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模式及效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模式及效益研究

李建国

蒲城县设施农业发展中心 715599

摘要:所谓的蔬菜机械化生产就是指在生产蔬菜的各个环节中,将人工的大部分操作替换成机械操作,以此来提高蔬菜的生产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以耕整地机械化技木、节水灌溉技木、植保机械化技木为例子,简单阐述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模式及其效益,以望对读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蔬菜机械化生产;耕整地机械化;节水灌溉;植保机械化


前言: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各国为解决蔬菜栽植和收获的效益问题,着重研究机械化作业,发展到现如今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中国则是从50年代初期才开始研制并使用多种蔬菜生产机械,而发展至今仍有部分农村地区未普及蔬菜机械化生产,因此应加大对生产机械化的推广。

  1. 蔬菜机械化生产模式

  1. 耕整地机械化技木

说到耕整地作业,就不得不提其“两大”了,第一大是指其工作量大,第二大则是指它的劳动强度很大,因此耕整地作业被称为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再加上耕整地作业是农业生产的第一环节,在整个农业生产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所以,将其放在蔬菜机械化生产改革的第一位是毫无疑问的。而耕整地机械化必然会使用机车,因而如何减少机车进地整地的次数,成为了耕整地机械化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顺应联合作业的发展大趋势,使用高效、节能、少耕的先进的机械化耕作技术,即改变我国农村现普遍使用的灭茬起垄和耙后起垄,将这两种浅层耕法通过耕整地机械化技木深松耕作,以此来提高耕层的蓄水能力[1]。以茄子为例,可深松30~35cm。

  1. 节水灌溉技木

节水灌溉技术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种相对节约水源的灌溉方法,即用尽可能少的水,产出尽可能多的蔬菜。而该种技术运用的正是通过提高水的利用率以及水分生产率来达到节约用水的效果的原理。节水灌溉技术要先进行工程规划,主要包含经济和自然两大方面,其次是整理与分析不同条件下不同的灌溉水源及其用量,以及水利用系数,最后就是对工程和技术的把握,比如说灌溉渠道的防渗工程和灌溉时的喷灌或滴灌技术等,例如芹菜就可采用喷灌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虽有众多而又细化的分类,但总体上离不开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输配水上的节水、灌溉过程中的节水以及用水管理上的节水等方面。

  1. 植保机械化技木

在实现了耕地和灌溉的机械化后,如果蔬菜得不到有效地保护,那依然会前功尽弃,因此植保机械化势在必行。蔬菜在生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受病虫害的影响,再加上蔬菜本身的生长需要人工的促进和调节,植物保护环节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蔬菜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例如,在韭菜播种过程中采用机械深施肥技术。即在机械精量播种的同时进行机械深施肥,施肥深度在种床下2~3cm,根据测土配方选择韭菜专用肥。

  1. 蔬菜机械化生产效益

  1. 耕整地机械化技木的效益

上文提到了耕整地机械化技木的主要作用就是深松耕作,而其产生效果则是通过对土壤进行深层次疏通,加大土壤的透气和蓄水能力,并很好地覆盖杂草和以往蔬菜收获后留下的残茬,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以此为蔬菜的生存和发育提供良好的适宜环境。其次,耕整地机械化还可提高蔬菜生长的种床和耕层条件,并创造出有利于空气、温度、湿度、肥料运行以及有益微生物菌群活动的空间环境。例如,经过近几年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通过机械化耕地手段,茄子生产节省6.3人日/667m2,减少用工成本337元/667m2。而耕整地机械化技木少耕的原则也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能耗。

  1. 节水灌溉技木的效益

节水灌溉技术通过节约水资源来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既改善了劳动条件,又减轻了劳动强度,以此来推动整个蔬菜生产的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管理措施共同构成了节水灌溉技术,三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提高了灌溉水的产出效益。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在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又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规范的共性,因此做到了因地制宜、经济合理、运行可靠,例如运用了喷灌技术的芹菜种植就可减少用工成本885元/667m2。既注重了质量,又保证了效益,使得节水灌溉技术一直处在一个统一、可行、合理的运行尺度之间,真正做到了“用最少的水,出最多的果”[2]

  1. 植保机械化技木的效益

植保机械化技木因为有着详细具体的分类,因而可满足不同蔬菜种类、不同自然条件下的病虫害防治要求;也能根据化学农药的不同剂型和不同的施用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以达到最高效果;又通过提高农药的附着率,减少漂移损耗。综合以上众多优点最终实现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好的施用经济性以及安全性。例如,植保机械化技木应用到韭菜种植中,经分析可节省8.35人日/667m2

结论: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的,对蔬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本文通过列举三个蔬菜机械化生产的模式及其效益简单概述了蔬菜机械化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让降低耗能与提高产出同时提上日程。

参考文献:

[1]杨冬艳,赵云霞,王丹.宁夏日光温室蔬菜机械化生产实践及效果[J].中国蔬菜,2021(10):117-121.

[2]於锋,陈文龙,唐啸风,等.江苏省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模式及效益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9):10-12.

李建国(1973.02),男,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人,汉族,农艺师,大专学历,设施西甜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