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2
/ 2

优质护理对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史双双,孙璐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诊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护理人员采用优质护理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昏迷程度,降低颅内压,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重度颅脑损伤;心理状态;昏迷程度

头部直接或间接受到暴力损伤到颅脑组织诱发颅脑损伤,该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所致,死亡率高达50%左右。早期准确的诊断、积极的治疗、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对保障患者生命和提高预后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1]。本研究分析了优质护理对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女(13:18),年龄25-68岁,均龄(50.13±3.24)岁;观察组男:女(12:19),年龄26-67岁,均龄(49.86±3.15)岁,两组资料(P>0.05),能比较。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监测生命体征、用药和并发症干预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1)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病情,协助其完成基础检查项目,对患者的心理和意识状态准确评估,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患者情绪波动过大,对其说明治疗方式和流程,介绍成功治疗的病例,提高患者配合度。如果患者已经昏迷,要及时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方案,避免家属出现过激行为。(2)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血块、患者身上的污迹和血迹,将患者摆放成合适体位,清洁口腔,做好隐私保护工作。(3)全天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并15min观察一次病情,记录好生命体征。采用多种方式(叫名字、捏手、刺激皮肤等)唤醒患者,对患者的反应仔细观察,对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血肿症状。(4)如果患者出现尿失禁症状,要使用碘伏定时消毒尿口,密切观测引流液的情况,记录其颜色、性状等,如有异常问题,要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其做好对症处理工作。(5)叮嘱患者如果便秘,可以使用开塞露,不能过于用力,避免升高颅内压。(6)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营养充分、均衡,如果患者昏迷,可以使用鼻饲营养,如果患者已经清醒,叮嘱患者初期服用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1.3 指标观察

(1)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评分。以汉密顿抑郁量表中的抑郁、精神焦虑、睡眠障碍、激越、迟缓、躯体焦虑评分评价,每项10分,分数和不良心理成正比。(2)对比两组颅内压和GCS评分。GCS评分从睁眼、语言、肢体等方面评价患者的昏迷程度,总分15分,分数越高越清醒[2]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处理数据,( 62981960b1125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评分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心理状态评分对比(62981960b1125_html_c360e9df3fa41c5e.png ±s,分)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31)

对照组(n=31)

t值

P值

抑郁

护理前

6.23±2.34

6.31±2.36

0.134

0.893

护理后

1.42±0.37

2.24±0.56

6.802

0.000

精神焦虑

护理前

4.18±1.37

4.26±1.43

0.224

0.822

护理后

1.24±0.95

2.17±0.67

4.454

0.000

睡眠障碍

护理前

3.86±1.62

3.72±1.36

0.368

0.713

护理后

1.61±0.34

2.47±0.56

7.308

0.000

激越

护理前

3.34±1.48

3.61±1.39

0.740

0.461

护理后

1.29±0.23

2.32±1.24

4.547

0.000

迟缓

护理前

5.16±2.64

5.23±2.71

0.103

0.918

护理后

1.31±0.42

2.53±0.58

9.485

0.000

躯体焦虑

护理前

3.31±1.82

3.64±1.29

0.823

0.413

护理后

1.34±0.49

2.67±0.82

7.752

0.000

2.2 对比两组颅内压和GCS评分

护理前两组颅内压和GCS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颅内压和GCS评分(62981960b1125_html_9dbc1a95e1a04904.gif ±s)

分组

例数

颅内压(mmHg)

GCS评分(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1

24.45±4.56

17.12±2.43

4.72±1.23

13.29±2.51

对照组

31

24.51±4.59

20.58±3.21

4.78±1.24

10.35±1.24

t


0.051

4.784

0.191

5.847

P


0.959

0.000

0.849

0.000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是一种颅脑方面严重疾病,主要致病原因是受到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导致头部直接或间接受到暴力所导致,其特点是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等,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而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患者会出现残疾症状,甚至死亡。

参与本研究的使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优化护理的理念是以患者为服务的中心,不仅重视对疾病本身的护理干预,还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舒适度、生活质量的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不仅要面对可能残废的威胁,还可能危及生命,不管是患者还是家属对突发变故难以接受,出现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对治疗和预后效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护理人员以优质护理出发,采用多种措施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患者降低心理压力,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其治疗自信心[3]。将患者推入ICU之前及时向其家属说明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稳定家属情绪,避免家属出现过激行为。观察组颅内压以及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优质护理下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利用唤醒刺激、捏手刺激观察其瞳孔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出现脑血肿和脑疝等症状,能更好地缓解颅内压和昏迷情况。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人员采用优质护理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昏迷程度,降低颅内压,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静. 谵妄风险评估下分层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2022,42(1):111-112.

[2]胡庭香. 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唤醒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142-144.

[3]张珊珊. 优质护理对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1):1986-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