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儿科需溶解药物配制的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1
/ 2

规范儿科需溶解药物配制的护理分析

罗慧芳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0

摘要目的:对规范儿科需溶解药物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提升当前儿科用药安全性,以本科室30名儿科护理人员作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试验,为30名儿科护理人员采取风险管理,并比较30名儿科护理人员在采取风险管理前后的配置差错几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的配制差错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规范需溶解药物的用药合理性,降低配置差错事件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儿科;需溶解药物;风险管理

引言:儿科是临床中的重点科室之一,其中的患者均为幼儿,各项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且身体抵抗能力比较低,且患儿对疼痛承受能力较弱,无法及时表达自身的感受,这就导致护理风险发生几率较高。一旦出现护理风险,不仅会对患儿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对医疗形象造成不良影响。而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需溶解药物是非常常见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如果护理人员本身的护理水平较低,就可能导致配置差错事件的发生,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用药安全,将儿科需溶解药物配制进行规范也是当前儿科护理中的重点问题,本文就风险管理在规范儿科需溶解药物配制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分别是研究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将这一期间在本院儿科工作的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的性别均为女性,年龄最小不低于20岁,最高不超过35岁,平均年龄为(25.87±2.83)岁。分别包括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各1名、5名、13名、11名,平均工作年限为(4.38±3.87)年。

    1. 方法

1.2.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在风险管理开始时,首先需要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护士长以及科室主管护师等人员组成,管理小组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儿科的药物配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开展相应的管理措施,将管理制度和配制流程进行不断的完善,对护理人员对药物配制流程进行监督,并加强儿科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培训工作,不断提升需溶解药物配制的护理效果[1]

1.2.2 制定需溶解药物的统一配制标准

小组成员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探讨后,将科室内目前治疗中常见的需溶解药物一一列出,并将每一种药物的剂量、容量和误差量进行归类后,制定出相应的参照表张贴在药物的配制区,在护理人员工作时可以参考进行配制。

1.2.3反复实践、论证

在需溶解药物的统一配制标准被制定出来后,需要定期对这一配制标准的实施有效性进行观察,并由护理人员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实践和总结,并对其中的内容不断的完善后,才可以在科室内进行推广[2]

1.2.4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性和护理风险意识

在科室内要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不仅仅是护理人员对需溶解药物配制合理性的掌握,同时还需要提升儿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对准确用药的重视程度。组织护理人员对常用需溶解呀污的临床配制参照表以及倍数稀释换算法进行学习和掌握,并针对护理人员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在考核过关后才可以参与药品的配制,提升科室内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1.2.5建立健全规范化操作相关制度

首先需要建立回抽评估制度,对于需溶解药物溶解后对每瓶实际液体量都需要护理人员提前进行回抽评估,如没有达到相关水平,需要及时进行补足,降低在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同时还需要建立边注入边回抽制度,如药物是小瓶装的,护理人员需要采取2ml或5ml的注射器进行配制,并在配制的过程中边注入边回抽空气,从而降低误差的出现[3]

    1. 观察指标

以实施前后配制差错事件和实施前后随机选取的100例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作为对比依据。

    1. 统计学处理

为了提升研究的准确性,统计学处理是非常必要的步骤之一,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 22.0来进行数据处理,在进行分析处理后,会对计量和计数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分别是±标准差和n(%);其次对数据进行检验会采用t和X2进行。经对比后,组间差异较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视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如表1所示。

1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实施前

100

67(67.00)

31(31.00)

2(2.00)

98(98.00)

实施后

100

55(55.00)

32(32.00)

13(13.00)

87(87.00)

X2





8.7965

P值





<0.05

2.3 经比较发现,实施前护理人员的药物配制差错事件共发生5例(16.00%),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药物配制差错事件为1例(3.33%),实施前后具有显著差异

(P<0.05)。

3 讨论

儿科是当前临床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其中的主要患者都是幼儿,幼儿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感受,且护理依从性较低,这就导致护理难度大大提升,而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是最主要的药物治疗实施人员。但是儿童用药的用量相比成年人而言比较复杂,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对用量进行合理的配制,但是临床上各种需溶解药物的溶酶量也各不相同,缺乏规范性,一旦发生差错就可能会导致护理风险显著提升,对患儿的用药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在科室内采取风险管理来规范需溶解药物的配制标准,提升儿科的用药安全,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了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护理效果发现,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和配置差错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可以显著提升需溶解药物配制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周军英,金平. 护士与家属双查管理制度对提高儿科安全用药的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8):175-177.

[2]夏英兰. 儿科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探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540-541.

[3]陈超君. 闭环用药管理与用药策略在儿童用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