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未病”帮你防范于未然

/ 2

针灸“治未病”帮你防范于未然

刘敏

高新区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四川成都 610041

“治未病”是东方医学中高度概括的预防概念,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加和休息时间的压缩,使一些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开始出现恶化。而在中医理论中,疾病的发生与外物侵入人体有关,并且此时人体内正气一定处于缺乏的状态,所以保护人体内的正气才是“治未病”的首要任务。那么,针灸在“治未病”中的作用是什么?接下来,由我一一告诉你们。

62947ede30850_html_3b0114a6af4d6362.jpg

1.治未病的重要性

在现代,很多疾病的发作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它们只是在疾病的中晚期才被发现,因此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机会。所以“治未病”思想在预防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疾病的发展和变化与身体强弱的性质密切相关,致病因素与机体抵抗力上升和下降的变化相互竞争,因此,东方医学中的“治未病”对于防止疾病病原体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1. 针灸“治未病”理论发展

什么是“治未病”?对此概念进行深入分析,是保证“治未病”理念深入研究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治未病”理论来说,其是一种疾病防治理论,最早出现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其中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臀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在随后的发展中,此疾病受到临床的逐渐重视,并在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也使得“治未病”的理论得到不断完善,建立了相关理念,确定了疾病的预防。

采用针灸“治未病”的发展最早出现在《素问·刺热》中,其中记载人身在出现发热迹象时,及时并未发病,也需要及时给予针刺干预,对患者的疾病进行预防。而也有《灵枢·逆顺》中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其中表明需要及时给予患者针灸治疗,对治未病的时机进行有效掌握。随后发展中,此理念逐渐完善,发展到晋代中,《针灸甲乙经》将先贤的早预防和早治疗的“治未病”思想内容进行继承,并在针灸领域中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后世发展中,此疾病也得到了完善。

  1. 机理探讨

采用针灸方法“治未病”的主要原理是什么?此方法为什么可对疾病进行预防?是对此理念作用效果进行明确的基础。在临床发展中,在与药物“治未病”进行比较时,针灸“治未病”的效果更好,此方法更有竞争优势,从古便具受到重视。采用针灸爱“治未病”,主要是指在患者发病前,通过给予患者针灸治疗,对患者进行机械刺激、药物刺激、热刺激、光刺激和电刺激等,以理化形式对人体腧穴进行干预,使患者出现作用反应,促进经络系统的调节,达到身体阴阳协调的效果,并激发患者的经络之气,将患者的机体抗病效果提高,增强其应变能力。经过现代研究证实后,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可将患者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进行调动和激发,并通过不同系统的自我调节,促进抗病和防病作用的充分发挥。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有人员展开相关研究,其表明针灸治疗方法的应用可将患者的机体平衡紊乱情况进行改善,对患者的物质代谢进行有效调节,将患者的五脏功能进行激活,促进患者抗病能力的增强。与此同时,此方法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促进,将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功能进行调节,提高患者免疫力。因此,采用艾灸方法对疾病进行预防是尤为重要的。与此同时,在我国应激理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机体具有的内源性适应机制不断提高,并在临床中得到了认可,认为此方法可通过应激手段将患者机体内的内源性机制进行激活,对疾病进行预防,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关注。也有学者在经过试验研究后,证实了采用针刺方法可将患者的内源性预防机制进行研究,对抵制可能发生的疾病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4. 临床应用范围

采用中医针灸方法“治未病”的临床应用如何?也是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临床对针灸“治未病”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很多医生对哮喘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其方法可将患者发病期和未发病阶段的症状进行缓解,同时减少患者的哮喘发病率。有人员在《张氏医通》中记载,“冷炙肺俞、膏盲、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其记录表明在指定的时间内给予患者中药干预,在腧穴部位进行涂抹,可有效预防患者的哮喘症状。而在中风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通常是慢性过程,遵循循序渐进原理,大部分患者会在发病前表现出一定的症状,为“未病”状态,因此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将患者的疾病进展进行预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都有较长一段时间的“未病”状态,在借助有效的方法的情况下,可将患者疾病的进展进行阻隔。针灸介入治疗方法预防中风也是古代中医的主要保健方法。据《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来看,其中说“惟风宜防尔,针耳前动脉及风府神良”,发展到现在,针灸方法依然以其独特的疗法在现代中风发病中保持着独特魅力,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据研究显示,古代医学家通常将针灸“治未病”的思想应用在疾病预防中,或是将其应用在外感伤寒、中风、温病、消渴、脐风等疾病的治疗中。与此同时,现代研究中,通常使用瘢痕灸防治脑血管疾病中,采用穴位埋线等方法对胃癌患者进行预防,采用针罐方法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状,采用针灸方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等,这些方法的治疗均体现了针灸“治未病”的思想,并在内科、儿科、外科和妇产科中病症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5.小结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治未病”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一直受到历史名医的重视,并将其理念应用到疾病治疗和养生保健中。在近些年来,采用针灸“治未病”,此理念已经得到了临床的广泛重视,并得到了较大发展。在人体“未病”时,其疾病的先兆期和早期、疾病发作期间可采用介入针灸治疗方法,可对腧穴进行刺激,从而实现对经络的疏通,对人体气机进行有效调整,将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进行激发,从而实现预防疾病的目的,将患者的疾病损伤程度进行减轻。但是,针灸“治未病”方法是否是十全十美,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了呢?从实际情况来看,采用针灸“治未病”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此疾病在预防疾病思想方面需要在学术界和人群中进行宣传,当前还缺乏宣传力度,人们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其次,针灸“治未病”的最佳介入时间、临床试验和研究等工作均需要达到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健全此方法和理念的深入,保证为人类健康作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