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育福利机构支持的孤残儿童养育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社区养育福利机构支持的孤残儿童养育模式探索

严婷 覃金钰

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



摘要:对孤残儿童进行收容的社会养育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场所,同时也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医疗服务以及教育活动。这些孤残儿童中,有一部分儿童患有生理上的残疾问题,他们被正常的家庭所收养,以及步入新家庭的难度都会比较大。尤其是有一些重残孤儿,他们会滞留在福利机构中。虽然现如今社区养育福利机构已经逐渐形成了将残疾孩子送到家庭中进行寄养,让残疾儿童享受家庭温暖的模式,但是由于寄养家庭所处的地区难以为孤残儿童提供更加专业的医疗康复设备以及特殊的教育服务,甚至会影响到共产儿童正常生理功能以及社会定位的恢复,导致很多国产儿童仍然只能够在福利机构中集中进行教育和成长,这种模式长久的应用会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样也会导致社会养育福利机构的压力变大。本文结合实际分析社区养育福利机构支持的孤残儿童养育模式,从集中养育以及家庭寄养两种角度去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孤残儿童的养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养育;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


社区养育福利机构中所收养的弃婴,实际上大多数会患有各种先天性的疾病以及残障的问题。在社区养育福利机构中,对他们进行集中供养的孤残儿童能提供一些特殊的教育,让他们在身体以及心理上得到一定程度认知和康复。但是针对在院外寄养家庭生活中的孤残儿童,社区中缺乏相应的特殊教育以及医疗康复的设备和资源,一般只能依靠家长对儿童的教育和培训来促进他们的康复,针对社区养育福利机构支持的孤残儿童养育模式进行的探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养育福利机构集中养育模式分析

(一)社区养育福利机构集中养育模式的优势

对孤残儿童采取社区养育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模式,能够通过社区养育机构去集中占领土地,构建形成和孤残儿童相匹配的养育模式、医疗模式、特殊教育模式以及康复服务模式等,同时也配置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实现了内部管理的规范性要求和目标,为孤残儿童配置了专业的医疗设施以及教育设施和硬件设施,从而实现国产儿童的顺利成长,为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这种社区养育福利机构集中养育模式的应用,能够安排专业的护士人员去对孤残儿童提供好的照料和医疗服务,尤其是针对0~2岁的婴幼儿,提供全程的专业护士照料,让病情危重的婴幼儿得到了特殊的关怀,使他们的疾病发生概率下降,让婴幼儿实现健康成长、达到精神方面的发育要求。

其次是对婴幼儿实现了有针对性的康复帮助以及特教帮助,能够使孤残儿童产生一定的社会功能,让他们产生更正确的自我意识。在这种社区养育福利机构中,针对不同的科目设置了相对应的训练教室,让幼儿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以及康复的要求,也能够为一些孤残儿童以及艺术潜能的孤儿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以及康复服务。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们对于孩子们的整体情况都相当熟悉和了解,因此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情况去设计出和他们的成长特点更加匹配的康复计划方案,并从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1]

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个温馨的养育环境,将其作为财政儿童发展以及成长的舒适的港湾。由于孤残儿童在机体上和他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他们可能会比较自卑,经常会由于自己身体上的残疾而导致他们的交往能力受到约束,也会使孤残儿童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而在这种社区养育福利机构中,所有的员工都会耐心对待孤残儿童,为他们提供关注,使孤残儿童更好的了解自己,产生正确的信念[2]

(二)社区养育福利机构集中养育模式的缺点

这种集中养育的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不足。首先是无法满足孤残儿童成长时所需要的情感需求。虽然在这种集中模式下展开了一些亲情化的教学,提供了针对孤残儿童的抚育项目,但是他们仍然无法发挥重要的作用,和普通儿童的情感需求无法完全一致。这些人员通常都是一个人,要带领和照顾多个不同的孩子,因此难以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言语表达、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需求。

其次是难以满足儿童在社会性成长方面的需求。由于社会养育福利机构本身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单位,其中的孤残儿童几乎是在院内生活24小时,他们无法在社区中感受到外界丰富多彩的环境,会处于一种与社会隔离的状态,使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

另外是这种模式容易导致孤残儿童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他们生活在这种孤残集体中缺乏正常人格的历练以及行为模式的塑造,在性格方面以及生活习惯方面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在心理上比较孤僻,也会产生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具体行为[3]

二、家庭寄养模式分析

(一)家庭寄养模式的优势

要正确看待家庭寄养模式的应用优势,首先就需要了解寄养家庭模式就是由政府部门去提供资金,让福利机构为财政儿童选择并且安排合适的家庭,让这个家庭去为残障儿童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和照料安排,让他们在家庭环境中感受温暖。采取家庭寄养模式时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是能够帮助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自从家庭寄养模式开展以来,已经有等到一部分财政儿童寄养到了不同的地区,他们在进入家庭中之后,原本存在的心理缺失问题得到了合理的解决和补偿,使这些孤残儿童有了更加稳定的家庭和来自于父母的关爱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爱,这样的模式让他们原本在福利院中的身份被淡忘,也逐渐形成了正常的心理观念,能够促进他们情感的正确发育

[4]

其次是处于家庭寄养模式下的孤残儿童,能够得到来自于家庭成员更精心的照料和耐心的呵护,使他们的一些身体和心理上的残障得到更加快速的恢复。

另外是采取家庭寄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社区去养育福利机构节省了人力资源以及资金,让社区养育福利机构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投身到其他的社会服务和关爱工作中,使他们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二)家庭寄养模式的缺点

现如今社会的发展,让残疾弃婴的数量越来越少,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残障儿童的出现,这些儿童在社区养育福利机构中对于养育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医疗康复以及特殊教育等方面。将他们采取家庭寄养模式,交给其他的家庭时,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是可能会由于寄养父母对于某些方面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少,和儿童之间的交流不够深入和细腻,因此而无法为孤残儿童提供更周到的医疗服务,或者是特殊的健康教育服务。

其次是来自于社区的支持性资源相对比较缺乏,有一些社区对于孤残儿童可能并没有医疗康复以及特殊教育等服务,导致这些孤残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只能依靠家庭寄养医生以及教师来对他们的家长进行培训,从而使他们家长了解在对孤残儿童照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在这些寄养模式下的孤残儿童,有一些在家庭中生活了很长时间,但是他们的生活却仍然无法自理,在身体或者是心理上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这种家庭寄养模式下,孤残儿童的康复效果仍然无法得到保障[5]

结语:

总而言之,从当前我国福利机构的发展现状以及孤残儿童的成长情况来看,未来社区养育福利机构在对孤残儿童的管理和养育过程中,仍然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要逐渐建立更完善的孤残儿童社会保障体系,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援助,孤残儿童实现更顺利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丁华芳.家庭寄养: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养育模式的第一选择——以济南市儿童福利院为案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5:119-122.

[2]万国威,马杨卿.中国儿童福利机构的实践困境与建设方向[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9,03:12-18.

[3]李利玲,卜清平.福利院孤残儿童抚育模式的比较分析——以湖北某儿童福利院为例[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8,09:38-45.

[4]余亚.相对剥夺感视野下类家庭养育与机构养育方式比较研究——以G市儿童福利机构为例[J].大众文艺,2020,05:208-209.

[5].凝智聚力开展儿童综合康复着力机构优化提质与创新转型[J].社会福利,2021,05:2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