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路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3

浅析道路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杨志强

云南建投第二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压力与日俱增,在这一形势下,对道路施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道路施工安全水平与施工质量、进度等均有一定的关系,施工活动本身也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所以加强施工安全管控至关重要。从整体情况来看,道路施工整体管理水平在不断提升,质量更有保障,安全管理也有所加强。但与此同时,一些安全事件在道路施工中依然时有发生,引起民众对施工安全的普遍关注。基于此,有必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进一步提高施工组织科学性与安全性。本文概述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分析当前道路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探讨提高施工安全水平的管理措施,以期可以为安全施工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道路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管理措施

引言

道路建设对于交通运输发展起到基础性支持,在施工建设中,需要采用大量的机械设备,也需要较多人力操作,技术专业性高并且工期较长,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安全管理是现代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在道路建设中,要关注安全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同类项目中常见的各种安全事件,探究事件发生原因,立足实际探究管理对策,提高管理有效性。

1、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路面硬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现如今,道路分多种等级,应用技术种类不断增多,有不同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安全,是施工建设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各类施工建设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到施工连续性,影响工期,也会造成伤亡,使建设成本提升。当前,建设项目竞争激烈,企业利润下降,更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减少施工变数,提高获取预期效益的可能性。道路施工与建筑施工相比,内容、工序较少,但施工周期长,整体质量要求较高,施工安全隐患较少,但依然可能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例如机械打击、触电、磕碰等等。一般情况下,严格按规定施工很少出现安全问题,但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差异大,管理人员管理能力、责任意识不足等原因影响,安全问题难以杜绝。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且关系到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等等。现场环境下,安全风险也随时可能出现,需要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同时加强现场检查管控,明确安全施工准则,制定紧急预案,有效降低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2、道路施工特点

道路施工本身有较高的质量要求,由于需要沿预定路线呈带状开展工作,所以容易涉及较多用地问题,也会影响交通,工期也较长。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连续施工作业,保证整体性。现如今,机械设备大量使用,提高了道路施工质量与效率,但依然难以取代人员施工,依然需要大量工人参与建设。由于目前施工从业门槛很低,所以很多没有相应技术能力的工人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容易引起质量与安全问题。加之施工队伍流动性大,很多工人也欠缺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加了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也使质量、安全管理成为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

3、道路施工安全问题分析

道路施工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与其他施工项目相比,在安全问题表现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3.1道路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 

道路施工通常可以分为全封闭以及半封闭施工两种类型。其中,前者的安全隐患一般源于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现场临时用电以及安全管理水平。道路施工需要工人重体力劳动,本身很容易产生身体疲劳,进而影响警惕心以及工作注意力,容易由于疏忽、反应不及时引发安全事故。道路施工也涉及交叉作业,假如没有恰当的指挥,就可能带来一些安全问题。全封闭施工对机械设备的需求较高,使用的机械包括平地机、压路机以及铣刨机、切缝机等等。这些设备的使用,均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经验,假如操作不当,就很可能会对工人、操作人员造成伤害。此类事故比例很高,并且后果严重。在半封闭施工环境下,不仅有以上安全隐患问题,也需要关注交通疏导、现场围挡,否则同样会带来安全风险。 

3.2安全事故分类

道路施工现场情况差异较大,安全隐患较多,安全事故类型也较多。主要事故类型有:

(1)机械打击

在道路施工中,需要使用一些机械设备、车辆,例如搅拌机、压路机,运输车辆等。道路施工需要连续作业,也必须执行预定的工序流程,在实际施工中,机械设备与人工交叉作业在所难免,如果没有做好协调安排,就可能出现机械打击事故。

(2)物体打击、高空坠物

施工现场容易出现各种磕碰,很多物品尖锐、硬度高、质量重,在工作中一旦不慎失手,没有留意环境情况,很容易受伤。一些地段需要开挖沟槽,并且可能沟槽较深,如果有石块、大体积土块坠落,都可能造成人员受伤。一些山区公路需要路堑施工,假如采取爆破作业方式,需要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安排,注意飞落的石块。

(3)火灾与电击伤害

道路施工需要使用大量施工机械,也需要电力提供支持。在实际施工中,机械设备使用的燃料、电能均可能带来火灾风险,电焊操作不当也可能引起火灾。临时用电不规范也可能带来电击伤害。

3.3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管理问题

在道路施工建设中,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以及责任意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经验。道路施工本身涉及范围较广,施工作业人员较多,也需要使用大量机械设备,并且也需要处理好公共关系,注意环境影响。这就对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很可能会由于安全管理人员本身能力不足或者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管理效果不佳,没有做好各方面防护以及现场安全管理,使一些安全隐患发展为安全事故。一些企业出于节约、节约成本考虑,对安全工作的支持不足,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难以得心应手的开展工作,安全防护设施不足,设备专业性不高,质量也难以保证,就难以确保安全防护效果,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另外,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重视设备与环境的安全隐患检查,忽视了员工个人情况对安全风险的影响。一些施工人员受庞大的工作压力影响或者在工作中有一些负面情绪,在施工中就会影响到质量施工细节把握不足,不按规定操作等也会造成安全风险。

(2)道路施工特点影响

道路施工任务多、分散性强,涉及人员、设备、材料众多,安全隐患多,安全管控本身存在较大难度。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施工技术增多,也在不断更新技术标准,对施工人员技术能力不断提出新要求。同时,很多道路工程工作地点分布在多处,更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统一管理成为一大问题。

(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不足

当前,虽然道路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工人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要求,但在管理工作中发现,很多从业人员为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在上岗之前没有经过安全培训,或者安全培训活动仅是走形式、应付检查。施工人员在施工前掌握的安全知识明显不足,在施工活动中难以发现安全隐患,也不了解安全事故发生形式及危害性,从而忽视了安全防护,不能保证自身施工安全;在发生事故后也不能正确处理事故,使事故危害性进一步扩大。

4、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现如今道路施工水平不断提升,管理有效性也在明显提升,但安全问题依然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关注施工本身的安全风险,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道路施工稳定开展。

4.1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要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提高覆盖全面性,就必须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提供支持。要结合项目具体特点,明确管理目标,制定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要关注安全制度落实情况,结合实际应用效果,发现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在后续工作在 尝试加以改进、完善,逐步提高管理活动的有效性与全面性,减少安全问题。要建立专业化的安全监督管理小组,小组成员需要对安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经验,明确项目特点以及一般管理制度制定适用于本项目的管理制度。要建立明确安全生产责任,责任到每个岗位,明确生产领导关系,建立领导组织机构并保证组织机构切实发挥作用。负责人需要明确岗位职责,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不懈怠,不得过且过。在日常工作中要关注安全管理制度推行效果,发现问题并尝试改进管理办法。明确安全管理负责人,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担任,总揽安全管理工作,统一指挥、协调各项安全管理活动,建立安全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要积极深入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安全生产,确认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各项指令下达到位,现场安全防护到位。另外,要发现、处理违章、违规行为,提高全体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故,需要全面、深入调查分析,做好处理工作。

4.2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1)思想法制教育

要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就必须加强安全法制教育。通过法制教育,使施工人员对安全工作有更深的认识,认识到安全知识对自身安全的重要意义,能够正确解读上级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对安全管理的认可度与依从性,提高执行效果。通过安全法制教育,使管理人员了解安全管理标准,知法、守法,主动学习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

(2)安全知识与技能教育

要提高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加强论证研究,审批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可私自改动。要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在工程开工前必须对各个施工班组展开安全技术交底;所有新施工人员入职必须先进行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岗参与施工;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有相应的资格证,经过专业的培训考核且合格方可上岗作业,在日常管理中也需要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检查与教育。

4.3加强设备管理工作

现代道路施工使用大量的专业机械设备,例如搅拌机、摊铺机、压路机等等,很多安全事故与设备管理不善有很大关系,如果机械设备运行质量不佳,就会增加安全事故风险。所以,必须关注设备管理,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减少因故障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设备使用、保养制度,根据不同设备的使用要求、养护要求,适用范围等做好机械设备资源的分配以及养护管理工作。要在保证设备可以充分利用,发挥作用的同时做好机械设备保养工作。设备使用前需要检查,试运行;施工中,如果察觉异常响声、振动、异味,需要及时停机查看,及时检修,避免发展为事故;设备使用后要做好检查、润滑管理。要定期检修设备,适时淘汰旧设备,提高应用质量以及生产安全性。

(2)制定合理的使用计划

要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加强设备采购、租赁时间管理,尽量实现设备入场后即参与施工,有效降低成本。与此同时,不能盲目图快使机械设备疲劳作业或者不按要求盲目操作,以免带来安全问题。

4.7完善施工材料管理

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材料质量性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工质量与安全性,道路施工建设同样如此。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必须确保所使用的材料符合工程要求并且得到正确使用。所有采购的材料必须满足工程使用需求,在材料入场后要进行抽检,确认规格、型号、性能等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合格或与清单内容不符要及时清退,避免混用影响质量与安全。材料需要妥善保管,及时入库,为各种材料提供专门的保存环境,确保材料在保存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材料领用需要先入先出,以避免长期积压影响质量。材料使用前要再次核对是否与领料单相符,是否适用于所要开展的施工活动,避免错拿错用带来的质量安全风险。要加强对采购人员、采购活动的监督,督促采购人员切实履行岗位责任,控制材料采购质量及成本。要加强监督检查,明确采购流程以及工作制度。

4.4强化现场的管理

要结合现场各种危险源等级以及危害程度做好分类管理。临近施工段需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行人、施工人员注意安全。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需要在显眼处挂警示标语,提醒施工人员注意与机械设备保持安全距离。施工作业开始前,施工人员需要佩带齐全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公布安全管理制度并要求所有人认真执行。施工人员上岗作业前,需要先开展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各个施工阶段所需采用的技术类型,明确具体的施工细节,确保在施工中可以严格按规定操作,确保施工质量,降低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能性。要通过培训以及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紧急事故应对处理能力,以有效控制事故危害性,减少损失。另外,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制定消防、应急救助等管理制度。各部门需要切实重视安全问题,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制止不规范操作以及不文明行为,限期整改并积极跟踪整改进展。

4.5加强现场环境安全管理

一些安全事故源于道路施工现场环境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道路条带式施工所面对的环境比较复杂,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件,所以需要控制施工环境。要提高环境控制有效性,结合道路项目特点,需要设立管理部门,项目部可以设安全部门经理,下设安全主管以及健康主管岗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现场人员施工安全管理、机械使用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等工作。要设置健康检查以及环境检测部门加强健康管理。要定期抽查工人健康情况,也要对施工区废水、废油、扬尘、噪音污染等问题进行监管。

4.6加强安全工作检查

安全制度制定后需要落实到位,不能浮于表面。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制定检查制度,明确检查频率、范围、内容、管理办法等,使全体人员重视提高安全防护水平。要有专门负责的检查人员,人员队伍固定,按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查,明确检查配备、检查手段以及重点。同时,将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检查时,要确认安全设施、设备、装备是否可以正常工作,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工人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知识。对于发现的各种隐患问题要提出改进意见,责令限期整改。检查、处理情况应存档、备案。

结束语

道路施工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安全问题是必须关注的管理重点。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道路施工特点、安全隐患来源以及事故表现形式,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落实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以及管理办法,积极应对安全风险,做好预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保障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康健,赵明杰.道路施工中安全管理的原则及措施[J].四川建材,2021,47(10):217+225.

[2]赵刚.基于安全管理的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J].运输经理世界,2021(14):28-30.

[3]柴王斌.城市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J].建筑与预算,2021(03):50-52.

[4]梁清泉.道路建设施工中安全问题与风险管理措施探索[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6):195-196.

[5]胡红群.论道路施工管理和安全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20(0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