一种合并症出现的,患者一旦发生急性肺栓塞其肺动脉及分支会受到阻塞,从而导致肺组织坏死,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该疾病及时诊断非常重要。

临床研究表明,血液瘀滞、静脉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容易引起静脉血栓的发生,而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则会随着血液循环流入到肺动脉,从而引起肺栓塞[3]。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咯血、休克等临床症状,且临床体征检查还会出现胸部干湿啰音、胸部摩擦音、胸腔积液、发绀等体征。对患者的健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4]

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而其致死率则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肿瘤疾病,其对患者的危害较大。但临床对急性肺栓塞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心肌梗死和肿瘤疾病,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常常存在急性肺栓塞的漏诊和误诊情况,对患者的即使治疗非常不利。由于急性肺栓塞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行较快的特征,因此,临床的及时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是一种借助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的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在临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肺栓塞患者,绝大多数会出现一定的心电图改变[5]。因此,应用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诊断,具有可行性。临床进一步研究发现,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胸前导联T波倒置,急性肺栓塞患者出现这一心电图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肺栓塞引起右室压力负荷快速增大,而右室压力负荷的短时间快速增加会促使右室膨胀、游离壁伸展、心内膜缺血,从而引起胸前导联T波倒置的发生。胸前导联T波倒置的具体表现为T波呈现出尖锐对称性倒置,这种心电图改变情况的高发时间段是患者发病后24h之内。患者的胸前导联T波倒置呈现动态变化,胸前导联T波倒置的导联次数越多则提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②S

QT改变:患者出现SQT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急性右室扩张会导致心脏发生顺时针方向转位而引起的,SQT改变的出现时间晚于胸导波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呈现为一过性改变,持续的时间较短,患者在发病2周内即会消失。③RaVR导联R波增高:该心电图改变会表现为R振幅增高,且同时伴随有ST段抬高,且阳性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受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较小。且RaVR振幅的大小能够准确地反映肺动脉高压的情况。④完全性或不完全性 RBBB:这种心电图改变多见于大块肺栓塞患者,常见的情况有肺动脉高压主干栓塞、多发栓塞、严重肺动脉高压等患者。引起该心电图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右室心扩张压力负荷增大而引起的,该心电图改变出现的时间晚于SQT改变。一旦心电图检查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 RBBB,则提示患者出现大块肺栓塞。

本次研究中,9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经心电图检查,结果检出88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2.63%,且88例心电图检查节异常的患者中,窦性心律63例,窦性心动过速12例,心房颤动15例, TV1-TV4倒置8例,ST段抬高或压低18例。这一结果表明,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心电图检查具有操作方便、无创、可重复进行等优势,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中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可将其作为一项急性肺栓塞的重要诊断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华栋,焦利东.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024(019):10-13.

[2]张亚斌, 陈丽媛, 陈殿森.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与CTPA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 018(004):58-61.

[3]方年新, 张平, 叶观生,等. 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联合Daniel心电图评分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014(004):17-19.

[4]张旭洁,张军,刘芳芳,等.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应用分析[J]. 心理月刊, 2020, 015(013):181-181.

[5]陈岚.急性肺栓塞(APE)合并右心功能不全(RVD)时心电图(ECG)的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9, 040(004):12-13.

郑周玲通讯作者,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心电诊断科,副主任技师 ,主要从事无创心电信息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