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化浊方治疗痛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26
/ 3


通络化浊方治疗痛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王国辉 1 韦红霞 2 王占方 3 康进忠 3 韦绪性 *4

1 安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河南省安阳市 455000

2内黄县中医院 河南省安阳市 456399

3安阳市中医院 河南省安阳市 455000

4安阳笑痛中医院 河南省安阳市 455099

摘要:通络化浊方是国家级名老中医韦绪性治疗痛风的经验方。本研究通过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的痛风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治疗后24小时后明显VAS评分有所改善,一周后VAS评分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好。治疗组7天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尿酸下降,尿尿酸增加,两组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均基本降至正常,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方既能改善痛风急性期的红肿热痛症状,同时可能通过促进尿酸排泄,从而降低尿酸的作用。

关键词:通络化浊方;痛风急性期



通络化浊方是国家级名老中医韦绪性治疗痛风的经验方。本方由四妙散加山慈菇、土茯苓、萆薢、重楼、红花、木瓜、秦皮、地龙等组成,善能清热利湿化浊解毒,临床中用于治疗痛风,尤其是具有明显湿热证型的痛风症,常能在止痛、降尿酸方面取得很好的疗效。

第一节 病例选择

本研究采用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痛风急性期湿热内蕴证患者,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通络化浊方治疗湿热内蕴型痛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1.诊断标准 2015年痛风分类标准,痛风急性发作期[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诊断学第十版》内容,湿热内蕴证:关节红肿热痛,发热或不发热,舌苔黄腻或厚腻,脉弦滑。

2.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

3.排除标准 通络化浊方药物成分过敏或布洛芬过敏;酒精或药物滥用;合并心脑血管、内分泌、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

4.剔除和脱落标准 误诊、误纳入者;研究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事件、严重肝、肾功损害、消化道出血等;研究期间出现其它疾病需要治疗可能影响疗效者;无随访记录者;自行加用其它药物,以致无法评价药效者;病人失访或自行退出;泄盲或紧急揭盲的病例。

第二节 实验过程

依照就诊次序编号,以随机数字生成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避免饮酒及低嘌呤饮食。采用通络化浊方汤剂(统一由笑痛中医院药方加工制作)加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模拟药(红色淀粉胶囊)。通络化浊方汤剂每日1剂(共400ml,分2袋包装),分早晚两次温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模拟药每次1粒,每日2次;共服1周。

通络化浊方组成:苍术15g,黄柏12g,薏苡仁40g,川牛膝25g,山慈菇15g,土茯苓45g,重楼15g,红花12g,地龙12g,木瓜30g,萆薢15g,秦皮20g。

对照组 避免饮酒及低嘌呤饮食。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治疗,并给予焦糖水做安慰剂,用法同上述中药汤剂。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1粒,每日2次;共服1周。

患者管理规范。每日电话随访,禁饮酒及低嘌呤饮食指导,登记每天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自行评分)。对于没能按要求服药或严重不良反应者进行复诊及剔除。

观察指标

1疗效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24小时后VAS评分、一周后VAS评分、治疗前后血尿酸、尿尿酸、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

2安全项目 治疗前后各组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变化、消化道出血及严重程度以及不良事件记录。

统计学处理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四、统计方法

后对两组数据进行收集,所得计量资料均用628f335bccca8_html_54d00ff19b3dd7cb.gif ;进行统计学处理,经F检验确定方差齐性,给于相应t检验,p<5%认为有显著性。性别用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

第三节 结果

共入组76例,均来自于安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和安阳市笑痛中医院韦绪性老师门诊,2019年7月-2021年10月期间的病例。脱落16例,12例因疫情管控,未进行复诊和随访,4例因个人原因脱落,未能完成本实验。共完成收集60例。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 一般情况(628f335bccca8_html_54d00ff19b3dd7cb.gif

组别

n

年龄

发病时间(小时)

性别(男/女)


治疗组

30

42±11.6

49±44

12/18


对照组

30

45±10.7

50±35

14/16


t


1.388

0.097



p


>0.05

>0.05

>0.05


表1:性别使用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表2 VAS评分的变化(628f335bccca8_html_54d00ff19b3dd7cb.gif

组别

n

治疗前

24小时

7天

治疗组

30

6.7±1.2

4.0±1.5

1.4±1.0

对照组

30

6.9±1.1

3.9±1.6

2.0±1.2

t


0.45

2.5

2.2

p


>0.05

0.01

0.01


表3 血尿酸变化(628f335bccca8_html_54d00ff19b3dd7cb.gif

组别

n

治疗前

7天

治疗组

30

504±3.8

436±7

对照组

30

498±4.6

495±7

t


0.65

2.10

p


>0.05

0.01


表4尿尿酸的变化(单位mmol/l 628f335bccca8_html_54d00ff19b3dd7cb.gif

组别

n

治疗前

7天

治疗组

30

11.7±3.8

2.51±0.43

对照组

30

12.5±4.6

2.59±0.44

t


0.76

2.10

p


>0.05

0.01


表5血沉的变化(单位mmol/l 628f335bccca8_html_54d00ff19b3dd7cb.gif

组别

n

治疗前

7天

治疗组

30

21.7±3.8

9.6±0.20

对照组

30

24.5±4.6

9.3±0.19

t


0.86

0.596

p


>0.05

>0.05


表6 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单位mg/l 628f335bccca8_html_54d00ff19b3dd7cb.gif

组别

n

治疗前

7天

治疗组

30

56.7±3.8

21.7±7.6

对照组

30

68.5±4.6

19.0±6.4

t


0.65

0.79

p


>0.05

>0.05

根据临床观察,60例患者肝肾功及凝血造血功能均无异常。

1.病例一般情况比较:根据表1可知,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后,两组差异均不显著。

2.入院前一致性比较:根据表4-表6,结果显示,VAS评分、血尿酸、尿尿酸、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较性。

3.经治疗后变化:治疗后24小时后明显VAS评分有所改善,一周后VAS评分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好。治疗组7天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尿酸下降,尿尿酸增加,两组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均基本降至正常,无统计学差异。

第四节 结论

通络化浊方,对于湿热内蕴证型的痛风急性期,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其中24小时后症状缓解程度较布洛芬稍差。而7天后的痛风改善情况较布洛芬好。治疗后炎症指标均降至正常。其中治疗组血尿酸下降,尿尿酸增加,提示本方可能通过增加尿酸排泄,从而在改善症状的同时,也起到了降尿酸的作用。

展望

朱丹溪所谓“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目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以痛风名之,突出其疼痛剧烈,以脚气名之,以本病易起于下肢。《素问》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此证与普通痹症所不同者,以本病多以湿热为主。通络化浊方清热利湿,同时辅以山慈菇、土茯苓、萆薢、重楼、红花、木瓜、秦皮、地龙等利湿解毒通络止痛,标本兼治。为痛风急性期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案。

Shape1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