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专科护士职业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口腔专科护士职业风险管理

张晨 马君英 程婷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 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 · 浙江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 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杭州  310006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和自我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牙齿虽然是我们身上很细小的器官,但是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人们对口腔门诊也越来越关注,这就对口腔专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护理知识、良好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高超的服务品质。这样为了保证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避免医患纠纷,研究口腔专科护士所面临的风险和准备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口腔专科护士;职业风险;防护措施


医疗护理是关乎我们国民生活和健康的大事。而“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作为医疗环节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医生医嘱指导和为患者护理的具体操作功能。护士不但需要了解医生的医嘱要求和专业技能,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具体细节操作。口腔门诊就诊患者多,工作强度大,这对门诊护士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也有比较大的风险。我们通过口腔门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尝试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希望能对口腔门诊的完善和发展,护士人员的健康保障做一参考。

  1. 物理伤害

1.锐器伤害

相对于其他科室,口腔科经常需要配合较多的器械使用。口腔门诊护士每天都必须接触镊子、注射针头、根管针、拔髓针等具体有伤害性的锐器。这些锐器小而锐利很容易刺伤皮肤。如果患者患有乙肝等易感传染病,护士再接触到就很容易被感染。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之一,且艾滋病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而据统计,口腔门诊护士中,被利器刺伤发生率为92.6%;这直接反映了门诊护士的暴露风险极高。

2.紫外线照射

根据口腔科的较高的消毒标准,口腔科所有器械每天都需要多次消毒。每次消毒时,护士都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了紫外线,这不仅会引发过敏和炎症,还会引起皮肤灼烧等问题。据统计,口腔科护士中因紫外线消毒而损伤皮肤或眼睛的,发生率达到9.4%;

3.噪音污染

口腔门诊中经常使用的苏涡轮牙钻和超声结石机等,都有较大的噪音污染。每天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工作中,听力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干系统等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口腔护士的疲劳、烦躁、听力下降,还会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

4.生理伤害

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牙钻会高速旋转,会将患者的血液和唾液飞溅出来。如果患者患有乙肝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由于患者的血液和唾液四处飞溅[2],引起空气污染。长时间的站立,使得下肢静脉曲张、腰背疼痛等也成了护士的常见病。

  1. 化学伤害

门诊的一些器械需要经过浸泡消毒,还有调药台、玻璃板等,也都有不用程度的消毒要求。消毒剂包括有含氯消毒剂、颠覆、碘酊、过氧乙酸等等,这些都会给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即使是门诊常用的酒精、消毒液等也会有一些毒副作用,会损伤护士的呼吸道,引起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据统计,口腔科护士中因接触或配置化学消毒剂感觉不适的,发生率在75.7%;

三、心理伤害

口腔门诊工作强度高节奏快,护士容易疲劳。再加上现在很多地方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对医护人员要求比较挑剔,护士容易产生神经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据调查,口腔门诊护士心理压力68.5%来源于护士与家属及患者之前互相的不理解;75%来源于病人的心态原因;另外还有社会对于护士工作的偏见及担心纠纷问题,占66%和56%[3]。现实生活中很多护士都有偏头痛、失眠甚至月经异常等病理现象。

  1. 社会伤害

口腔科患者人数较多,而且“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所以很多患者心情非常急躁。有些患者罔顾排队秩序,执意要求插队;有些在对病情不了解的前提下,对医生的治疗方式或治疗效果不满,而医护人员又没有过多的时间向患者及其家属一一解释清楚。这种沟通上的障碍很容易引发争执。这样无论是门诊医生还是护士,都会受到人身威胁,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

除此以外,工作本身还有一定压力,比如工作晋升受限、工作疲劳等,这些都影响着口腔门诊护士的身心健康、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为了让护士更安全、更科学的工作,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

  1. 物理防护

首先,目前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4]。口腔门诊的操作医生尽可能的减少锐器的使用,护士在处理锐器时要做到忙而不乱,注意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处理。使用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及防护手套、口罩等。在处理用过的器械时,应放到专门的双层不透的回收箱或废弃箱里。身上的防护用品在受到污染后,需及时更换防护器具。定期消毒诊室内物品,选择酒精(75%)对物体进行擦拭,以紫外线对物品照射进行消毒[5]。在就诊过程中,对患者提出明确的指引,要求其将用过的棉签、纱布等放入指定的安全区域。

对于紫外线照射和噪音污染,医院应注意改善口腔门诊的医疗设备和医疗环境。比如现在很多紫外线消毒已经可以遥控使用,这使得护士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紫外线伤害。及时淘汰陈旧的设备,选用噪声小、性能好的仪器设备,使用中暂时不用的仪器及时关闭,减轻噪声污染。

针对日常操作规范,医院可以定期开展工作培训,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模拟实际操作、模拟一起操作练习等提高技能水平。有经验的口腔门诊护士可以对新入的护士进行培训,现身说法会很好的提高护士的技能水平和自我防护意识。医院还应建立感染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如遇到护士受意外伤害,可及时方便的上报告系统,寻求帮助及正确处理。

  1. 化学防护

护士在为器械消毒时,要戴上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如有挥发可能,则室内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每天定时通风,减少消毒液挥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护士还可以定期复查血常规,以保证护士身体健康。

三、心理防护

除了外部防护外,医院管理者还应加强口腔门诊护士的心理防护。医院可以调整工作时间表,减轻门诊口腔护士的工作量,增加其休息时间。医院还可以多开通上下沟通渠道,让管理人员倾听门诊护士的需求,并根据其呼声做出适当的改变。提供心理辅导可以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并可以舒缓护士的心理和精神压力。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建立了心理辅导室,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情绪宣泄。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在休息时间,门诊护士应学会自我调节减压,可以多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同好交流;同时可以多参加户外活动,以放松心情。

四、 院方关爱

在服务患者的时候,首先门诊口腔护士应做到自身的技能和专业过硬,而且护理行为规范,这样从根源处避免医护纠纷。另外一旦遇到不理智的患者及其家属,不要同他们争执,要沉着冷静的为其解答,并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必要时进行回避,及时通知医院保卫科,由医务科代为处理。院方查证后对无过错的门诊护士,应予以坚定的照顾和支持。社会也应该对医护人员多一些理解。

结语:口腔门诊护士在工作时候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增强对职业危险因素的鉴别能力,正确认识职业风险。在不断提高职业防护的同时,也希望医院管理层重视职业危害对护士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口腔护理人员也应该可换正确认识职业性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其实每个工作都有其职业风险,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放弃这个职业。只有在医院和护士的双重努力下减少职业风险,完善防护,才能让口腔门诊护士更放心、更快乐的服务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 黄小红,覃金爱,韦志福,等,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16(7):749

  2. 李嫦珍,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和职业防护[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8):700-701

  3. 郑芬芬,刘萌,口腔门诊分诊台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58)

4.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5.佟晓敏.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在口腔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5):4396~4398





作者简介:张晨(1993-),女,本科。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