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黄曼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 , 湖北 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入我院治疗的80例心血管患者进行研究,2021年1-3月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2021年4-6月的40例患者为实验组,行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管理模式护理。结果:实验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的管理模式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不仅安全性高,而且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模式;循证护理;心血管内科护理

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疾病种类繁多,且具有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因此与其他科室相比,心血管内科更容易发生不良事件。基于此,我院为尽可能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将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中,效果满意。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入我院治疗的80例心血管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诊断为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知情同意、依从性好。排除标准:精神病患者;有心、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肿瘤者;并发院外压疮的患者。其中2021年1-3月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2021年4-6月的40例患者为实验组,行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实验组男、女分别为 22 例、18例,年龄 42-75(53.90±2.32)岁;对照组男、女分别为 21例、19例,年龄43-73(54.1±2.31)岁。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用药指导、病情监测等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风险管理:①成立循证小组。一周进行一次护理培训,增强护理团队的技能及综合素质②制定护理方案。通过检索护理文献、了解患者病情情况等方式确定护理风险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③护理实施。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监测生命体征,指导饮食并向其说明注意事项,对于吸烟者,引导其戒烟戒酒;安全护理:采取必要措施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如使用气垫床保护患者皮肤,贴警示牌、设置扶手等防止患者坠床、跌倒等情况的发生);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缓解患者负面情绪。④完善护理制度。如药品管理制度、接诊及转运流程、交接班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进行完善或优化。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及治疗期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进行组间比较。调查表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0分为比较满意;60-7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使用SPSS 22.0进行分析,其中的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χ±s);计数数据使用x2;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对比: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对比

组别

例数(n)

抽血问题(n)

用药问题(n)

其他问题(n)

风险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

40

0

0

1

2.5

对照组

40

2

1

1

10.0

p





<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n)

非常满意(n)

比较满意(n)

满意(n)

不满意(n)

满意度(%)

实验组

40

15

19

5

1

97.5

对照组

40

7

13

14

6

85.0

p






<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有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等。为患者采用科学、系统、个性化的护理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康复,同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1]。循证护理是一项以患者为中心、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服务,其将科研成果、患者需求以及临床护理经验相结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护理措施,进而促进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满意度。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根据患者情况,找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根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找到解决方案的证据;第三、评价所获证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第四、根据获得的证据和临床经验,有针对性地护理计划;第五、实施护理计划。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杨玉玲的研究结果一致[2]。由此可以看出,护理队伍的建立、护理人员的定期培训考核、相关护理制度的完善等都有利于护理水平的提高。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管理模型可以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结构化和具体化,根据问题在数据库中寻找解决方案的证据,并根据获得的证据提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有助于预防不良事件。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段明杰的研究结果一致[3]。由此可看出,从常规护理、安全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给予患者个性化、全方位的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并给予其健康指导,宣传安全知识,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故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好。综上所述,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的管理模式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不仅安全性高,而且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解翠.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3):2838-2840.

[2]杨玉玲.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182-183.

[3]段明洁.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5,34(11):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