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分析

姚 军

安徽尚原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而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部分内容就是空间规划。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能够互相协作,定位准确,设置好统一的衔接并且将各个边界清晰地定义好。对于我国的国土规划来讲,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该问题也被国家和人民大为关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也将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国土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对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国土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前进,国民经济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可用土地减少,多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个时候,就需要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应的国土空间规划予以保护了。对于国土空间规划来讲,其主要内容分为几个部分,那就是生态保护、城乡建设以及公共基础建设等。至于生态环境保护,它则同我们每个人的利益都有十分紧密地联系,所以,未来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之中肯定是一个必然且十分必要的趋势了。

1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必要性

通常来讲,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很多都同国土空间规划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生态修复以及生态安全底线等。在这个基础之上,就需要将生态保护工作放在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了,给予其足够的优先权。相关人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专项规划方案,使得空间规划体系能够被更快地落实下去。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者之间存在十分复杂的交叉关系,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从属关系。前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后者其警戒作用,还能够对后者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贯彻来讲,其重要支撑是国土空间规划,而重要条件则是生态环境保护。实际过程中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时,需要先根据具体的目标制定方案,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和经济情况的时候将其实施下去。为了能够达到生态环境的目标,首先应将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里,对核心的生态环境保护内容进行合理的调节。先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弄清楚,再以此为依据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保护规划。一点点将其落实到国土空间规格里,使得后续的工作能够被顺利地开展下去。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

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把发展经济当作首要任务,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往往没有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至于大量的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大量的垃圾随意倾到,空气污染严重,细菌和蚊子滋生,给人们生活造成了困扰。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缺乏专业性、针对性地研究,导致了很多企业和单位只顾眼前利益,对生态环境大肆破坏,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局面。

2.2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不完善

生态环境保护最终还是需要靠每个人的保护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形成较强的环保意识之前,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约束人的行为,让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一直以来,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都有明确规定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但是效果不佳,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推进,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完善,很多法律法规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社会,甚至有的规定仅仅停留在行政层面,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施,对目前的环保工作不具有指导性和威慑力,不利于环保工作的开展。

2.3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

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成本高、专业性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这也是一项需要持续较长时间的工作,得到的回报效益很难肉眼看见,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极其不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人力和资金不足。尤其是在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是首位,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以至于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陷入资金不足的窘迫处境,使得环境保护的工作较难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效率慢、效果不佳。国土空间规划是对我国资源全方位的规划,但是我国国土面积大且复杂,在以前信息技术不发达,每个地方规划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有较好的规划方案也得不到宣传,各地方的人只能埋头苦干,在规划方案上很难创新。造成这样的结果,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没有建立公共的信息平台,每个地方的信息交流汇报不及时,还有很多地方接受信息滞后,国家也很难了解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进展。

3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措施

3.1 重视微观生态环保

对环境健康和环境美学展开完整的生态设计是生态环境保护中在微观环保层面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其主要内容包括根据生态功能的溯源作用对生态因子进行来源追踪,利用合理的系统功能对生态因子的环境价值做出有效判断,最后再由设计人员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检测和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反馈。比如在对环境增加绿色环保面积时,如果缺少对目标地区的水文、植物种类等与当地环境之间匹配度的预先测试而出现严重缺水或虫灾泛滥的情况出现,就会在微观层面引起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2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的建立

生态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将多个地区的环境特点考虑进去,以其空间功能为依据展开划分,使得所有的环境保护目标都能够在对应的地区被完成。生态环境控制路线的形成应该十分注意,尽可能将所属地区的生态环境价值提升。接着,应该将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充分地利用起来,这样才能够通过一个更加便捷的方式将环境生态数据收集起来,构建一个特殊的平台,用以提升员工各方面的效率。在新的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里面,空间的利用率应该尽可能提升,从而能够将空间的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受到空间附近各种环境的影响,设计一个最佳的空间规划方案出来,使得空间使用废弃率被降到最低;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增加空间内的功能入手,将其置于合适的地理环境之中,发挥其周围环境的优势。

3.3 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需求和政策保障

有关生态环境部门需要增加对工作实施地区的监督和管理,积极明确各方面的负责部门,为工作的持续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对于环保新能源的支持也应该加强资金的投入,吸引、鼓励社会投资发展向生态保护方面的倾斜;根据绿色发展战略,给予社会一定的政策减免,增加对生态保护的宣传鼓励。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实行过程中,还应建立起一个有民众参与的公共监督机制,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所有人员都能够有机会加入到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在社会网络监督方面加强完善,增加网民反馈信息的快捷性和处理问题的实效性。但同时也要严格甄别网络信息的真实程度,对于破坏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的虚假信息或谣言惑语进行不遗余力地打击惩戒。

结语

总的来讲,现在的可用地变得越来越少,但是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却在不断地增加,这就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变得越来越迫切。在国土空间规划时,生态问题尤为重要,相关人员应该从生态状况和实际经济情况两方面出发,综合考虑。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方案不仅能够指引很多方面的发展,而且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其起到带动作用,因此,相关科研人员和机构需要共同探讨我国的国土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情况,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进而能够促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J].工程技术与管理,2021,5(14).

[2]褚雪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J].居舍,2021(15):5-6+14.

[3]杨玲.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分析[J].建筑工程与管理,2021,3(2).

[4]陈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0):91-92.

[5]罗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