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进一步,退两步》谈列宁建党的组织原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4

基于《进一步,退两步》谈列宁建党的组织原则

宋文瑛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组织保证。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基本组织原则建设的阐述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成为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无产阶级政党;列宁;组织原则


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他们必然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而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存在一个过渡时期,马克思指出:“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1]马恩对于无产阶级专政并未作过多的说明,这一任务就落在了列宁的身上。列宁在他的著作《进一步,退两步》中,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做了详细的阐述,为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一、《进一步,退两步》中列宁建党组织原则的核心内容

组织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能够有效团结领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列宁系统阐述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原理,深刻揭露了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观点,为建立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一)无产阶级政党是一个有组织性的整体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和马尔托夫就建党的组织原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列宁认为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可以作为党员。马尔托夫则认为凡承认党纲,并在党的机关监督和领导下为实现党的任务而积极工作的人,可以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二者的分歧在于党员是否应该参加党的组织。在列宁看来,争论的实质是维护与反对无产阶级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斗争,“归结起来说, 问题正在于是彻底实行组织原则,还是崇尚涣散状态和无政府状态”[2]。列宁强调,党是“组织的总和”[3]即党应当是组织的总和,是一个整体;应当使作为阶级的先进部队的党尽量是有组织的,使党只吸收至少能接受最低限度组织性的分子。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能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具有坚实的组织基础,党在思想上的统一必须用组织上的统一来巩固。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充分地组织起来,才是真正具有战斗力的,才是一个集中统一的整体。

(二)无产阶级政党是一个先进性的队伍

列宁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必须要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忘记先进部队和倾向于它的所有群众之间的区别,忘记先进部队的经常责任是把愈益广大的阶层提高到这个先进水平,那只是欺骗自己,漠视我们的巨大任务,缩小这些任务”。[4]无产阶级政党是以无产阶级为阶级基础的政党,但是并不代表它包括整个无产阶级,阶级内人们的觉悟程度和积极程度是有差别的,党的觉悟程度和积极程度应当是高于整个阶级的,因此必须区分它们同党的关系的亲密程度。要把先进部队同倾向于党的所有群众区分开来,把靠近党的分子同加入党的分子区别开来,把自觉、积极的分子同帮助党的分子区别开来。如果抹杀了这些界限,就会使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加入无产阶级政党,影响党的先进性水平。

(三)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按集中制组织起来

列宁对于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观点进行了坚决地批判。列宁明确要求“必须成立统一因而也是集中制的党”[5]。首先,列宁批评机会主义者对自发性的盲目崇拜,其次,列宁批评那些将党想象成一个“大工厂”的人是一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把党章放在眼里。列宁认为正式党章是非常必要的,过去的小组内或各小组之间的联系是无法规定的,而现在为了加强党的组织性,必须要用广泛的的党的联系来代替狭隘的小组联系,要从过去的盲目信任小组提升到信任党组织。最后,列宁重点指出,新《火星报》在组织问题上的最后一个机会主义的错误就是维护自治制,反对集中制。“少数不服从多数,就不可能有稍微称得上工人党的党”。[6]列宁认为那种凡是可能的地方都实行自治制的观点,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观点,而集中制所强调的是要自上而下地建立党组织,即从党的代表大会以及它所建立的机关出发来建党,实现组织上的统一。

(四)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有严格的纪律性

列宁强调党必须要有共同遵守的纪律,认为这是实现全党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而马尔托夫等人则持相反的态度。列宁指出,“个人主义和不能接受纪律和组织”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一个特征,而这正是他们不愿意遵守共同的纪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列宁还引用了卡·考茨基的“民主并不是无政府状态”的观点,批评机会主义者竭力维护自治制和企图削弱党的纪律的无政府主义。在列宁看来,关于党章第一条的争论实质上就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无产阶级的组织纪律性的冲突,而自治制同集中制的冲突实质上就是削弱与加强党的纪律性的冲突。列宁强调,集中制不仅仅是严格的纪律,也是每个党员都必须要共同遵守的党的纪律;不仅仅是要求普通党员遵守,而且是要求“上层人物”遵守纪律,履行义务。

(五)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

列宁指出,建立坚强的职业革命家组织是保证领导核心的稳定性以及整个革命的稳固发展的基础,但是强调职业革命家的作用并不意味着轻视群众性组织的作用,“党组织愈坚强,党内的动摇性和不坚定性愈少,党对于在它周围的、受它领导的工人群众的影响也就会愈加广泛、全面、巨大和有效”。[7]将领导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是为了在恶劣的政治条件下更好地发挥党对于群众的影响,并且革命家组织也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够真正地发挥他们的领导作用。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特别是本阶级群众的支持,是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展开工作的阶级基础。

二、《进一步,退两步》中列宁建党组织原则思想的当代启示

“中国党的建设是在十月革命以后,是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已经取得胜利,有了活的榜样以后,所以一开始就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之下,照着列宁的原则去进行建设。”[8]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本组织原则的论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紧跟中央,做到“两个维护”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然还要经历很多的风浪,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必然是无法保证伟大梦想的实现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必须紧跟党中央,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9]只有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各民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严控关口,保障政治生态

列宁特别强调党员要加入“党的一个组织”,这样才能够直接接受党组织的领导,才能保证党组织的纪律性与集中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要保证自己的先进性必须要严把入党关口,党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觉悟和积极性,要保证党员从思想上入党,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四个自信”,确保党员的政治品格。此外,要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要不断完善集体领导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等,推进“三会一课”常态化,及时掌握党员思想动向,增强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使党员努力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向党中央看齐,从而净化党的政治生态环境。

(三)抓好全党,严守纪律规矩

集中制原则是贯穿列宁建党思想的始终的核心原则之一。列宁强调,要建立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少数要服从多数,党的最高机关应是代表大会。列宁的集中制原则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组织生活要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建立一个严密团结的无产阶级政党,保持政党的集中统一,必须确立严格的“政治规矩”,保证党员严格遵守党章党纪,并用好“四种形态”,抓好监督执纪,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四)以人为本,联系人民群众

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强调,党并不是“狭小的密谋组织”,无产阶级政党要展开工作,必须要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特别是本阶级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群众方针和群众路线正是对列宁群众思想的发展和延伸。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调动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始终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为民。人民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人,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能保证党的根基不动摇。

三、结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关于对列宁建党组织原则的运用,既有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又有理论上的创新,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给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党组织原则思想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当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列宁的建党组织原则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党建设成为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9.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4.

[3]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55.

[4]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58.

[5] 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67.

[6] 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42.

[7]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4.

[8]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85.

[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