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流程优化的标准质量提升策略——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基于全流程优化的标准质量提升策略——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为例

罗毅

重庆市规划事务中心 重庆渝北 401147

摘要:标准是规划和自然资源各领域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标准化工作涉及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实践的方方面面,是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工作入手,分析和总结局内标准化技术文件制修订的常见问题及产生原因,研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和相关成果文件要求,制定局标制修订流程,将标准审查程序和有关要求贯穿于标准制修订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工作管理效能,提高局标编制质量。

关键词:标准化工作;标准制修订流程;标准质量提升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1]。标准也是规划和自然资源各领域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标准化工作涉及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实践的方方面面,是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2]。2020年6月,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完善了规划和自然资源标准化制度的顶层设计,推动标准化工作成为支撑规划和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1. 研究对象

局内标准化技术文件(简称“局标”)是指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批准发布、服务于地方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工作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标准文件,具体形式包括标准、规程、导则、指南和规范等。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协调配套或者填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空白。其制修订工作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管理,以指导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各项工作为目的,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比,具有标准编制周期短和文件形式多样化等特征,符合发展新阶段和机构改革后带来的大量的、快速的标准化工作需求。

  1. 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相关研究

    1. 局标制修订工作现状问题分析

从标准化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中发现,局标制修订工作主要问题反应在标准材料齐全性、程序合规性、技术内容合理性、编写规范性等4个方面。分析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标准起草人员的标准化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要加强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关规定和基础标准要求的学习和执行。二是随着机构改革,局标存在较大需求,但目前缺少统一的局标制修订工作管理流程,导致局标制修订工作效率和标准质量不高。

    1. 相关标准制修订流程管理研究

标准制修订工作是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之一。根据国家、相关部委、重庆市地方标准化工作有关规定,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和相关成果文件进行分析研究,有关标准的制修订流程一般分为预研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出版阶段、复审阶段和废止等9个阶段。

而局标的制修订管理工作除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有所提及外,缺少专门的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进行规范。鉴于标准化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应按照各级标准化工作有关要求,结合局标编写目的、对象及文件使用者等原则,对制修订流程进行简化和优化。

  1. 局标制修订工作全流程优化及质量提升策略

    1. 工作流程构建原则

一是通过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和相关成果文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局标编写目的、对象及文件使用者等原则,对制修订流程进行简化和优化。

二是强调以需求为导向,结合科研项目申报设置标准立项阶段,扩大服务于履行“两统一”职责的标准供给,逐步健全规划和自然资源标准体系建设。

三是规范标准审查程序和要求,将标准审查程序和有关要求贯穿于标准化全过程,明确规范性审查和技术性审查要点,规范编写形式,提高标准质量。

四是向国家部委、市级有关主管部门申报立项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研究、编制和发布,按照有关标准管理的规定执行。

    1. 局标制修订全流程优化及质量提升策略

依据以上原则,将局内标准化技术文件制修订工作流程分为6个阶段,具体为: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发布阶段和复审阶段,如下图所示:

62a1956e28ffe_html_c3484b7e8a47d4ec.png

标准制修订程序流程示意图

      1. 立项阶段

立项阶段是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的提出、研究、论证,按年度征集局标需求,并对新标准项目建议进行汇总、评审、确认的过程。重点工作为起草单位提交项目建议书等材料、建议书初核、综合评估、局标制修订计划下达等。

本阶段要着重评估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可行性、协调性、适用范围、预期效果等,防止在立项阶段出现“不合拍”“不管用”“不及时”“不协调”等问题。

      1. 起草阶段

起草阶段是指标准起草工作组组织研究、起草标准,直至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过程,是为标准制修订打基础的阶段。在起草阶段,要广泛调研、充分论证。重点工作为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起草标准草案、起草单位内审、汇总处理内审会意见、提交“标准征求意见稿”等。

本阶段要重点审查相关要点:编写是否规范;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是否充分;技术是否先进,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是否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是否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等。

      1. 征求意见阶段

征求意见阶段是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可采用发函、会议、网络等形式,并对征集的意见进行汇总和相应处理,形成“标准送审稿”和“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等相关文件的过程。

征求意见阶段是标准制修订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要特别注意征求意见的广泛性、代表性。标准起草工作组要将收集的意见按标准章条顺序,逐一整理记录,在对征求意见分析基础上,完成“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修改完成“标准送审稿”。

      1. 标准审查阶段

标准审查阶段是指标准征求意见阶段之后,由起草单位完成“标准送审稿”及相关送审材料,进行标准审查的标准化活动。这是标准制修订程序中的关键环节,重点对标准技术内容、技术经济指标的依据,及其指标和要求是否适用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讨论和审查,以确保标准的先进性和内容的合理性。

本阶段应对标准逐字逐句审查。其中,规范性审查包括:材料齐全性、格式规范性、程序合规性、技术内容协调性。技术性审查包括:编写规范性、标准技术内容协调性、有关指标设置的合理性、文字表述专业性和明确性、意见汇总处理情况、争议较大问题处理情况等。

      1. 批准发布阶段

批准发布阶段是市局对标准报批稿及相关工作文件进行审核、批准、发布的过程。标准报批稿经标准化工作经审核后批准、发布。

本阶段需要按照审查阶段意见对标准进行规范性复核和技术性复核。复核不通过的项目,标准起草单位应限时解决后再次进行复审。

      1. 复审阶段

复审阶段是对实施周期达5年的标准进行再次审核的工作,以确定标准是否继续有效、修订、废止。复审阶段是对标准实施情况的反馈,其目的是为了摸清标准内容的应用和适应性情况,为标准的修订、废止等管理操作提供依据,以增强标准及标准体系的适用性和生命力。

  1. 结语

标准化工作质量提升贯穿于标准化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本文总结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习借鉴相关标准制修订管理工作流程及文件形式要求,研究制定一套局标的制修订工作管理流程和相关要求,优化了标准制修订流程,强化了标准制定和标准审查责任,旨在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为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科学化发展提供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快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 田世宏.船舶标准化与质量. 2019,(01)

[2] 自然资源部:标准化助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J]. 中国标准化. 2022,(03)

[3] 《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印发施行[J]. 青海国土经略.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