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5
/ 3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林子丹

长春爱尔眼科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集入院诊治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60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利用数值奇偶排列方式,划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矫正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视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为76.6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存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的无双眼单视、I级、II级、III级视功能与对照组差异并不显著,组间差不存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无双眼单视以及II级与对照组差异并不显著,组间差不存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I级与III级视功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组间差存意义(P<0.05)。结论:儿童患有间歇性外斜视,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改善其视功能,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


Clinical Evaluation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ermittent Exotropia in Children

LIN Zi-dan

Changchun Aier Eye Hospital,Changchun Jilin 13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mittent exotropia surgery in children.Methods:A total of 60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intermittent exotropia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from January 2020 to 2021.The study was p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orrective therapy,and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urgery.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66% in the study group and 76.66%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Children with intermittent EXOTROPIA can improve their visual function by surgical treatment.The treatment is safe and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children;intermittent;exotropia;surgery


间歇性外斜视是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主要是介于外隐斜视以及共同性外斜视之间,主要发病群体是儿童,在外斜视疾病中占比较高,大约在80%左右[1]。疾病危害是造成患者立体视功能出现异常,并且呈现形式是进立体视功能部分存在,远立体视功能缺失,患者病程时间不断延长,最终会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造成3级立体视功能永久性损伤,患者双眼正常的单视功能也会丧失,对生活影响较大。儿童在患有这一疾病后,年龄增长同时,病情加重,影响美观同时,也会破坏其视功能。现阶段,实施斜视矫正手术是临床重要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双眼单视功能,治疗间歇性外斜视,并且患者手术时间越早,术后恢复视功能的机会也会越大。本研究通过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集入院诊治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60例进行客观性研究,使用分组统计学方式,对患者手术价值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集入院诊治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60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利用数值奇偶排列方式,划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研究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做如下阐述:男性例数为18例,女性例数为12例,年龄最大值为11岁,最小值为4岁,平均年龄值为(7.5±1.1)岁;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做如下阐述:男性例数为15例,女性例数为15例,年龄最大值为12岁,最小值为4岁,平均年龄值为(8.0±1.3)岁。两组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均为3.2-12.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7.65±1.48)个月。两个组作临床资料的对比,组间差异存在均衡性,P>0.05,可作公平比较。

研究纳入标准:患者经由本院专业医师诊断后,实施多项检查,确诊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发育正常可以配合医生检查;经测试患者双眼裸眼为大于等于0.8;患者不存在眼部其他疾病;患者在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研究开始之前,患者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本研究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矫正治疗,通过集合训练,或者是负镜片治疗,使用负镜片刺激并且调节集合减轻外斜视度数,定期接受医生检查。研究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实施术前检查,主要有裸眼、矫正视力、眼位、眼底检查以及屈光间质等,测定患者为33厘米-6米的斜视度,排除患者存在眼部器质性病变[2]。手术方法:手术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针对不配合手术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形式,斜视矫正手术主要有单眼外直肌缩短术以及单眼内直肌徒后术等,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眼位,综合分析患者的年龄以及视力等参数,计算手术量。术中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球结膜断端,术后使用0.5%左氧氟沙星滴患处2周左右[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指标为显效阶段,患者视功能恢复良好,达到出院标准;有效阶段为患者视功能恢复一般,观察一段时间方可出院;无效阶段为患者的间歇性外斜视临床症状未改善,视功能恢复较差,不能出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功能恢复等级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进行所得数据客观分析,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比

不同治疗方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为76.6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存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比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性

研究组

30

22(73.33)

7(23.33)

1(3.33)

29(96.66)

对照组

30

18(60.00)

5(16.66)

7(23.33)

23(76.66)

2

-

-

-

-

5.192

P

-

-

-

-

<0.05

2.2两组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治疗前,患者的无双眼单视、I级、II级、III级视功能与对照组差异并不显著,组间差不存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无双眼单视以及II级与对照组差异并不显著,组间差不存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I级与III级视功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组间差存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n(%)]

组别

例数

无双眼单视

I级

II级

III级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0

6(20.00)

1(3.33)

8(26.66)

20(66.66)

8(26.66)

7(23.33)

8(26.66)

2(6.66)

对照组

30

5(16.66)

1(3.33)

7(23.33)

11(36.66)

9(30.00)

10(33.33)

9(30.00)

8(26.66)

2

-

0.111

0.000

0.088

5.406

0.082

0.738

0.082

4.320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儿童斜视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是间歇性外斜视,疾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早期阶段,特点是双眼视力正常,但是远立体视基本丧失,斜视角度变化相对较大,一般情况下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异常,临床疾病特征是惧光。人眼划分等级主要有三级视功能,包括视功能、融合功能以及立体视功能[4]。在物体进入视线之后,视网膜上的感受器会接受物体反光刺激出现相应的化学反应,结合不同角度形成视觉差异,差异性的信息会传输到大脑,物体立体感也由此出现。人在出生后4个月左右会开始发育立体视,伴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5]。在2-6岁之间的患者双眼发育是敏感时期,这一阶段的儿童是神经元具有可塑性,在之后的发育阶段会逐渐出现不可逆时期。因此在患者手术之后双眼视功能建立意义重大。与此同时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也具有重要作用,实施手术不仅仅是为了改善患者双眼外观,最终目的是改善患者双眼视功能,最后恢复功能。在手术之前,也需要与患者家长沟通,获得家长的认同和理解,防止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6]

综上所述,儿童患有间歇性外斜视,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改善其视功能,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青林,陈海英,杨长平,等.两种矫正手术方案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临床疗效比较[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06):491-494.

[2]况丹,项道满,郑德慧,等.计算机辅助儿童斜视客观定量诊断技术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评估[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34(34):711-711.

[3]楚瑞雪,王惠,孙先桃.儿童接受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后疗效及近立体视功能重建情况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8,26(04):125-126.

[4]何云娇,寸永康,杨淑娟,等.斜视手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短期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2):162-163.

[5]刘素江.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180例临床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8,37(17):65-67.

[6]田晓丹,崔丽红,张越.不同年龄段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2):2222-2224.

Shape1

收稿日期:2021年2月20日

出刊日期:2021年2月25日

引用本文:林子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评价[J]. 当代介入医学, 2021, 1(04) : 1-2. DOI: 10.12208/j.jcim.2021.04.033


Copyright:© 2021 by author(s) and Open Access Journal Research Center.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62a9a61e801b2_html_fb17a695465e8001.png62a9a61e801b2_html_4a7841fc2f0d33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