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国土空间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国土空间规划

孙希艳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3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战略重要目标。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科学调配,善于应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精准采集测绘信息数据,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切实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基于此,本文将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1 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基于地理环境、社会需求及历史条件,对特定地区的国土空间展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及调整,以保证国土资源的利用率与开发率实现最大化。国土空间规划涵盖了对物质空间的划分及资源分配,并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应的经济活动与空间承载能力展开分析与评估。

开展国土空间规划,要秉持环境保护理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工作,增加城市中的绿色空间,为人们打造一个生态、健康的生活环境,令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更加合理。但是由于大自然的承载能力相对有限,所以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及开发时,不能超出自然界的承载能力,需要对国土空间及生态布局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既要保证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也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国土空间规划现状

2.1 基础平台尚未建立

当前各部门的国土空间规划平台构建不合理也不完善,规划实施需要协调各部门。国土空间规划会涉及多个地区,为了更好的实现住房规划、河道规划、交通规划等内容,当地各部门要共同配合。但是各部门都有属于自己的规定和标准,为了便于实施规划,实现标准、流程规范化,需要统筹各部门制定相同的标准,建立一个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平台建立前要充分考虑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按需分配数据内容和授权等级。从这几个方面出发,有效实现各部门业务对接,成果共享。

2.2 基本原则和底线问题

规划工作在编制开展之前,首先需要遵从规划编制原则。工作人员一定要确立“三区三线”的指导思想地位,将其当作基本工作原则,并以此为基础确立国土空间的本底条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在确定规划原则的基础上,按照当地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状况,结合其他保护和开发意见,编制下一个年度的具体规划内容。整个过程中要做到原则不违背,内容切实际,目标可实现,避免空谈,严守底线。

3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的要点

3.1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区分

对于国土空间规划而言,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获取土地两权数据底图时,可以充分利用测绘地理信息中的不动产测绘技术,通过航测与GPS定位方式完成精准定位,以得到更加全面、准确的调查数据。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借助GIS技术完成对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并以数据为基础,对其展开相应的整合、统计与分析,以实现对土地归属权的区分。

3.2 评析结果的展示与监督检查

图纸绘制的准确与否对于国土空间规划来说非常重要,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对规划图纸的精确绘制,可以选择使用3D或GIS等虚拟图形处理技术来制作出相应的三维立体规划视图。与GIS空间技术相结合,对制定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展开实时的动态评估,以最终的评估结果为依据,完成对规划方案的调整与优化,这样既能够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的精确性与动态性,还能够为规划方案的制定与评估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3.3 GIS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3.3.1GIS技术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为保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性,需要做好前期的数据调研工作。GIS技术可高效处理社会、经济、地理空间数据相关要素,将信息内容以图纸形式呈现出来。通过搭建GIS信息平台,加强了城市区域之间的联系,清晰化地了解城乡人口数据,掌握城乡人口密度等要素信息。尤其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通过GIS技术的应用,科学调配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3.3.2GIS技术优化空间规划布局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树立底线思维,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保证土地资源调配的合理性,最大程度上均衡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GIS技术作为国土空间分析的核心,能有效评估和优化空间分布格局,为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指导。

3.3.3GIS在规划管控中的应用

GIS在规划管控中的应用,实现对土地资源、生态资源、环境等要素的评价,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可行性依据,实现定量、定性分析评价目标,保证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4 自然资源调查

将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规划相结合,能充分发挥出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可视化表达等优势。要想调查当地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展开合理有效的空间规划,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必不可少。在自然资源分布的早期调查阶段,外调人员可以借助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组织和管理功能,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自然资源数据库。完整、高质量的自然资源数据库可作为空间规划的数据基础,为空间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另外,还要合理应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分析功能,这一功能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分析当地的自然资源类型、空间分布状况等信息,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预测,利用统计图表等方式建立可视化的分析结果,让国土空间规划人员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取地表信息,提取决策依据,同时也能提高自然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5 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管理

在进行耕地保护及建设用地管理时,可以借助3S技术实时地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发,以有效地促进土地流转配置、基本农田划定及增减监控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测绘地理信息的应用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大数据准确分析和及时提醒,为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的科学合理规划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6 GPS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3.6.1GPS技术应用于地籍管理

地籍测量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内容,包括测量土地形状、尺寸以及土地权属等。通过GPS技术,实现对测量结果的整合,为设计提供数据参考,保证成图效果。在GPS技术动态化监测下,保证相关测绘数据的准确性,降低测绘难度,更加科学地实现对地籍平面的控制,优化了测量细节,推动地籍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6.2提升控制网点精度和密度

GPS地理信息技术能满足全测区的控制和测量需求,可为测绘地籍图件提供基础数据,进而实现对土地权属范围的精准化测量。为控制网点密度,需要科学地进行分类。应用GPS技术可降低控制和测量难度,实现对各级网点的可视化布设,最终提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所需的密度。

3.6.3促使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体系的构建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在巡查工作中,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了标准化依据。在GPS技术支撑下,提供了国土资源图谱、图像,提升国土空间管理效果,并在重点监控平台中,实时获取地物信息和空间数据,进一步提升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具备了数据资源搜集能力、整合能力与分析能力,是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要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充分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从区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评析结果的展示与监督检查、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管理、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等方面入手,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效率,更好地促进国土资源的科学配置,推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伟,金贤锋.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及数据成果服务应用展望[J].测绘通报,2020(12):58-64.

[2].每月测绘资讯概览[J].中国测绘,2019(09):85-89.

[3]行海燕.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J].资源导刊,2020(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