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优质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何永红

合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泸州市 646200

摘要 目的 分析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优质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价值较佳,可推广。

关键词 优质护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护理质量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是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可通过血液、母婴以及性行为进行传播,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患者患病后多表现为恶心、腹胀、乏力、畏食、肝区疼痛等,如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发展至肝硬化阶段,如仍不能抑制病情的发展,则会处于失代偿期,发生一些威胁生命健康的并发症,例如:腹水、腹膜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1]。目前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有效,虽能延缓患者的病情,但无法将病毒完全消灭,还会因治疗效果有限以及长期的治疗流程,增加患者负性情绪,因此,临床应辅以科学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入选对象共计60例,均为2020年1月至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

对照组:本组30例中包括女性患者14名,包括男性患者16名,年龄最小者35岁,年龄最大者70岁,平均年龄为(56.37±4.31)岁。

研究组:本组30例中包括女性患者13名,包括男性患者17名,年龄最小者36岁,年龄最大者72岁,平均年龄为(56.54±4.24)岁。

上述内容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保持病房的卫生和通风性,控制病房的安静程度;告知患者用药的方式;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的感受。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优质护理:(1)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并观察患者饮食后的反应,规避呕吐等风险,如必要需要遵医嘱辅以止吐药,并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2)药物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每天的用量次数和剂量,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需要及时告知医生紧急处理[2](3)健康宣教、心理疏导:以耐心、热情的口吻向患者介绍慢性乙肝的相关知识,包括:致病因素、传播途径、危害、治疗方式以及预后,使患者对疾病有基础的了解,明确治疗的必要性,提升依从性,并向患者做好相关操作的解释工作,以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此外,需要向患者强调化验和检验的重要性,如患者伴有不良情绪,需要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向其介绍主治医生的资质和经验,分享成功的案例[3],讲解治疗方案的优势,从而使患者能够提升治疗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护理需要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并结合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以及患者自身的性格特点进行心理安抚工作的完善,保证诊疗和护理流程的顺利进行。

1.2观察指标

护理有效率: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有明显改善)、好转(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但尚未恢复正常)以及无效(上述均未达到)。

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接受卡方检验,以例数(百分比)进行表示,如对比结果显示p<0.05,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有效率

见表一所示,护理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一 护理有效率 n(%)

组别

n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30

17

12

1

29(96.67)

对照组

30

11

11

8

22(73.33)

X2





6.405

p





0.011

2.2 护理满意度

如下表二所示,护理满意度,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二 护理满意度 n(%)

组别

n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研究组

30

20

10

0

30(100.00)

对照组

30

12

12

6

24(80.00)

X2





6.667

p





0.010

3讨论

近几年,因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于慢性乙肝的认知程度有所提升,但是受经济和地域的影响,仍有较多的群体遭受慢性乙肝病情的折磨,且因该疾病具备传染性,使得慢性乙肝仍是目前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目前,临床以抑制乙肝病毒,延缓肝脏的纤维化进程为治疗原则,但因治疗周期较长,且对生命有着威胁,使得较多的患者会处于恐惧的状态下,影响治疗期间的依从性,降低预后。而临床常规的护理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护理内容一般,难以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仅遵照医嘱执行相关护理,难以保证护理质量,而本文的优质护理则是患者为中心,通过药物护理保证患者合理用药[4],以饮食护理保证患者营养补充,以心理护理安抚患者的情绪,以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认知和依从性,从而以多方面的护理以及主动性的护理来提升护理质量,获取患者的满意度。本文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说法,说明优质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提升预后和患者病情的转归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燕. 动态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行干扰素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3):113-115.

[2]程萍萍,吴开勤,黄思旭. 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心理及依从性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1,16(21):124-125+230.

[3]刘艳芹. 优质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有效率影响评价[J]. 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4):60-61.

[4]赵秋芳. 人性化护理在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4):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