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及防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及防护措施

高芳 徐文琴△

扬州市中心血站 江苏 扬州 225007


[摘要]血站是不以盈利为目的,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公益性卫生机构。血站工作人员在采集、制备、检验的过程中会接触大量未经检验的血液,存在职业暴露风险,本文主要对血站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指出与之对应的防护措施,将职业暴露的伤害降到最低,确保血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关键词]血站工作人员 ;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血站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作人员接触的是血液,这决定了可能暴露于传染病感染的危险中[1]。血站不仅要保护好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安全也要保护好,引起血站职业暴露的风险有许多,但我们可以针对这些风险,做好防护措施,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1 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1.1 针刺伤、锐器伤

团体采血时,一定空间内献血者和工作人员人数较多比较拥挤,行走过程中,不慎碰到正在穿刺采血的工作人员,从而导致针头误插到采血护士身上,发生刺伤。血液制备过程中,由于无菌接管机、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血浆智能穿刺仪的广泛使用,制备过程中直接针刺伤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在每日处理医疗垃圾的过程中,如果发生医疗垃圾渗漏,存在工作人员被针头刺伤的风险,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检验人员在医疗垃圾的收集交接过程,也存在工作人员被针头刺伤的风险。

1.2皮肤黏膜污染

皮肤黏膜污染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不强,总以为医护人员与传染病人直接接触,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性更大,而自己采集的是经过初筛的血液,并且血液储存在密闭的血袋中不会发生渗漏,在操作过程中不主动佩戴防护用具,血液发生渗漏后污染皮肤黏膜。由于血站大部分科室还是流水线工作模式,采集、制备、检测的过程中,发生血液渗漏后,为了不影响下一步的工作程序,工作人员未及时更换污染的工作服手套,操作台面、地面、设备消毒不规范,导致皮肤黏膜污染。血液的采集、制备大都在密闭式多联袋中完成。每一个血袋通过导管相连,一旦破损,就会发生血液渗漏、喷溅等不可预知的问题,这将是造成皮肤粘膜污染的最直接原因[2.]

1.3耗材质量问题,

因为耗材都是统一批次采购,质量技术科只对每批耗材采取抽检,有的耗材的质量问题不一定能发现。搬运耗材的过程中,耗材从高处摔落,由于重力的关系,导致耗材的破损。而在使用前,工作人员因为工作量大,工作人员较少、为了节约时间,没有规范检查耗材,导致血液从破损处渗漏,如白细胞滤除时滤盘渗漏;离心时血袋渗漏;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分离血液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导致血液从小沙眼处渗漏,喷溅到工作人员身上;冰冻产品融化前未检查热合口,融化后血液从热合口渗漏;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

1.4 工作责任心不强未规范操作

采血人员单手留样或将废弃的针头放进锐器盒时,未按规范操作发生职业暴露;血浆病毒灭活穿刺时由于误操作穿刺仪引起血浆渗漏;冰冻产品离心时离心参数选择错误,离心过程中血袋破裂;血浆灭活时血袋未正确摆放,与病毒灭活柜内架子发生摩擦也会导致渗漏;检验人员取放离心标本时未轻拿轻放,导致血液溢出;工作人员未严格按热合机使用操作规程操作,冷链开启后,血袋表面会产生冷凝水,工作人员未及时擦拭干净,热合头遇水影响热合效果,出现血液渗漏;这些渗漏出的血液直接与工作人员接触,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

2职业暴露发生原因分析

2.1思想上未重视



工作人员认为献血者的身体比较健康,有的人又是固定献血者,血液已经经过了多次检测,思想上有所放松。工作人员对感染性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认识不到职业暴露的严重性,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总认为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职业防护意识比较淡薄。

2.2 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新进人员、转岗人员,只有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工作繁忙时,带教老师没有及时做好指导工作,工作人员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部分工作人员认为穿戴防护用品太麻烦,操作不方便,而有一种排斥心理,自我防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3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3.1建立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程序

血站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是自己岗位的第一安全责任人,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识,血站要制定与职业暴露有关的制度预案,质量技术科负责对采供血各部门职业暴露预防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总务科严把耗材质量关;职业暴露发生后办公室负责及时联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并定期做好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的培训。

3.2做好培训工作,增强工作责任心。

加强新进人员、转岗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实践技能培训,严格按血站“一法两规”及各关键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进行血液的采集、制备、检测前认真检查每个耗材的完整性,密闭性,发现有破损、霉变,应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进行有效隔离和标识,并及时报告质量部门,避免因使用不合格的耗材导致血液的浪费及职业暴露的发生。严格按《热合机使用操作规程》《医疗垃圾转运交接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热合不良,医疗垃圾渗漏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消除引发职业暴露的隐患。

3.3重视血液渗漏后的处理

工作过程中发生血液渗漏后立即戴双层手套,先用吸水材料覆盖渗漏处,防止污染面的进一步扩散,然后配置5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污染区域30分钟后移走污染物,再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该区域。全部处理完毕,最后才能脱去污染手套,按照手卫生要求,使用流动水洗手[3]。并告之每位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器具和药品的放置位置,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够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填写《职业暴露处理记录单》,等待献血者的检测结果,如果献血者携带艾滋病病毒,应按照《医务人员艾滋病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进行汇报处理。

3.4 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制定清洁消毒制度、生物安全制度,做好清洁消毒工作,每天工作前后,擦拭工作台面、地面,设备,每天紫外线消毒两次,百级净化室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定期进行环境检测。

3.5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3.5.1工作前穿好工作服,进行可能接触血液的操作时需戴好工作帽、手套、口罩及护目镜等防护用品[4]

3.5.2 血液制备过程中,尽量使用无菌接管机连接血袋,可以从源头上杜绝成分制备人员针头等锐器刺伤的发生[5]

3.5.3检测人员取放标本时轻拿轻放,防止溢出,离心后的标本应在工作状态的生物安全柜里开启试管塞,避免气溶胶的污染。

3.5.4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鼓励接种乙肝疫苗, 每一位工作人员每年都要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的检测。

3.5.5如果被针头刺伤或划伤,遵循从近心端至远心端的原则,挤压伤口旁端,在流动的水下反复冲洗,切不可对伤口进行局部挤压,清洗完毕后,用0.5%的碘伏或其他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如果伤口较大,进行包扎处理[6]

4 小结

综上所述,血站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虽然存在职业暴露风险,,但只要做好预防控制措施,就能减少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爱红,陈丽雯,鲁梅华.新形势下基层采供血机构职业暴露现状及预防[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8):927-928.

[2] 李云国.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28-29.

[3] 邹彬彬,刘源,谢毓滨,等.2010-2015年某血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调查[J].医学信息,2016,29(18):114-115.

[4]李艳,对血站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2):281-282.

[5]关晓梅,梁世艳,张玉春.成分血手工制备人员针头刺伤原因调查及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2):1345-1346.

[6]何玉芳,流动采血车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2(1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