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文化英译实践与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8
/ 2

沂蒙红色文化英译实践与策略探讨

程雪 游诗琪 陈瑶 王艳苹 高玉娟

临沂大学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 沂蒙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红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红色文化的英译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本文基于沂蒙红色文化英译实践,对红色文本翻译策略与模式展开探讨,以期为传播红色文化提供可行方案,为红色文化英译研究提供思路,促进红色文化传播,通过语言文字向世界传递中国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沂蒙红色文化;英译实践与策略;平行语料库的构建


一、引言

沂蒙山区是抗日战争时期重要革命根据地,沂蒙红色文化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1]红色旅游、红色建筑、红色收藏、红色文学、红色艺术等红色文化中不乏解释红色内涵、讲述红色故事的红色文本。为有效传播红色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红色历史和核心价值观,对标准精确的红色译本需求日益增加。但现有沂蒙红色文本的英译本数量有限且缺乏统一性,英译本错译、漏译等现象层出不穷,沂蒙红嫂纪念馆、红色影视基地、沂蒙革命纪念馆等重要红色文化基地也存在类似问题。这一现象不仅不利于红色文化对外传播,还有可能因文化差异导致的错译造成西方国家对红色文化的误解,因此应尽快探索出沂蒙红色文化英译的正确翻译模式与策略,及时纠正错误,统一现有译本,并将更多的红色文本进行翻译。

二、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与技巧

(一)翻译策略

关于“异化”与“归化”两个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们各有所倾向,笔者更倾向于“归化”的翻译策略。归化作为一种“译文接受者取向”的翻译策略,其优势表现在译文更流畅地道、通俗易懂,容易被目的与接收者所接受;或顺应、满足目的语读者某些特定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以“归化”翻译策略为主的译本更容易被西方读者接受,能够使读者更深刻准确地体会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助于红色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然而“异化”与“归化”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译本通常是二者的交叉作用下产生的混合体,红色文本中不乏需要直译的人名、地名等语言要素的翻译需要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且过度归化会导致原文语言文化要素的缺失,不利于读者切身体会中国红色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二)直译与意译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许多汉语表达形式无法逐词逐句地翻译,或直译会使译文带有浓厚的翻译腔,与原文含义大相径庭。在红色文本中,许多汉语用词高度概括,且多有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用词,以翻译实践为例:

原文:此时明德英正抱着未足岁的儿子在门口晒太阳,看见这位小战士踉踉跄跄地跑来。

译文:At that moment, Ming Deying was sunbathing her baby son at the gate when she saw a young soldier stumbling towards the cemetery.

其中“踉踉跄跄”指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此处译为stumbling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意译,贴切地表达出原文的含义。

此外还有“打倒土豪劣绅”“武官不专横,文官不贪赃”等表达,需要译者体会其中含义,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释译或套译。此外,汉语中人的称呼和地域名称繁复多样,红色文本中除“崔家庄”“孟良崮”等词汇需要直译外,类似“振海哥”一类的词,若直译成“Zhenhai brother”则会造成歧义。综上所述,在进行红色文本翻译的过程中要注重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准确使用直译或意译。

(三)合译

汉语注重语义表达,对句式结构要求并不十分严谨,句中常见排比,重复等,且常以短句的形式将信息进行堆砌,形成一种“竹式”结构;而英语十分注重句式结构,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包含“主语、谓语”两种成分,且结构严谨,多用复合句,多个从句跟在一个主句的前后,形成一种以主句为主干的“树式”结构。因此在翻译如“西山前村位于临沭县西南部沭河西岸,北靠七岌山,南倚马陵山”之类以短句形式排列的语句或语段时,可采用合译的翻译技巧,译为“Situ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Linshu County, on the west bank of the Shuhe River, Xishanqian village adjoins Qiji Mountain to the north and Maling Mountain to the sourth”,使译文的句式结构符合英语语言习惯,读来通顺流畅。

(四)转换

由于认知方式的不同,两种语言的语法逻辑也不尽相同,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排列顺序等也存在一定差异。红色文化作为典型的中国语言,展现的文化内涵、逻辑思维和使用的修辞都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因此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应注意语言单位或结构的转换,除音韵、词汇、句法层面需找到对应属性或异质属性的语言单位外,还要注重在语篇结构上的英汉语言差异,在翻译中需对原文语篇进行拆分或重组。

原文:在距离主战场仅十公里处的汶河河畔东波池村,妇救会长李桂芳得到上级指示:要在规定时间内想尽办法在汶河上架设一座桥,保障作战部队的顺利通过。

译文:In the village of Dongbochi on the Wen River, only ten kilometers from the main battlefield, Li Guifang, head of the Women's Relief Association, was instructed by her superiors:To guarantee the smooth passage of the combat troops, they had to do everything possible to build a bridge over the Wen River within the time limit.

三、翻译模式

(一)构建沂蒙红色文化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

在英译实践中,文本中有许多红色文化高频、核心术语及专有名词。如“沂蒙红嫂”译为“Yimeng Red Sister”,“国民党”的通行译文为“Kuomintang(KMT)”以及“中共中央”译为“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但据调查,多数红色译本中出现术语的不规范翻译。此外,现有译本大部分为机器翻译,机翻痕迹严重,且逻辑混乱,存在大量不规范用语,因此,将专有名词、红色术语、语段语篇等进行整理,构建平行语料库能够在改善这一问题的同时,对译本进行统一,并为以后的红色文本翻译提供可用资源。

(二)培养专业翻译人才

由于现有多数沂蒙红色文本都是由机构或公司将翻译外包给相关翻译服务人员,导致现存译本翻译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缺乏统一性。应在临沂当地高校或有关机构内成立沂蒙红色文化翻译团队,吸收招纳优秀专业口笔译人才,并统一进行专业培训,培养提升专业能力,并定期学习沂蒙红色文化知识,到沂蒙革命纪念馆等地体会沂蒙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在提高译本质量的同时扩大译本数量。

结语

在“归化”翻译策略下灵活采用意译、直译、合译、转换等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能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错译、漏译,通过构建沂蒙红色文化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规范红色高频、术语词的翻译,增加译本统一性,培养专业红色文化口笔译人才,改善机译痕迹严重等现象,促进沂蒙红色文化英译的长足发展,切实提高译本质量,准确精准地向世界传播沂蒙红色文化。


参考文献

[1]魏本权等.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2] 郭磊等.中国红色文化的多模态翻译传播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21,40(03): 116-123.

[3] 邢驰鸿.请叫我汉克:第一民族混血儿对伐木业、生存及成长的沉思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

[4] Gutt, E.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M]. Cambridge: Besil Blackwell, 2004.

注:本文指导老师:临沂大学邢驰鸿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双语讲述红色故事双声传播沂蒙精神——沂蒙精神红色故事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构建及应用(202110452102)”的成果之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