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管理研究

李国良

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1458

摘要: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局,实施一系列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助企纾困,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在2022年做出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重大战略部署,从4月起开始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建筑业是我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着进项税大额留抵的情况。本文从我国增值税进项留抵退税政策沿革入手,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留抵产生的原因以及留抵退税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留抵退税管理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减税降费 增值税 留抵退税


一、引言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助企纾困,开展增值税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逐步建立起普适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并在2022年开始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建筑施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营改增”后出现进项税大额留抵的情况。留抵税额大量占用企业资金,影响企业正常发展。增值税留抵退税管理,对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红利促进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沿革

(一)增值税留抵退税基本概念

增值税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流转税,是当前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申报缴纳时,应纳税额为当期的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认证抵扣的进项税额。若当期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超出部分可留到下期进行抵扣。留抵进项税额的本质是纳税人额外垫付的税款,会加重企业的资金负担。增值税留抵退税即国家对纳税人已取得但未实际抵扣的进项税额予以退还,当前大多数征收增值税的国家普遍实施了留抵退税制度。

(二)限定项目和行业的留抵退税政策

“营改增”前,我国已经开始施行针对特定项目的留抵退税政策。2011年11月起,名单内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可以申请留抵退税。2014年3月起,部分特定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可以申请留抵退税。“营改增”后,留抵退税政策的适用范围扩大。2018年6月起,国家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部分行业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予以退还。

(三)全面留抵退税政策

随着减税降费的逐步开展,2019年4月起为解决广泛存在的进项税留抵问题,开始全面实施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退税政策,适用范围扩大到全行业。2022年,为了加大对制造业等行业支持力度,助力小微企业纾困发展,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等六个行业退还全部存量留抵税额,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稳定宏观经济大局。

三、建筑施工企业进项留抵税额成因分析

(一)项目利润率低

建筑施工企业进项税额留抵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项目利润率较低。部分项目尤其是承担国计民生的重大基建工程,以及铁路工程项目,受行业利润率偏低、业主验工计价方式陈旧以及施工单位议价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着项目亏损的情况,项目无增值额从而产生了进项税额留抵。

(二)进销项税确认不匹配的时间性差异

建筑企业从事地铁、公路等工程建设一般以月度为期间验工计价,铁路工程建设一般为季度计价。验工计价滞后于成本的发生,导致进销项税存在时间差,是建筑企业留抵税额产生的重要原因。工程项目的工期往往持续数年,在此期间将会长期形成进项税留抵。受业主单位工程款项拨付比例的影响,施工企业已完成的工程量无法足额实现工程收入,会进一步加大留抵税额。

(三)成本结构导致进销项税率倒挂

建筑施工企业进销税率倒挂是产生进项税额留抵的深层次原因。我国目前采用多档增值税税率,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主要成本,例如购买原材料,购置或租赁生产设备等,会取得13%税率的进项税发票;工程分包取得9%税率的进项税发票;少数其他成本为低税率进项税发票。13%税率进项税额对应的成本通常占工程项目总成本的70%左右。假设某项目总成本100万元,仅13%税率进项税已可取得100*70%*13%=9.1万元。一般计税项目销项税率为9%,项目盈亏平衡的情况下产生销项税9万元,小于进项税额。进销项税率的倒挂,在整体利润率偏低的情况下,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留抵税额逐渐积累。

四、建筑施工企业留抵退税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缴税款留抵不能退税

我国对建筑业实行增值税异地预缴制度,不在同一地级行政区范围内的跨区域项目,应先向建筑服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税款,待申报缴纳增值税时抵减应缴金额。存在进项税额留抵的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存在预缴税款留抵,现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只退还进项税额,预缴税款长期积累无法退还。

(二)执行留抵退税政策门槛过高

申请留抵退税的企业纳税信用等级必须为A级或B级。纳税信用等级的认定对企业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建筑施工企业若应地方政府或业主要求在项目所在地成立项目公司,新公司成立当年作为新办纳税人信用等级为M级,第二年确定纳税信用等级后达到B级以上的难度较大,即使存在大额进项税留抵也无法退税。

(三)减税降费新形势下面临新的挑战

减税降费一系列政策实施后,虽然建筑业销项税率逐步降低,但业主普遍对工程总价进行了调差,建筑施工企业无法享受到销项税率下降带来的收益。同时,材料、设备等成本的市场价格并未因减税降低,建筑施工企业取得的进项税减少,总成本增加。2022年4月开始实施的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主要向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为代表的六个行业倾斜,建筑施工企业不在六个行业之内,且大多不属于小微企业范围,留抵退税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复杂。

五、建筑施工企业留抵退税管理建议

(一)强化留抵退税事前规划

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好留抵退税管理,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事前规划,科学设定留抵退税预定目标,过程中多维度管控,退税后复盘分析,强化项目税务管理和税务规划能力,做到“应退尽退”。一方面应增强税务风险防控能力,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妥善化解企业涉税风险,防止因纳税信用等级不符合政策要求而无法退税。另一方面需要做好留抵退税的测算,合理规划进项发票抵扣相关事宜。

(二)合理匹配进销项税额

建筑施工企业应提高价款结算效率,减少已完成但未及时结算的工程量,及时确认收入,减少销项税确认滞后带来的时间性差异,保证销项税额确认时间的合理匹配。在总体成本最优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调整分包、租赁模式等方式,减少资金支出的同时降低进项税额。例如工程项目的设备租赁可以将经营租赁变为带人租赁模式,进项税率可从13%降低到9%减少了进项税额,同时在项目预缴增值税时可以作为分包抵扣项目减少预缴税款支出。

(三)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增值税进项税额留抵问题的解决,除了及时进行留抵退税,更需要从源头出发降本增效。成本管理水平的优劣,施工方案的选择,都会对于项目的效益和税负产生较大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成本预算管理,降低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和人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过程管控,不断优化方案和工艺,对项目做到动态管理。

(四)加强企业涉税政策培训

在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及时了解国家助企纾困政策,充分享受政策红利,需要加强对财税管理人员的税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同时,需要加强面向全体员工的涉税培训,提升员工整体风险意识,确保能够遵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避免因企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影响退税。

(五)提高税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提高税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电子税务局以及第三方平台,将大数据、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与企业税务管理系统相结合,应建立并完善涉税风险预警管理体系,将企业涉税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风险事项的事前防范、事中管控和事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