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疗法在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1
/ 2

揿针疗法在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中的应用

赖艳芳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511300

摘要:目的 针对脑出血偏瘫患者通过实施揿针疗法对其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近半年时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名脑出血偏瘫病患,并依据治疗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病患23例,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措施;其余23名病患纳入实验组中,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模式联合揿针治疗措施。最终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与肌力水平。结果 本次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病患,且治疗前两组病患运动功能FMA评分、肌力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病患的运动功能FMA评分、肌力水平显著优于参照组病患。结论 针对脑出血偏瘫病患实施揿针疗法可以切实的改善其运动功能,强化病患的生活自理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揿针疗法;运动功能;脑出血偏瘫

脑出血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神经系统病症。在患有脑出血后会造成偏瘫并发症,导致病患运动功能丧失,严重影响到其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基于此,针对脑出血偏瘫病患要基于针对性治疗措施,从而帮助病患加快运动功能的恢复,强化病患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1]。本次实验选取近半年时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名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探究揿针疗法针对脑出血偏瘫病患运动功能的价值。具体流程如下。

  1. 实验数据及方案

  1. 实验数据

选取近半年时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名脑出血偏瘫病患作为实验对象,并依据治疗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病患23例,平均年龄(62.47±2.24)岁,平均患病时间(2.04±0.21)月;其余23名病患纳入实验组中,平均年龄为(63.15±2.18)岁,平均病程(2.03±0.19)月。本次所有实验对象均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且均为首次脑出血,具备清楚意识,无脑器质性变疾病、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及明显失语及视觉障碍。

  1. 实验方法

针对参照组病患实施运动干预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措施,具体包含低频、中频脉冲电治疗,干扰电、超声治疗,气压治疗、上下肢治疗及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

针对实验组病患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揿针治疗措施。综合康复训练同参照组病患相同。揿针治疗主要以合谷、手/足三里、内关及外关穴位为主。在每次选取穴位时通常选取其单侧或两侧对称的同名穴位。在实施揿针之前要确定穴位,并对穴位四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手持一次性无菌揿针针柄处粘连的胶带,从而将其连针贴刺在选取的穴位上方,按压针柄三至五分钟,以此来加大刺激,强化治疗效果[2]。之后揿针要在病患皮下保留一天,每天间断按压针柄三至五次。

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三个月。

  1. 对比指标

首先对比两组脑出血偏瘫病患的治疗效果。其次对比两组病患的运动功能FMA评分与肌力水平,两种评分均为分数越高越好。

  1.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P<0.05。

  1. 结果

  1. 两组脑出血偏瘫病患治疗效果对比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表示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病患,详情见表1。

表1 实验组及参照组脑出血偏瘫病患治疗效果对比表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参照组

23

3(13.04)

12(52.17)

8(34.79)

15(65.21)

实验组

23

6(26.09)

15(65.22)

2(8.69)

21(91.31)

X2





12.4937

P





0.0003

  1. 两组脑出血偏瘫病患运动功能FMA评分、肌力水平对比

根据实验结果表示,在治疗前两组病患的运动功能FMA评分、肌力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病患的运动功能FMA评分及肌力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病患。

表2 实验组及参照组病患运动功能FMA评分与肌力水平治疗前后对比表

组别

例数

时间

FMA评分

肌力水平

参照组

23

治疗前

24.27±1.49

1.37±0.47



治疗后

39.84±2.52

2.42±0.31

实验组

23

治疗前

25.83±1.52

1.36±0.51



治疗后

57.48±3.17

3.09±0.28

    1. 结论

    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疗法可以有效的改善脑出血偏瘫病患的运动能力,提升其肌力与耐力,但临床发现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疗法临床价值有限,具体原因主要是可能同病患的治疗依从性有关。揿针疗法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方式,不仅实施较为便捷,且治疗效果显著。针对脑出血偏瘫病患实施揿针疗法可以加快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激发人体正气而除疾病[3]。站在现代医学来分析,揿针治疗能够改善病患的代谢情况,加快碱性物质提升,从而改善局部软组织痉挛,加快病患的血液循环。因此揿针疗法联合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训练能够切实的加快病患自身运动功能的恢复。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实验组病患实施揿针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切实的提升生了病患的治疗效果,且运动功能与肌力水平显著提升,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传淮. 带脉穴不同针刺深度对中风偏瘫患者核心肌群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21.DOI:10.27021/d.cnki.gfjzc.2021.000217.

    [2]杨森. 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痉挛期的临床应用及时效关系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20.DOI:10.27213/d.cnki.glnzc.2020.000012.

    [3]林秀梅. 脑卒中后遗症中医康养方法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DOI:10.27044/d.cnki.ggzzu.2019.00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