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乳腺癌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孙昊颖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医科大学 010000

摘要: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除了小部分是遗传因素决定其患病外,更大一部分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本文着重介绍了乳腺癌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旨在早期发现肿瘤以及易恶变的疾病,把握最佳治疗时期。

关键字:乳腺癌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2018年全球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46.3/105,呈上升趋势1】。在人口基数巨大的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为世界首位,占世界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的17.6%【2】。然而这种癌症的所有病例中只有5%-10%是由遗传疾病引起的,而其余90%-95%的病例均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3】。因此注重初级预防、改变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基本准则。

  1. 一级预防

各种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因素,特别是这些因素同时存在时,大大增加了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包括:电离辐射、激素水平、酒精、饮食方式、肥胖以及缺乏体育锻炼等4】

饮食。有研究表明饮食习惯对于癌症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食物因素可以引起可逆性的表观遗传变化,包括DNA低甲基化、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和组蛋白异常修饰,从而导致肿瘤发生。膳食纤维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饮食成分,它能刺激细菌在大肠中的厌氧发酵,导致醋酸盐、丙酸盐和丁酸盐等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其中丁酸盐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加剧细胞凋亡。此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是植物雌激素的重要来源(起到与人体中雌激素相同的作用),改变雌激素受体的活性并与它们相互作用,从而降低内分泌系统肿瘤发生的风险,特别是乳腺癌5】

肥胖。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会导致体重增加导致肥胖,这与更高的癌症风险有关。肥胖与癌症风险相关的机制包括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增加,导致性激素代谢的改变,慢性炎症,氧化应激与免疫反应的变化。Chan等人进行的荟萃分析得出: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较差的是基础代谢率(BMI)较高(≥30.0kg/m2)的女性6】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与不运动的女性相比,进行中等或高强的的运动可以降低大约10-25%的乳腺癌患病风险7】

  1.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目的是在疾病症状被完全诊断出来前终止其发展进程。乳腺癌筛查是此类预防的主要手段,针对具有高危险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筛查可有效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

乳房X线摄影。乳房X线摄影是一项乳腺癌筛查手段,年龄在50岁以上的妇女应每两年接受一次。被乳房X线摄影发现的病变中,超过75%的病变在病理上是微小癌。因此乳房X线摄影被认为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最佳工具,提供了最佳的治疗时期8】

超声。超声检查因为其没有电离辐射以及为非侵入性检查而被广大接受,它主要用于补充其他检查的诊断,以及在超声下穿刺进行活组织检查。其缺点是特异性低。超声检查可区分囊性病变和实行病变,并可用于术前、随诊期及治疗终止后的病情评估。在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及年轻女性中具有重要价值9】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相对具有侵入性的检查,因为它是使用静脉造影剂进行的。它的优点是对软组织精确成像,这是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完成的。然而使用MRI容易导致假阳性的结果,又因其价格昂贵,因此并不推荐在乳腺癌筛查中普遍使用10】

乳房自检。乳房自检作为一种自我检查手段是不够的,但其仍然是帮助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因素。这是一种廉价的、普遍可用的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培训。每个20岁以上的妇女应每月进行一次乳房自检,最好是在月经结束后的第一天。绝经后妇女更应每月检查一次乳房,最好在每月的同一天。乳房自检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应辅以客观的影像学检查11】

  1. 总结

初级和二级预防对癌症的发病率和检测有重要的影响。现代生活方式和各种容易获得的刺激物有助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在乳腺癌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生活在大城市导致妇女没有时间适当照顾自己的健康,或长时间等待诊断检查。另一方面,小城市影像学检查的可及性较差。一个重要方面是扩大妇女对其行为对乳腺癌发展的影响的知识,并教育她们通过改变习惯来控制这种疾病的可能性。虽然中国社会对癌症问题的认识正在提高,但报告进行诊断检查的妇女人数仍然过低,这导致癌症造成的死亡率不断上升。然而,每一种乳腺成像方法在应用于日常诊断实践之前,都需要对更大的患者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Cancer J Clin, 2018, 68(6): 394-424.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 (GCO): Cancer Today[EB/OL]. [2020-04-01]. http://gco.iarc.fr/today/ home.

【3】Castelló A, Martín M, Ruiz A, Casas AM, Baena- Cañada JM, Lope Vet al. Lower Breast Cancer Risk among Women following the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and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Lifestyle Recommendations: EpiGEICAM Case-Control Study. PLoS One. 2015; 10(5): 1–15.

【4】 Coughlin SS, Smith SA. The Impact of the Natural, Social, Built, and Policy Environments on Breast Cancer. J Environ Health Sci. 2015;

1(3): 1–7.

【5】 Norata T, Scocciantib C, Boutron-Ruaultc M-C, Andersond A, BerrinoF, Cecchini M et al. European Code against Cancer 4th Edition: Diet and cancer. Cancer Epidemiology. 2015. [cited 2015 November 8].

Available from: http://www.cancerepidemiology.net/article/S1877–7821(15)00070–3/pdf

【6】Chan DSM, Vieira AR, Aune D, Bandera EV, Greenwood DC, McTiernan A et al. Body mass index and survival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82 follow-up studies. Ann Oncol. 2014; 25(10): 1901–1914.

【7】Neilson HK, Conroy SM, Friedenreich CM. The Influence of Energetic

Factors on Biomarkers of Post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Risk. Curr Nutr Rep. 2014; 3(1): 22–34.

【8】 Morris E, Feig SA, Drexler M, Lehman C. Implications of Overdiagnosis: Impact on Screening Mammography Practices. Popul Health Manag.2015; 18 (1): 3–11.

【9】Mehnati P, Tirtash MJ.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Four Imaging Instruments for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5; 16(15): 6177–6186.

【10】Yang SN, Li FJ, Liao YH, Chen YS, Shen WC, Huang TC.Identification of Breast Cancer Using Integrated Information from MRI and Mammography. PLoS One. 2015; 10(6): 1–11.

【11】 Godavarty A, Rodriguez S, Jung YJ, Gonzalez S. Optical imaging for breast cancer prescreening. Breast Cancer: Targets and Therapy (Dove

Med Press). 2015; 7: 193–209. 作者简介:孙昊颖 1996年1月13日 女 蒙古族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甲状腺乳腺外科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医科大学新华校区 邮编: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