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经验的借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经验的借鉴

袁玉玫

乌鲁木齐市城市综合交通项目研究中心(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探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的特点,并与地方政府财政投资项目的管理进行利弊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改进地方政府财政投资项目的管理经验。

关键词: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具有贷款期限较长、项目监管严格、绩效评价高效等多方面优点,与之相比,我国财政投资项目具有立项简便、安排及时、调整灵活等优势。借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有益做法,能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类项目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参考,可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和地方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特点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主要是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贷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贷款期限较长。贷款使用期限一般在 20 年。二是贷款利率优惠。贷款利率一般低于市场利率。三是贷款项目前期准备时间长。从项目提出、选定、评估到项目实施一般需要 1 年半到 2 年时间。四是项目管理严格,贷款手续严密。从项目提出、准备开始直至贷款用完、项目建成,需要一个完整的周期。五是贷款项目需要一定的国内配套资金。一般情况下,贷款项目只提供所需的外汇资金,其比例占项目总投资的30%—50%,个别农林业项目可达70%,其他不足部分由地方政府和借款单位负责配套。六是贷款资金实行提款报账制。按规定程序进行招投标和采购,并按照项目建设进度由借款单位逐次申请提取贷款,经国际金融组织审核后直接支付给供货商或承包商。

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与财政投资项目管理利弊分析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先进理念与经验主要有:一是重视项目管理机构能力建设,每个项目中安排专项资金、聘请咨询专家,为项目顺利实施和行业、机构的长远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二是项目规划论证严谨而全面,注重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特别关注环保、移民和社会评价工作以及公众参与。三是综合运用先进管理方法,提高项目质量,如:财务管理中的提款报账制、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等。四是重视项目的全过程监管,保证了贷款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国际金融组织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对项目评估、招标、合同及变更、提款报账、财务决算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审查监督,保证了管理高效、廉洁。五是有效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关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工作前移,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评价,保证了项目建设和投资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重点评价借款人的承诺、政策环境、机构与管理的有效性,以及项目在技术、财务、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财政投资项目管理的主要优势有:立项简便、程序简单;速度快、效率高;安排及时、调整灵活;环节少、周期短。其不足方面主要有:项目规划立项工作欠完善,项目执行管理力度不足,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不够完善。

从优势互补角度看,在项目规划环节,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注重全局性、区域性协调发展,财政投资项目则更注重项目的具体目标;在项目立项环节,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程序规范,周期长,财政预算项目程序简单,周期短;在项目实施环节,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财政投资项目注重局部管理;在项目绩效评价环节,国际金融组织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评价,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评估结果公开,财政投资项目侧重于事后评价。

三、借鉴国际经验,改进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资项目库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滚动项目库管理制度,实行项目动态管理。把项目库纳入编制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行统筹谋划,遵循“统一规划、合理排序、动态管理”的原则。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排序,并按照“申报、论证、立项、在建、拟调整、已完成、绩效评估”等实行项目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型和阶段的项目分别进行动态管理。二是推动贷款资金与财政预算资金相结合。要申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项目优先从财政项目库中筛选,优先考虑公共财政领域、财政配套的项目,将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先进管理理念、评估技术和管理方法在财政投资项目中推广应用,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三是探索财政资金有偿使用机制。利用市场配置资源,将效率和公平作为财政资金使用的原则,探索财政资金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推动 PPP 合作管理模式,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

(二)重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全面系统的评审机制。一是编制部门预算时,应要求项目单位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项目论证、效益分析等资料,以促使项目单位对拟纳入预算的项目提前 2—3 年进行评估论证,做到早规划、早调研、早论证、早立项。二是准备工作要注重“多方广泛参与”,倾听社会各阶层、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出具社会评价报告,杜绝“拍脑门”、“一言堂”现象的发生。三是项目评审要从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政策、机构安排、实施计划、监测评价、项目效益可持续性等多角度对项目的可行性、预期效益及潜在风险等进行全方位论证。

(三)进一步完善资金集中支付制度,保证项目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借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资金实行提款报账的制度,进一步完善资金集中支付管理制度,财政投资项目支付资金要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安全。同时,进一步完善提款报账资料审核制度,杜绝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现象的发生。

(四)加强采购任务管理,保证项目执行效果。一是保证招标程序的明晰性、招标范本的完整性和招标合同的规范性,避免因技术性的错误导致项目执行失误和理赔纠纷。二是加强咨询服务采购管理。可借鉴国际金融组织项目管理经验,灵活使用多样化的咨询采购方式,如基于质量和费用、咨询者资历以及独立咨询专家等进行咨询服务任务采购。三是完善采购招标的发布和竞标机制,尽量避免招标过程中的虚假竞标现象。

(五)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确保实现项目任务目标。一是科学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绩效基线和目标,为评价提供可比较的基础和可衡量的依据。二是完善绩效评价内容,将绩效理念扩展到项目质量、效果、影响等各方面,将绩效评价工作延伸到项目执行全过程。三是加大力度普及公众的绩效管理理念,加强相关培训,探索与审计、人事、监察等部门的协调机制,研究针对项目执行机构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进绩效评价工作。

(六)推广项目的第三方专业咨询服务、专家库等制度,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一是扩大第三方咨询服务制度试点工作。借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费制度的实践经验,在财政投资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管理费,通过招标的方式,选聘有专业资质的中介机构参与管理、评价和机构能力加强工作。二是实行第三方专业机构团队帮助项目单位进行项目规划。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项目评级决策,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政府决策的立项制,以及项目预算的编制与评审制度,以便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保障项目的良好施行。三是开展项目评审和管理专家库建设试点工作。委托适当的机构组织建立项目评审、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管理环节的专家库,形成包括财务、采购、技术、法律等多领域专家的体系。

四、结语

地方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优势互补的角度,可借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有益做法,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类项目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参考,可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和地方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倪冬梅.浅谈项目的风险及管理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3(5):196-197.

[2]崔雪松.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风险及防范[J].北方经济,2014(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