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2

骨科手术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分析

胡群红

黄岩中医院 浙江省台州市 318020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骨科2019年2月—8月收治的25例骨折患者作为基础组,施以常规护理;2019年9月—2020年3月收治的25例骨折患者纳为心理组,施以常规+心理护理。比较2组情绪状态及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后心理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均较基础组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骨科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负性情绪,减轻其疼痛感,利于康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骨科手术;效果

引言

骨折是指疾病或外伤导致的骨结构连续性或完整性遭到破坏的一种疾病,患者往往会因突发伤害、术后疼痛刺激等因素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影响预后。因此,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对于缓解其负性情绪,减轻疼痛程度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旨在观察心理护理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疼痛感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计50例,均来自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其中25例为2019年2月—8月收治设为基础组,25例为2019年9月—2020年3月收治设为心理组。入选标准:经影像、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签订研究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凝血机制障碍者;精神类疾病以及认知障碍患者。基础组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5.33±4.06)岁;男15例,女10例;车祸伤8例、坠落伤7例、砸伤10例。心理组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7.64±4.52)岁;男13例,女12例;车祸伤8例、坠落伤8例、砸伤9例。上述基线资料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方案于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施行。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常规心理护理。构建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充分的分析并确定患者的实际心理特征及需求,正确评估患者的应对能力,为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术后需要进行行为限制,会无形中增加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担忧,进而发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提供关心,协助其缓解、解除顾虑。对患者的诉说耐心倾听,依据患者的实际家庭情况性格.学历及病情等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2)认知疗法。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引导,使其说出自身所存在的错误疾病认知假设及信念,同时协助患者来进行纠正。比如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最新进展及常识,让其了解技术的成熟性,只要患者配合康复,很大希望能够恢复正常。同时向患者说明不良情绪会影响术后的康复,让患者能够积极的自我调节情绪。(3)行为疗法。通常选择下午的时间,已经结束每天常规的治疗,且没有人员的频繁进出,要求光线柔和,环境无噪声安静。在进行治疗时,操作者吐字清晰、声音轻柔,且确保患者可以充分的放松身体,微闭双目,排除一切杂念,然后完成系列的放松行为动作,同时配合柔和轻松的音乐。1次~2次/d,10min~15min/次。(4)社会家庭的支持。多跟患者进行沟通及交流,在各个微小的护理行为细节当中融人人文关怀。鼓励并引导患者可以讲述自身的顾虑及担忧,然后再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向其说明相关专业知识、注意事项等。发动患者亲属、朋友等进行鼓励及解释,让患者可以感受到来自亲属及朋友的关心及感情,进而可以消除其担忧,增强勇气信心及希望。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HAMA:包含认知功能、躯体性焦虑等14项评分条目,总分0~56分,分数越高焦虑越明显。HAMD:包含抑郁情绪、自杀等17项评分条目,总分0~54分,分数越高抑郁越明显。NRS:用以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共0~10分,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28210b5eb8b7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HAMA、HAMD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的HAMA、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组的HAMA、HAMD评分均较基础组低,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2组护理前后的HAMAHAMD评分对比(x±s,分)

628210b5eb8b7_html_5c63b3b41a13582c.png

2.22组NRS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的NR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组的NRS评分较基础组低,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2组护理前后的NRS评分对比(x±s,分)

628210b5eb8b7_html_dbfe198661eae41.png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公众活动日趋多元,明显增加了下肢骨折的发生比例。因属高能量损伤,患者多年轻,骨折的意外发生,使原正常生活状态打乱,故心理上承受的应激性刺激较为严重,多有焦虑、抑郁情绪存在。若情绪长期为消极状态,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机体正常免疫功能,进面易诱导多种并发症发生,对骨折康复造成了不良影响。护理人员为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的重要主体,其经运用语言及非语言干预方案,可对患者情绪、感觉、态度产生明显影响,进而促不良心理消除,为疾病康复打下良好基础。但传统的干预模式通常为遵医进行干预,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不足,故身心状况好转有限。而运用心理护理模式,其经采用多种形式交流来引发共鸣,如气质、语言、姿势、态度等,可促患者深受感染,进而促使焦虑的负性情绪改善,增强战胜疾病信心。本次研究观察组针对所选下肢骨折的患者,重视护理护理工作的开展,首先,通过构建心理护理小组,可为循证理念的运用打下良好基础,进而通过掌握患者负性情绪原因,来依据循证理念,制定相应疏导方向,可使工作效率得以明显提升。其次,经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可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其能更快适应角色转换,进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再次,经个体化疏导,可结合实际情况,帮助患者一一建立康复信心。经重视对不适感进行缓解,营造良好的康复氛围,可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全身心投入到康复进程中来,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最终为获取理想的预后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保障了康复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骨科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知识掌握水平及功能锻炼积极性,,减轻骨折带来的疼痛感。

参考文献

[1]黄厚媚,王丽征,李施文.骨伤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分级标准及措施的探讨[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04):201-203.

[2]王明洪,卢丹,陈明,汪辉燕.早期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谵妄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03):533-536.

[3]罗英.观察术前心理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抗焦虑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5):125+128.

[4]程琳.心理护理在骨科手术后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4):67+72.

[5]刘春莲.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家属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0):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