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5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张丽

乌鲁木齐市第 108中学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14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课堂知识,还要为学生灌输良好的思想观点,也需在课堂进行劳动教育渗透,以此让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此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渗透时,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并及时更正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的劳动学习步入正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渗透策略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开始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也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在现今社会,多数家庭不再为吃喝发愁,学生父母宁可自己辛苦些,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苦,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渗透是很有必要的,把劳动渗透到教育中,有助于小学生建立自我创造能力,有助于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思想,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先辈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等良好品质。

(一)培养责任感

在现阶段小学生中,我们很少能看到这种良好的品质,在部分小学生还不能生活自理的情况下,更别说从他们身上看到责任感了。基于课堂渗透劳动教育这一教学规划,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课堂通过培养学生责任感,渗透担当精神作为切入点,从而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在开展劳动活动,如“班级大扫除”“清理操场垃圾”等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言语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劳动活动完美完成也有他们的功劳。学生在劳动活动中,经历了想做、在做、会做,最后检验劳动成果时,他们的心灵会得到愉悦,在劳动过程开始到结束的阶段,学生也逐渐变得更有担当,更有集体荣誉感。

(二)提高意志力

小学生因年龄较小,他们的意志力较为薄弱,他们在遇到挫折后极易放弃。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他们的意志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每天吃饭后自己洗碗、自己的屋子自己打扫、自己的被子自己折叠等。教师通过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得知,多数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还能坚持,在经过一个星期到十天的时间,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觉得不耐烦甚至敷衍了事。基于此,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私下交流,让学生家长帮忙督促,过程中也要商量出合适的方法,以免引起学生和父母的矛盾。最终在教师和学生父母的共同努力下,学生逐渐将家庭劳动当成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坚持,他们碰到困难后也不会再如以往那样轻易妥协。

(三)提升自信心

小学生心理较为脆弱,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鼓励与夸奖,但学生周边的人群不同,部分学生父母对学生较为严厉,哪怕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也只是一味拿学习更好的学生进行对比,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会对自己进行自我否认,出现不自信的情况。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可以根据学生性格和时间来合理安排相应的劳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并适当给予学生言语鼓励,实现学生智力与德育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现状

单纯靠教师自己思考,不仅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还极难找出正确的问题,以至于教学效果不升反降。面对此种情况,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劳动教育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扰与问题。为此,学校从这四个问题角度出发,进行了深入调查,最终发现其中确实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

(一)课堂氛围压抑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高中划分为文科,文科生在我们许多人的印象中就是记忆力好,但内向的群体。受此种观点的影响,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独自进行教材阅读。当学生完成了教材阅读后,教师告诉学生教材重点,并让学生在教材中进行标记,然后就是让学生进行独自记忆。

(二)不重视劳动教育

在进行深入调查过程中,参与问卷调查人员还旁听了学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授课,在以旁听的方式进行学习后,问卷调查人员发现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劳动教育不加以重视,只是进行简单的敷衍了事。参与问卷调查人员私下还与班级学生进行了沟通,并得到确定,实际的课堂教学比这节课堂教学还有所不如。

(三)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师在课间随机挑选了几名学生,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在和他们沟通中得知,他们在近两年才完成了生活自理,部分学生依旧无法完成生活自理,衣服需要家长洗、被子需要家长帮助叠。教师没有根据这几名学生的回答贸然下决定,而是再次抽取了几名学生,和蔼地和他们进行沟通后发现,只有少数学生从小被家庭灌输自理意识和劳动意识,其余学生均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具体策略

为了更好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渗透,也为了确保教学方向的准确,学校可以从大数据角度出发,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对当前劳动教育工作进行调整,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多数家庭都配置了一件或多件电子设备,互联网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在此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图片和影像的方式展现到学生眼前,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组织开展劳动游戏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调查分析可以得知,小学生很少进行劳动工作,也没有掌握多少劳动技能,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开展一些劳动游戏,让学生在玩闹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活动结束后,学生对于买卖东西都有了一定的经验,为他们后续进行独立买卖东西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开展家校共育

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这也不是教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这需要学生家长和教师相互协作,在学校教师负责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在家庭学生家长负责让学生坚持相应的劳动,以此让学生对一项或几项劳动进行坚持,通过长时间努力,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在活动开展后,让学生家长在开始的前两天协助学生完成任务,确保学生掌握技能,并坚持下去。

四、结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重视大数据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在借助该技术开展劳动教育期间,不仅能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利用它高效解决问题,提高课堂劳动教育效率,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凯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J]. 文渊(中学版),2021(4):311.

[2] 莫细兴. 基于劳动教育渗透视野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J]. 中华志愿者,2021(7):85-86.

[3] 王冰清. 渗透劳动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合一课堂探究[J]. 科学咨询,2021(13):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