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赵来文

身份证号: 14010519830511****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下安全管理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合理的安全管理能够减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提高项目施工的整体水平。文章对现场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字: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安全管理;工程安全


引言

目前,建筑业发展迅速,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建筑生产具有周期长、流动性大、产品种类多、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给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安全管理系统,提高建设项目在安全管理上的水平,为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国家财产提供重要保障,使建筑业能够持久发展。

1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

施工单位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时,其主要是为了整体施工的安全性,发现并消除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危机,对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明显的作用,进而最大程度降低施工资源的浪费,为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各单位工程的施工进度,提高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通过各个单位之间共同制定安全管理、控制及协调组织计划的总称,建筑行业具有劳动密集、离散型、单件性等特点,同时,这些特点极不利于现场施工管理,加大了现场施工管理的难度,为现场施工带来一定的危险。目前,在我国交通、煤炭、建筑三大行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不管从建筑行业的高风险方面来看,还是从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性来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都在建筑行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各个建筑单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各建筑单位为了在激烈的建筑行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对其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其中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占据施工中约10%,所以对建筑单位的施工安全进行技术管理,可以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进而达到降低建筑成本的投入,保证单位收益的最大化。

2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不高

现代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使得一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招聘人员时没有对员工的业务能力、技术能力等进行严格的控制,造成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技术和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另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往往过于注重生产方面,而忽视了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的培训,导致目前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其安全技术的运用意识比较缺乏,影响了先进技术和安全技术引进的效率,降低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水平。

2.2 施工材料与设备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有一定的关联性,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样也是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难点之一。在建筑工程中,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力度,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符合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避免使用一些劣质材料,降低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某建筑工程中,由于施工材料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标准,随着时间推移导致建筑物外墙墙皮脱落,给过往行人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在建筑工程中还要保证所有施工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使用之前做好检查工作。

2.3自然环境问题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主要在户外进行,天气因素是影响建筑施工的主要因素之一,雨雪、大风、雷电等不良天气条件下,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的概率大,这种天气下极易引发高处坠落、坍塌等事故;高温天气还会影响施工人员的作业操作,易使机械设备异常运行,增大了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一般来说,建筑施工人员在一天中的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下午十五点至十七点之间是最易出现困乏的现象,这两个时间段是事故高发时间段。

3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方法路径

3.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通常来说,在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参与群体,也是决定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基础。为了能够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需要从施工人员的角度出发,强化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力度。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工程安全管理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首先,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施工人员的能力符合当前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并选择专业化的施工团队尽心施工,进一步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合理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其次,施工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安全责任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尤其是在进行高空作业以及其他危险系数相对较高的工作时,要保证所有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最后,施工人员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进行施工,避免在施工现场出现随意施工的行为,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3.2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力度

施工单位需要严格管理施工材料,为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品质保障。首先,施工单位需要严格管理好材料的采购、运输等每一个环节,采购人员需要事先了解材料的性能及施工方面的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实施采购工作,保证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在选购好材料后,相关监督管理人员还要全面检查材料的质量,做好核对工作,必要时还需要检测材料的性能。通过科学地采购和审核流程来保证材料的质量,避免发生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方面的隐患,从源头上将工程的安全管控好。在运输阶段,需要对相关要求有明确的了解和认识,将施工材料存放在合理的位置,科学设定运输路线,以保证施工材料可以及时到达施工现场。在储存环节,需要反复检查施工材料,并选择专门的人员科学分类材料,确保材料合理存放,避免影响材料的性能。在领用阶段,需要管理好材料的领用流程,保证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都能符合标准,同时还能够高效利用施工材料,避免浪费问题的产生。

3.3 保障机械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大多数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体量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以及先进的施工技术,这都需要借助机械设备来完成,为了开展高效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要保障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施工设备装卸阶段,必须要提高重视,不能因为工期紧张而操之过急,保障设备的稳定装卸,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在任何一项设备的操作中,都需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提升机械设备拆卸与安装的标准化水平,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

3.4建构安全管理预警机制

对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明确风险等级,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据此做出警示。在安全生产预案的制定上,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等要素,做好对自然灾害等可能造成安全危害的做好预案。为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因突发事件导致安全事故,有效辨识设备中的故障类型、故障原因、故障隐患等,制定预防方案。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与养护。施工单位基于施工实际情况,建构应急指挥体系,确定预警级别,明确各级职责,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强化预警与响应工作,注重应急救援技术的有效应用、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等。应急预案的编写注意适用性与适用性,保证全员参与,提高预案的有效性,实现全员预警、全面预警。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促使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数量逐渐增多,工程施工难度也在逐渐提升。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并满足建设要求和标准,需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采用科学方法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做好材料、设备的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李佳佳.浅谈建筑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施工技术,2017,23(22):395-396.

[2]王积金.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16):27-28.

[3]光文祥.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2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