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探究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魏巍

宿州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安徽省宿州市 234000


摘要:近些年来,党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不断增大。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国内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高发的趋势得到了有力的遏制,食品安全显著提升,但是食品质量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并且在自媒体时代下,这些事故往往会被迅速传播,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巨大的社会关注。所以,本文将首先总结和分析国内目前食品质量安全情况,其次从机制、监管、工艺和风险检测等四个层面研究了当前该领域中存在的各类隐患和相关问题,最后本文提出合理化建议和相关处理的思路和理念,期待可以为提高国内的食品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餐桌上的安全”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生物科技持续进步的当代,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质量和“舌尖上的安全”日益关心。目前国内的食品质量安全领域还是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在管理机制、监管、工艺和风险检测等处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国内的食品质量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所以,本文将针对现在国内食品质量安全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优化和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一、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情况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统计,目前国内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领域是原材料污染、农药超标以及添加剂滥用等方面。食品生产企业在采购和生产环节中,对原材料的保管、存放和使用未能全面按照监管要求落实质量管控,导致食品质量未能满足要求。而因为生产设备的改进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少数不良的生产企业为了压缩成本,追求超额利润,铤而走险,在食品中人为地添加了法律明文禁止的对人体有害的材料,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国内严厉打击食品生产领域的犯罪行为,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二、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体系不够优化完备

目前我国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面临以下几个挑战:①法律层面不到位:该领域目前的法律法规尚不丰富,难以应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领域的案件和事件,法律法规之间关联性和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提高。②体系内容尚未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体系的计划和总体方案不够完整全面,未能做到“高屋建瓴”,导致相关监管部门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在监管活动中“疲于奔命”,难以有效全面的履行监管职责;在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政策中,食品生产企业往往都是被动接受检查和整改,要求其主动披露信息内容的规定少之又少,导致目前食品安全领域几乎没有“主动公开透明”的信息,和消费者的期待和要求相去甚远;没有明确的牵头监管部门,同时又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组织机制,导致“多头管理”,各自为战,监管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大打折扣。

(二)监管流程尚需完善

目前国内基本上都是采用多部门、分流程、多环节共管的监管方式。然而实际上,因为多个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责时,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职责重复、各单位信息沟通不顺畅、存在监管“盲区”。

(三)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未能及时更新

食品生产企业对生产工艺较为传统,非常依赖原材料的质量,如果对原材料不能进行很好地把关、选择和掌控,农药残留物超标、卫生安全质量不达标的原材料就会进入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另外,食品生产单位在生产工艺以及生产设备和自身能力的掣肘下,未能及时发现或者有效清除农药残留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导致未来进入流通环节的食品有着无法估量的质量安全问题。

(四)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

“民以食为天”,我国食品产业体量和企业数量都非常大,而且分布较为分散,但是不少食品生产企业主观上自身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客观上也没有建立有效完备的风险预警机制,加之食品生产供应链非常长,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给“终端”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三、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域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一)建立健全完备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国内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首先要在法律的层面,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的三个层次进行完善。比如在立法部门要及时修订法律和出具立法解释,执法机关要严格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等,确保执法部门有法必依,严格执法。在具体的落实环节中,执法部门应该根据权责、环节、区域等对各种规定进行完善和优化,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食品生产行业的变化趋势。

(二)食品生产企业要不断改进食品生产工艺

根据食品生产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问题,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予以处理。①在采购食品的原材料方面,企业管理层必须制定和完善科学、严格的原材料采购程序,完善原材料采购渠道和模式,严把质量关,加大对食品原材料的质量检测检验,确保原材料料的品类、保质期等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标准要求,从源头上为食品质量安全打好基础。②在食品的加工、生产流程中,食品市场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标准,改善生产工艺,采购更加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技术水准,培养更加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团队,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食品种类采取不同的灭菌消毒措施,另一方面还必须对食品中可能残留的农药以及其他原材料做好检验检测工作和溯源记录,确保出厂进入流通环节的食品符合国家强制的质量安全标准。

(三)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测能力

我国食品生产厂家和相关监督管理单位在面临食品安全危机事宜上,要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做好多种预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食品生产厂商必须按照食品生产的技术标准和生产环节以及产品的特点和种类,建立健全高效的质量观察点和监察体系,将生产加工流程的全部环节进行完整、准确的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和信息按时汇总和研究,并及时上报给企业管理层和食品安全监管单位,不断优化和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测体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理能力。

四、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意识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性作用,但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没有真正细化到位,不能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体系和细则。所以,发现和分析实践中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种种问题和隐患,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可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餐桌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翔.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与食品质量管理问题思考[J].食品界,2017(7):1.

[2]刘昌军.浅谈食品质量安全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8):2.

[3]黄碧敏.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