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误区及日常保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2
/ 2

产后盆底康复误区及日常保健

雷红梅

武胜县万隆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广安 638400

很多老年女性和产后女性都被漏尿的情况所困扰,特别是在剧烈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尿液从下半身流出,让人感到羞愧,对日常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很多人们不知道的是,老年时盆底肌功能发生障碍,竟然可能和很多年前生孩子有关。盆底肌就像一张弹簧一样,衬托着子宫、内脏等器官。女性在怀孕期间受到激素分泌和胎儿压迫的影响,盆底肌逐渐变得不再有弹性,随着胎儿的不断发育,胎儿逐渐往宫颈口移动,盆底承受的重力越来越大,在分娩的过程中,胎儿对韧带和软组和造成损伤,此时的盆底肌的韧性变差,无法重新恢复到之前的位置,进而出现相关的后遗症。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盆底肌功能障碍在我国已婚已育妇女中的发病率较大,接近50%,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妇女和刚生产完后的产妇,超过一半的人群出现排尿异常的情况。盆底肌松弛现象在中国女性产后的发生率极高,很多年轻妈妈并没有重视,因为盆底肌松弛带来的后遗症可能要很多年以后才会显现,尽管当下的症状并不明显,还是应当做好盆底肌康复训练,预防老年出现后遗症。

一、盆底肌康复的意义

1.关于盆底肌

盆底肌是人体内的一组肌肉群,又像一张弹簧,支撑着女性人体中的子宫、膀胱、内脏的器官,从而保证这些器官的功能正常运行。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通过控制盆底肌的收缩来帮助促进大便从肠道中排出,也就是说当盆底肌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时,尿液和大便就会排出体外。如果盆底肌松弛,处于人体无法控制的状态,也就无法控制尿液和大便的排泄,从而导致大小便失禁、漏尿等情况。一般来说,人们使用蹲厕会比使用马桶更有助于排泄,因为当人保持蹲姿时,盆底肌更容易放松,而如果盆底肌一直保持紧绷的状态,无法放松,就会出现无法排泄的情况,俗称便秘。盆底肌对于男女性的性生活作用也很大,盆底肌可以帮助男性勃起和射精,帮助女性阴道紧致,通过收缩阴道更好的获得高潮时的快感,因此盆底肌对于男女都至关重要。相关妇科专家指出,对盆底肌进行有效、持续的锻炼,能够帮助孕妇进行自然分娩,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2.盆底肌松弛的临床表现

盆底肌松弛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的盆底肌松弛表现为阴道松弛没有弹性,无法进行良好的收缩,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中度的盆底肌松弛表现为尿失禁,在剧烈咳嗽或者打喷嚏、搬运重物时发生漏尿,脏器出现轻度脱垂,小腹疼痛,腰酸背痛。重度的盆底肌松弛表现为一旦站立就会发现漏尿的情况,尿失禁,无法自主控制尿液的排出,脏器已经脱垂至阴道口外,肉眼可见。

3.盆底肌康复的意义

产妇由于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受到拉扯,可能对神经和肌肉造成伤害,加之胎儿娩出时会对盆底肌产生较大刺激性压迫,产妇在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盆底肌恢复,改善多年以后的盆底肌状况,未雨绸缪,提早进行康复和预防。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还能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带来的其他并发症,防止因时间推移而出现的其他不良现象。如果对盆底肌没有及时进行修复,可能导致脏器脱垂,妨碍盆底肌的正常功能。由于盆底肌受损,不少产妇在产后都会出现漏尿的情况,常常使产妇尴尬,产妇在分娩后及时接受有效的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以对泌尿系统进行修复,缓解漏尿的情况。盆底肌长期处于松弛、损伤的状态,可能影响到夫妻之间的性生活,因阴道松弛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性体验,可能造成性交时疼痛、不适,影响夫妻感情,有效的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女性阴道恢复弹性,改善收缩功能,提高夫妻生活质量,防止其他性功能障碍的发生。对盆底肌的康复训练意义不仅在当下,更是为了以后的生活质量,防止老年时因分娩产生后遗症。

二、盆底肌康复的误区

1.陈旧观念

中国的大部分医院已经展开了对产妇产后盆底肌的康复训练,但实际上主动参加盆底肌康复训练的女性少之又少。很多人并不会想到现在进行康复训练可以预防到多年以后的后遗症,并不能将其结合起来思考,缺乏相关的保健意识。在中国传统中的坐月子观念中,强调让产妇多卧床休息,多躺少动,盆底肌康复训练受到很多老一辈人的反对。

2.知识误区

很多产妇在生产完后只注意对身材的塑性而忽略了对盆底肌的修复,没有正确意识到产后盆底肌康复的重要性,耽误了最佳的康复时期,对盆底肌修复的相关知识不了解,不知道盆底功能障碍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将产后出现的问题都归咎在月子期间,出现相关问题也只是一拖再拖,认为不严重而不及时修复。很多人认为剖腹产的孕妇盆底肌不会受到损伤,认为胎儿并没有从阴道娩出,并不会对盆底肌造成压迫,实际上,孕妇在妊娠的过程中,盆底肌已经受到胎儿的挤压而受到损伤,加之在进行剖腹产手术时,医生会将腹直肌进行分离从而取出胎儿,剖腹产产妇盆底肌同样会受到伤害,但令人可惜的是,剖腹产的产妇却很少有到医院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的。有一部人人认为:盆底肌功能一旦受损就不可能恢复,与其花钱进行康复训练,不如就任由它去,反正结果都一样。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盆底肌康复训练过程并不繁琐,重在坚持,并且康复效果良好,尿失禁的产妇在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后超过一半的人群都能得到治愈,其中症状有所缓解的人群更是高达95%。

三、盆底肌康复的方法

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很多,轻度的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可以在到医院和月子中心参加专业的康复训练和学习,也可以自己在家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除了进行恢复性的康复训练以外,产妇还需补充充足的营养,促进肌肉恢复,以下为几种有效的盆底肌恢复训练方法。

1.盆底操

产妇保持直立状态,有意识的对阴道进行收缩—放松—收缩的循环模式。在进行小便时,可以在尿液快要排泄完的时候有意识的进行收缩,阻断尿液流出,然后放松盆底肌,再继续排尿,在进行盆底操时,训练的强度可以逐渐增加,时间可以由短到长,循序渐进,在训练初期保持收缩的时间在5—10秒为宜,放松5—10秒后再进行收缩,效果显著。

2.产后操

产妇在产后可以进行产后操,锻炼盆底、大腿、腹部等部位的肌肉,帮助盆底进行恢复。在生产后的初期,产妇可以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尽量在床上躺着完成。在产后中后期,可以进行全身的肌肉运动,产妇采取平躺的姿势,双手垂直平行放在身体两侧,促进内脏和腹肌的活动。

3.提肛法

产妇采取站立姿势,有意识的对肛周肌肉进行收缩,增强对排便和排尿的控制能力,每次收缩3—5秒,然后放松5—10秒,以此循环,每组运动在15—30分钟,每天进行3—5组,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