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5
/ 2

发挥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研究

郭丽云

柏乡县北关小学 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老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下学生的学习,老师要及时地做出改变,为学生构建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缓解学习的压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教学方式;主动性

小学正是学生的启蒙时期,老师要重视基础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堂上,老师要构建轻松的环境,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性的发挥,使得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老师要及时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要进行优化和调整,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一、提升学生主动性的方法

所谓主动性学习就是根据学生自主意识进行自愿性的学习。现在,大多数的学生主动性比较差,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鞭策和指导,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自己学习,而是为了老师和家长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下降。对此,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提升主动性。

(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找到相应的症状,才能够对症下药。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可以发现,平时好动、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精神不集中,眼神游移的现象,这时老师可以将学生达到安静的图书馆中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可以告诉老师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够让老师帮助自己找到原因和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一开始,学生会比较抗拒,这时老师要积极主动,循序善诱,释放自己的友善,让学生可以知道老师是真的想要帮助自己,这时学生就会放松心情,将自己的困难述说出来。然后老师会了解学生的内心,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给学生梳理心情,让学生可以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学习上老师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可以逐渐地提升自信心,让学生可以从调皮的学生,逐渐的变成爱学习的学生。所以要想解决学生的问题,就要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需求,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习惯是人们思考和行动的领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发现学生可能已经养成习惯,要想马上改过来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是为了能够让学生逐渐地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既需要转变教育的思路,设置相应的规则,让学生可以逐步地形成新的习惯,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老师在制定新的制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调整,让学生可以调整保持好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学生会逐渐的形成统一的好习惯,整个班级的氛围也会积极向上,成绩会名列前茅。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快乐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时,会主动的进行学习与探索,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激发兴趣感受快乐,让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内心,从而提升学习的成绩。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找到恰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兴趣。老师会发现部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不错,但是就是缺少点激情,使得学生的学习过于死板。在三年级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哈利波特》,通过故事书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的阅读可以吸引学生,扩展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益处,重点表扬学生,引导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让学生可以提升自信心。语文学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鞭策学生,让学生可以朝着一个个目标前进,让学生可以综合性地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文学素养,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知识中的魅力。

(四)陪伴和坚持

在学习的道路上,学生无论是失意还是得意都有老师的陪伴,老师的陪伴是学生的加油站,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坚持是见证。坚持是学生和老师的坚持,作为老师,要知道每一位学生都是花朵,可能花期不同,但是只要默默地守护和耕耘,都可以见到花总有一天可以开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坚持住,最终走向成功。可能每个时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烦恼,这些事情会左右学生的想法和能力。有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就会一蹶不振,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及时地引导,让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有部分学生十分在意自己的成绩,当成绩下降的时候,学生就会十分的沮丧,产生抵触学习的想法,这时老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亲切地疏导学生的想法,分析学生成绩退步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逐步的树立小目标,让学生可以逐渐的完成目标。所以老师的陪伴与鼓励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老师的坚持也很重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时老师就要调整学生的心态,让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与观念,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保证纪律,但是同样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当处于这样单一刻板的教学环境中,就会产生抵触的情绪,所以导致学习的质量不断地下降。这时老师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微课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展示趣味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材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的进度,让学生可以跟上老师的脚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地展示到学生的面前,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掌握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老师要进行创新与优化,小学老师要积极的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学习的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发展,老师要积极主动的进行调整,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可以提升学习的效率,使得学生可以提升学习的兴趣,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老师要保证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俊.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实验研究——以重庆市X小学为例[D].2014.

[2]孙红.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研究[D].2013.


备注: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发挥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 2004018)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