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止水带及结构缝施工方法

/ 3

混凝土止水带及结构缝施工方法

顾国辉 1张子鹏 2刘驭 3

1江苏熙利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1100

2南京市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3江苏盐城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224000

一、背景技术

水利枢纽、船闸主体等大型构筑物都具有一定的防渗要求,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实施过程中,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外观质量及施工速度,通常采用刚性大模板作为浇筑模板分段浇筑,相邻结构段之间需要布置止水结构用于止水防渗。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各结构段之间设置橡胶止水带或止水铜片实现止水功能,但是橡胶止水带和止水铜片的安装和固定过程较为复杂,止水装置的安装、固定过程往往影响到刚性大模板的安装效率,且橡胶止水带或止水铜片定位及加固难度大,容易出现止水装置两边的模板安装错位、止水带定位不准、止水带定位后加固难度大、砼浇注时模板与止水带间存在漏浆等现象,给构件结构的止水效果和止水装置的使用寿命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工程质量及施工工期。

不论采用上述哪一种止水带固定方式,都容易造成止水带松脱、偏位等状况,难以达到止水装置安装定位准确并充分发挥止水功用的目的,对工程质量不利。

传统的采用在模板拼装时的夹缝中放置止水带,并依靠夹板固定的方式,利用拼装模板夹紧固定进行施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止水带安装时,因中间隔有橡胶止水带,难以保证两边的模板安装在同一结构线上,往往存在模板错位的问题;

二是止水带两边的模板通过在拼缝间挤压的方式夹紧橡胶止水带,可能导致止水带在构筑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止水带内侧受到混凝土压力,沿模板夹缝向外侧滑移,从而偏位,甚至引起混凝土漏浆;

三是安装人员为防止止水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内侧受压而向外侧滑移偏位,将止水带的可变形段安装在模板内侧(即将浇筑混凝土的一侧),致使混凝土浇筑后,止水带的可变形段被浇筑在混凝土中,失去其应有的拉伸、压缩功能,从而影响橡胶止水带的正常使用,不仅使用寿命缩短,而且对工程质量极为不利;此外,由于用于固定止水带的装置结构设计问题,也会导致将止水带的可变形段埋设在混凝土内。专利对比文件二虽然部分解决了止水带的可变形段埋设于浇筑混凝土内的问题,但是该模板无法用于其他部位的浇筑,而且夹持部位较短,同样存在前面所述的技术问题;

四是直接采用夹板夹持止水带的锚固段,不仅夹持不牢,而且容易对锚固段上的锚固凸条造成不利影响,引起止水带变形,甚至造成损坏,严重影响止水带的正常止水功能。

二、技术方案

针对设计出的带可变形段和锚固段的止水带结构,现有的定位固定施工方法存在安装、定位和加固困难,提供一种混凝土止水带安装施工方法及结构缝施工方法,通过在模板结构上安装与止水带结构适配的定位条,并采用安装定位装置对止水带进行安装、定位,不仅能避免止水带的可变形段被浇筑在混凝土内,而且能保证模板定位准确,避免止水带对其两侧浇筑模板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各方面:

一种混凝土止水带安装施工方法,采用止水带安装定位装置对止水带进行安装施工,该止水带安装定位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在模板结构上的定位部件A和定位部件B,所述定位部件A和定位部件B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止水带的夹持空间,具体安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制作止水带安装定位装置,包括定位部件A和定位部件B,所述定位部件A和定位部件B上均设有托槽和卡槽,所述托槽与待安装止水带的可变形段对应,所述卡槽用于容纳止水带上的锚固凸条;

步骤102、分别将定位部件A和定位部件B连接在止水带两侧的模板结构上,完成两侧模板结构与混凝土止水带安装定位装置的组装;

步骤103、安装模板结构及混凝土止水带,使混凝土止水带的可变形段安装在所述定位部件A或定位部件B的托槽内,并对应将锚固凸条嵌入式安装在该定位部件的卡槽内;

步骤104、安装止水带另一侧的模板结构,该侧模板结构上连接有另一半定位部件A或定位部件B,并且该侧定位部件的托槽与止水带的可变形段对应,该侧定位部件的卡槽与锚固凸条对应,使得该侧的定位部件和步骤103中已安装定位部件对止水带形成定位、夹持。

采用本申请的混凝土止水带安装施工方法,分别将制作好的定位部件A和定位部件B定位连接在模板结构上,使橡胶止水带锚固段上的锚固凸条嵌入到定位部件的卡槽内实现定位,能保证止水带两侧模板处于同一结构线上,从而减少或消除橡胶止水带两侧模板结构的错位现象,同时还能有效防止砼浇筑时出现漏浆现象,提升混凝土外观质量;

采用步骤101中将定位部件A和定位部件B上的托槽与止水带的可变形段对应布置的方式,使得止水带的可变形段固定在托槽内,保护可变形段不被混凝土完全埋设,使止水带在后序使用过程中能继续保持拉伸、压缩功能,确保橡胶止水带正常使用,保证工程质量;

通过将定位部件A和定位部件B分别安装在止水带两侧的模板结构上,能简化混凝土止水带安装定位装置的安装,不需要单独安装,只需要在搭设模板结构过程中,即可完成止水带的定位安装。

优选的,所述定位部件A包括第一顶托段和第一夹持段,所述定位部件B包括第二顶托段和第二夹持段,所述托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托段和第二顶托段上,且所述托槽与止水带的可变形段对应,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段和第二夹持段上,且该卡槽用于容纳锚固段上锚固凸条。

优选的,所述步骤101中的定位部件A包括第一夹持板,所述托槽为开设第一夹持板上半段的弧形托槽,且弧形托槽沿第一夹持板长度方向贯通。

采用弧形托槽的结构形式,并且弧形托槽沿第一夹持板的长度方向贯通,使托槽在止水带的长度范围内形成支撑,有效保证橡胶止水带的可变形段在浇筑混凝土时不被挤压移位,而处于构筑物结构缝之中,有效发挥橡胶止水带的功能,提高工程止水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件A还包括开设在第一夹持板上的卡槽,该卡槽的形状和尺寸与锚固凸条的形状和尺寸对应。将卡槽设置为与锚固凸条对应的结构形式,能对止水带进行精确定位,同时使夹持段与止水带的锚固段紧密贴合,保持较高的夹持力。同时将弧形托槽和卡槽均开设在第一夹持板上,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也能减少定位部件A安装在模板结构上的工作量。

优选的,所述步骤101中的定位部件B包括第二夹持板,该定位部件B上的托槽为开设第二夹持板上半段的弧形托槽,且弧形托槽沿第二夹持板长度方向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件B还包括开设在第二夹持板上的卡槽,该卡槽的形状和尺寸与锚固凸条的形状和尺寸对应。

优选的,所述步骤101中的定位部件A和定位部件B为相同的结构,且两者对应安装在模板结构上。采用相同的结构,能交叉使用,不需要对定位部件A和定位部件B进行区分,不仅安装、拆卸和保管方便,而且制作也更简便。

优选的,所述模板结构包括模板和用于支撑模板的模板支架,所述步骤102和步骤103中,将定位部件A和定位部件B连接在模板支架上。将定位部件A和定位部件B安装在模板支架上的安装施工方式,能确保定位部件的安装牢固,同时避免因安装在模板上而对模板造成损坏,保护模板结构,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02中,还包括于预先在定位部件A和模板结构上开设安装螺纹孔,使定位部件A可拆卸式安装在模板结构上,且定位部件A上的托槽端部与止水带可变形段的中心部位平齐。

采用安装螺纹孔实现定位部件A的安装,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而将定位部件A上的托槽定位安装在与止水带可变形段的中心部位平齐的部位,使止水带可变形段在最宽部位处不被浇筑的混凝土挤压移位,进一步确保止水带发挥拉伸、压缩功能,提高工程止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步骤102中,还包括于预先在定位部件B和模板结构上开设安装螺纹孔,使定位部件B可拆卸式安装在模板结构上,且定位部件B上的托槽端部与止水带可变形段的中心部位平齐。

对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构筑物结构缝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1、采用上述所述的混凝土止水带安装施工方法安装止水带,同时对模板结构进行固定;

202、浇筑构筑物结构缝一侧的混凝土;

203、满足拆模要求后,拆除安装定位有止水带的结构缝模板;

204、在结构缝部位安装沥青木板作为填充层,并利用混凝土止水带两侧的沥青木板将止水带夹持固定;

205、浇筑构筑物结构缝另一侧的混凝土。

采用的构筑物结构缝施工方法,一方面通过步骤201中的混凝土止水带安装施工方法安装止水带,能保证止水带的可变形段不会被先浇筑的混凝土埋设,使可变形段具有良好的拉伸、压缩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步骤204中在安装沥青木板施工过程中,采用沥青木板从止水带两侧将其夹持固定住,并依靠止水带的可变形段自身弹性与沥青模板抵紧,并依靠已经浇筑侧的混凝土支撑,使得在浇筑构筑物结构缝另一侧的混凝土时也不会将止水带的可变形埋设,从而保证混凝土止水带的结构安全,有效发挥止水带的止水、拉伸和压缩功能;

混凝土止水带安装定位装置用于结构缝的施工,能保证结构缝止水装置充分发挥止水功能,不会存在因止水带安装定位问题而出现渗水问题,而且结构缝中止水带两侧的混凝土成型状况好,保证混凝土平整,处于同一结构线上,进而确保结构缝中的填充层受到的混凝土压力一致,保障结构缝的质量安全;

采用的结构缝施工方法,能有效保证止水带的可变形段在构件运营过程中发挥压缩、拉伸作用,充分达到预留结构缝的结构设计功能。

62a03a9e7d8b0_html_3fd4d53c05f4e279.jpg

图1 混凝土止水带安装定位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62a03a9e7d8b0_html_66545564a5f6fef1.png62a03a9e7d8b0_html_1335419fade08ea0.png

图3定位部件A与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4定位部件B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1-模板结构,101-模板,102-模板支架,102a-纵向筋板,102b-横向筋板,102c-纵向支撑板,2-定位部件A,21-第一顶托段,22-第一夹持段,3-定位部件B,31-第二顶托段,32-第二夹持段,4-止水带,41-可变形段,42-锚固段,42a-锚固凸条,5-托槽,6-卡槽,7-结构缝,8-安装螺纹孔,9-全牙螺栓丝杆,10-螺栓,11-混凝土。

二、有益效果

1、混凝土止水带安装施工方法,分别将制作好的定位部件A和定位部件B定位连接在模板结构上,使橡胶止水带锚固段上的锚固凸条嵌入到定位部件的卡槽内实现定位,能保证止水带两侧模板处于同一结构线上,从而减少或消除橡胶止水带两侧模板结构的错位现象,同时还能有效防止砼浇筑时出现漏浆现象,提升混凝土外观质量;

2、通过将定位部件A和定位部件B上的托槽与止水带的可变形段对应布置的方式,使得止水带的可变形段固定在托槽内,保护可变形段不被混凝土完全埋设,使止水带在后序使用过程中能继续保持拉伸、压缩功能,确保橡胶止水带正常使用,保证工程质量;

3、采用弧形托槽的结构形式,并且弧形托槽沿第一夹持板的长度方向贯通,使托槽在止水带的长度范围内形成支撑,有效保证橡胶止水带的可变形段在浇筑混凝土时不被挤压移位,而处于构筑物结构缝之中,有效发挥橡胶止水带的功能,提高工程止水效果;

4、混凝土止水带安装定位装置用于结构缝的施工,能保证结构缝止水装置充分发挥止水功能,不会存在因止水带安装定位问题而出现渗水问题,而且结构缝中止水带两侧的混凝土成型状况好,保证混凝土平整,处于同一结构线上,进而确保结构缝中的填充层受到的混凝土压力一致,保障结构缝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