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1
/ 2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研究

史午悦

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051

摘要:目的:此次研究重点围绕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展开探究,主要分析其在儿童预防接种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实验正式开始前,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搜集的部分预防接种儿童的资料信息,并将其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其中有50位预防接种儿童是经过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后的,将这些儿童划分至实验组;另外还有50位预防接种儿童并未经过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将这些儿童划分至对照组。根据对两组儿童具体表现的了解,汇总对比二者的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等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儿童展开相关指标对比可知,在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以及家长态度等方面,实验组的表现更为出色,对比结果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p<0.05)。结论:通过加强预防接种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的效果,同时对于改善家长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预防接种;儿童;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

对于儿童来说,其身体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为了能够有效避免以及合理控制传染病的出现,可以为儿童群体提供预防接种的服务。目前,我国对于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较为重视,相关单位对于这一工作的管理也逐渐变得更为成熟,受到管理水平增强的影响,合格接种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除此之外儿童在预防接种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会得到有效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此次实验进行过程中,预防接种儿童的资料信息不可或缺,为此我们共计选取了100位预防接种儿童的相关资料。这些预防接种儿童的资料信息均从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之间收集的资料信息中获取。将这100位预防接种儿童的资料信息进行合理划分,其划分依据为是否接受过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其中50位儿童是在加强预防接种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接种,称之为实验组;另外50位儿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并未体现加强预防接种管理的情况,称之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资料信息进行汇总探讨,实验组中共计有50位预防接种儿童,根据对其资料分析可知,其中包括男童27位,女童23位;其年龄最小者为1周岁,年龄最大者为3周岁。对照组中共计有50位预防接种儿童,根据对其资料分析可知,其中包括男童29位,女童21位;其年龄最小者为1周岁,年龄最大者为3.5周岁。

1.2方法

对照组中的儿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采用的是一般性的预防接种管理措施,实验组中的儿童则选用加强预防接种管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提高对疫苗的管理力度

疫苗的质量是决定疫苗接种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与预防接种儿童的生命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接种单位而言其需要提高对疫苗质量的重视程度,做好疫苗的运输、存储等各方面的工作。疫苗需要储存在2-8度的环境中,社区有冷库,有温度监测系统可24小时温控监测。基于存储规范要求下合理保存、使用疫苗。疫苗接种工作人员要具备高度责任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清醒,提高对安全风险的关注度,在为儿童进行接种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为儿童预防接种提供充足的安全保障。

1.2.2提高对接种对象以及相关信息的管理水平

在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接种信息的重视力度,提高信息记录的合理性以及规范性,如此一来才能确保疫苗的追溯。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接种工作时,除了需要对常住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合理统计之外,对于辖区内流动儿童加强管理,利用预防接种系统,可进行短信催种,若经短信催种后仍未及时进行补接种可进一步进行电话催访。在开展日常工作时,首先接种单位需要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的儿童进行统计调查,同时还要做好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工作,掌握实时人口信息,如果发现没有建档的儿童,需要为其及时建档。除此之外,调查当地儿童的接种情况,及时督促到接种年龄但是尚未接种的儿童进行接种。再者,在预防接种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利用短信或电话追踪的方式与没有及时接种的儿童家长取得联系,同时查明未接种的原因。随着现在接种系统的逐渐成熟,在处理接种工作时可选择的方式较为丰富,有关人员可以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明确接种对象的数量等情况,为儿童及时进行接种提供可靠的保障。

1.2.3加强培训力度

第一点,对接种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培训,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儿童接种预防工作的安全性以及规范性。对于接种单位而言,必须要将培训工作常规化,尤其要关注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每次培训结束后,都要安排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第二点,提高对家长的培训力度。因疫情的原因我社区2020 年采用线上的家长课堂,对于满月建档的儿童要求家长积极参与线上家长课堂,在下次接种时提供课后的结业证书编码,以确保家长有及时进行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学习。

1.2.4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宣传力度

为了促使预防接种合格率得到提升,同时也为了提高预防接种的覆盖率,负责预防接种的单位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渠道进行宣传。与家长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平台,利用微信群等方式,发布预防接种的要点,并针对家长提出的相关问题给出详细的答复。

1.3统计学分析

此次实验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为了探究出加强预防接种管理的效果,我们采用对比探究的方式进行了相关实验,同时重点以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家长满意度等指标作为衡量依据进行深入分析,在此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较多的数据信息,为了确保数据统计结果的可靠性、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我们需要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

2 结果

2.1不同组别相关指标对比

此次实验重点分析两组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以及家长满意度,根据下表显示的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实验组的指标水平更为理想,两组儿童的指标表现差距较大,对比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表1 不同组别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

家长满意度

实验组

50

49(99.00%)

49(98.00%)

对照组

50

48(96.00%)

46(92.00%)

3 讨论

门诊冷链装备中,储存疫苗的冰箱为医用冰箱,温度比较恒定,而且所有冰箱均安装冷链温度监控报警系统,做到了对疫苗储存温度的全天候实时监测,也消除了传统手工测温的弊端,能及时发现冰箱温度的异常,保证了疫苗的安全。

对儿童家长满意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儿童均在30 min内完成接种,等候时间较短,说明社区接种门诊开设时间频率和配备的人员能够满足接种服务的需求,但对接种门诊的环境和接种秩序评价中非常满意的占比不高,说明社区门诊的硬件和人性化服务仍需进一步改善,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温馨化和数字化门诊的建设,提供更加细致和人性化的服务,提高儿童家长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进行预防接种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管理工作,强化管理力度对提高家长满意度、接种合格率等都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勤.传染病控制中管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意义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0).

[2]曾碧珍,赵雯文,张丽霞.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对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及传染病控制的影响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2).

[3]梁亚萍.探讨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