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治理视角下的企业环保合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环保治理视角下的企业环保合规研究

杨敏

44071119820429****

摘要:我国环境保护主管机构从1974年至今经过了六次调整,每次都代表着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地位的提升。自从我国生态环境部组建后,环境保护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先后出台了众多环境保护文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环保合规研究成为了关乎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总体来看,需要企业对现有环境法律展开学习、需要结合自身生产环境污染环节展开集中治理,必须要树立环境污染风险意识,始终将不损害环境作为发展红线。

关键词:环保治理;企业环保;环保合规;合规研究

1.企业环保合规的必要性  

第一,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的今天,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主体必须要将环保合规作为企业管理工作重心。在企业环保合规意识之下,企业会在生产经营当中不断提升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处理能力。无形中会不断改善企业社会责任感[1]

第二,减少企业环保成本。国家对企业生产污染的处罚力度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企业环保合规工作能够规范生产,从而减少环境污染,让企业环保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第三,提高企业社会地位树立企业形象。群众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在消费时往往会用产品是否健康环保作为衡量指标。当消费者发现某个品牌存在环保问题之后,该企业在该消费者心中地位明显下降。在网络传播之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该企业环保不达标并会抵制消费,最终造成企业社会地位急剧下降,企业形象被透支殆尽。

2.目前企业环保合规存在的问题   

第一,法律人才少。我国环保法律不断更新,这给企业环保合规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企业现有法务面对频繁变动的环保法规,短时间内难以提升环保合规工作质量。况且很多企业缺乏法律人才并没有建立法务部门,这让企业环保合规工作遭遇瓶颈。

第二,企业全员环保合规意识差。企业环保合规是要求企业全方面以环境保护法规为准绳,在生产管理、加工销售、物流运输过程中都必须要结合有关法律。但目前企业全员环保合规意识差,总会在一些环节出现违规现象,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环保合规风险。例如企业在废旧电池处理等方面存在粗放性,这与国家规定的电池使用者需要将废旧电池交送到指定地点是背道而驰的。这些比较细小的环节在未来也必然会成为执法部门关注点,若是不能从现在改变这些习惯,会让企业合规风险越来越大[2]

第三,生产和环保合规结合度低。大部分企业出现的环境污染都集中在生产环节,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这是源于很多企业没有认真学习国家环保法规,只是重视生产废水、废气的最后处理结果。而且有一部分企业存在违规排放行为。

3.提高企业环保合规水平的对策

第一,建立企业法务部门。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建立专业的法务部门在企业环保合规工作方面才会有很好的保障。这是源于法务部门成员都是毕业于法律专业或者是本身是某个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在环保法律条文理解能力以及法律条文利用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在企业被执法部门认定存在污染行为时,法务部门也会以法律武器来捍卫企业的利益,能够减少公权力对企业私权利的侵害,同时通过法务部门也能够进一步确认企业存在的污染情节,让企业能够认清自身行为的违规性,能够坦然接受处罚,并在之后生产运营当中提高环保水平。为了保证企业新建法务部门发挥作用,需要从人员聘用上加大考核力度[3]。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委托某个律师事务所来负责企业法务工作。选择这类律师事务所时必须要充分了解其综合资质,要将环保诉讼领域胜诉较多的律师事务所作为合作对象。

第二,实现人力资源系统培训。首先,在企业环保合规的人力资源系统培训当中,主要是要对环保合规工作目的、环保合规管理有关具体内容和标准等展开全面培训,力求企业各环节负责人了解本工作环节所涉及到的环保法规,能够在管理上驾轻就熟,可以直接观察到材料加工、工艺处理、成品包装等方面存在的污染问题,并利用相应的规定责令有关人员改进不断消除隐患。例如很多企业都面临着陈旧设备折旧处理问题,若是通过二次售卖能够降低企业损失。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当中,明确规定企业的陈旧设备、工艺、产品等若是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就必须要积极淘汰。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人和组织不得销售、转移以及使用这些设备、工艺、产品,否则便是违法。另外,对于企业能源利用方面,该法也指出企业需要首选清洁能源,需要将资源利用率高而且污染物少的燃料纳入到生产管理当中。另外法律中也明确规定,企业不得随意篡改生产过程中系统记录的环保数据,不得在逃避环境污染责任之下采用任何手段干扰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其次,要加大环保合规培训力度,要提高培训密度,要让每位员工都拥有环保意识,并且了解环保法规,能够让其自身行为得到规范。这是保证减少企业环保合规风险的关键。

第三,提高生产环保合规监督。企业能否切实落实环保合规工作,和内外两个“监督”有直接关联。外在监督便是地方环境保护执法部门的检测工作是否能够及时跟进;内在监督则是企业决策者对环保的认知水平,并授权有关主体去监督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避免出现污染环境行为。外部监督层面,主要是由关部门结合本地大气、水体、固体、噪音、光污染等情况形成定期抽查、检查。在以往工作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躲避检查现象,故而为了保证社会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需要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实现联合执法,检测部门能够积极地检测并将具体数据提供给行政执法部门,由其来对违规企业展开处罚。在企业违规排放现象频出的背景下,这种外在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大力度处罚才能让企业认识到违规排放的危害,能够主动提升环保合规工作水平,建立环境污染风险意识,不断地去结合生产的所有环节去形成严密的内部监督机制,保证材料得到高效利用,加工当中首选洁净能源,积极实现煤改燃降低大气污染。内部监督需要外部监督来促进。例如企业内部是否执行了碳会计,是否实现绿色施工技术,这些都有赖于外部监管来施压。所以地方环境行政执法部门可以通过微平台动态更新有关法律内容,公布处罚名单等,来不断提升各企业内部监督的积极性。

总结:企业环保合规工作必须要尽快确立起来,需要企业去建立环保合规清单、发现本企业环保风险点,能够动员企业上下积极学习环保法律以及有害物处理工艺,尽可能降低企业环保合规风险。这其中建设专业的法务部门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尹浩. 新时期加强企业环保管理的思考[J]. 科学大众:科技创新, 2020(2):1.

[2]贾瑞博, 肖仁富. 提高企业环保管理的合规合法性[J]. 化工管理, 2020(6):2.

[3]蒯乃铭, 鲁婷. 企业环保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低碳世界, 2021, 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