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交通工程建设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新时代交通工程建设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赵增委

身份证号: 37130219930818****

摘要: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要加强铁路、公路、水利、管道、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并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这不仅为新时代开展交通工作指明了方向,还意味着党和人民赋予了交通事业新的使命。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呈现多元化发展,一批批重点民生工程和相关工程取得了新的进展和长足发展,为提升交通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促进交通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交通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更好地确保交通事业快速、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探寻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尤为必要且意义深远。

关键词:新时代;交通工程;建设管理;面临问题;解决路径

1当前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制度对实现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程序规范化、岗位责任法规化、管理方法科学化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交通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控制投资的措施,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难以承担投资风险;主管人员在管理实践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1.2管理机构有瑕疵

当前,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的组成人员大多是从企业其他部门借调来的,待项目结束之后管理机构也会解散,因此这些人员中很多既缺乏项目管理意识,又对其担负的工作职责和义务不明确,这也使得他们对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热情不够,导致工作进度缓慢。同时,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甚至缺乏专业素质,仅凭以往的工作经验开展工作,导致出现实际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延误工程进度,进而不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

1.3监管力度不足

在交通工程监管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监管缺失、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自行管理中出现质量方面监测不力的问题。首先,监管部门之间工作协调不到位,导致监督职责很难发挥和落到实处;其次,当前一些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中也存在很多监督检查不力的现象,如相关监管人员在工程项目建设现场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的过程中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这与工程的检验、检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最后,施工中还存在监管手段落后、监管技术不先进和监管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监管效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1.4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

做好交通工程养护管理工作对工程安全稳定和健康运行有重要的作用,但当前还存在养护技术缺乏先进性、养护机械设备功能单一、设备中的技术含量低等问题,人们对养护的认识有所提高,但还是难以达到养护的要求并取得实效。同时,有些地区虽然引入了比较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但工作人员操作能力不足,对设备的功能特性了解不够,也无法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此外,还存在养护方面的管理体制陈旧、责任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养护管理工作既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对养护管理的需求,也出现了执行难、责任追踪难的不良现象。

1.5安全管理水平尚待提高

安全管理不仅可以保证项目运行与人员安全,还能够对施工进程起到促进作用,从而为交通工程的良好运行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然而,当前在项目安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相关企业与人员安全管理意识缺乏、管理人员素质欠缺、安全管理投资不足、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威胁到施工单位、人员的自身安全,还会影响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的良性发展。

2加强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的路径

2.1优化和完善交通工程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

一是要加强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不断优化、完善管理机构。从具体实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对管理机构进行合理设置,以提升管理机构的工作水准,有效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良好运行,明确划分各个管理机构的职权责任,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还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管理机构内部日常事务内容和工作流程,以确保交通工程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此外,应加强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以及管理原则等,使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规范落实。二是做好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为更好提升相关人员对管理工作环境的适应性,除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管理模式外,还要创新和推行新的管理模式。当前管理界普遍认为较先进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减少工程质量缺陷、加快项目进度、降低成本和风险、高效完成任务,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

2.2加大监管力度

质量是建设项目的命脉,是道路施工的永恒主题。为确保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达到质量要求,顺利通过验收,要建立由各方共同参与的交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以便更好地发挥相关部门的质量监管作用,做到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严格控制工程质量,这不仅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是工程建设中政府维护国家与公众利益的重要表现。作为工程监理,要加大监管力度,始终坚持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做到有错就抓,杜绝“不监不理、监而不理、滥竽充数”的不良现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监管作用。此外,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还需要打破传统的监管理念,摒弃低效的工作方法,通过借鉴高效的管理经验并将其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此来促进工程管理监督体系完善,从而有效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2.3加强养护管理工作

积极引入先进的养护技术,提升养护质量的检测水平,并依据检测到的动态数据及时和精准地做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维修和养护工作。建立专业的养护团队,除了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考核,还要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养护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养护机械化建设,全力打造现代化养护和科技化养护,提高养护工作效率,减少养护人员的工作量,不断优化道路环境和通行质量。

2.4强化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首先,增强安全管理意识。针对交通工程项目管理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开展安全管理重要性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对交通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意识。其次,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通过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工作责任心,使其熟练掌握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再次,对安全管理工作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此外,管理人员还要为采购人员和施工材料的选择设定严格的标准,以免采购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采购伪劣材料牟取不当利益。最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如为项目安全管理设立专门的机构,强调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细化。加强项目安全管理检查,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监督人员,完善相关制度,从而为交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提供双重保障。

3结语

交通运输业良好运行发展离不开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保驾护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交通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需要通过完善交通工程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养护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措施,为我国交通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比较观察[J].决策探索(中),2019,(05):27.

[2]刘松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策略[J].科技视界,2017,(27):164+146.

[3]胡苗.浅谈特大型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模式[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01):79-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