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3

探析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进展

韦小玉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摘要】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特点为突发局限或弥散的神经功能缺损,其已成为导致社会居民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后循环脑梗死(PCCI)是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常见类型,疾病异常凶险,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为此起病后实现血管再通具有重要意义,故而PCCI血管内治疗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本文就PCCI血管内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ACCI;血管内治疗;静脉内溶栓;机械取栓


Progress in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WEI Xiao-yu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Hechi City,Hechi Guangxi 547000,China

AbstractCerebral infarction is a common clinic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which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sudden localized or diffuse neurological deficit.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death of social residents.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CI) is a common type of ischemic stroke(AIS).The disease is very dangerous,and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are high.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vascular recanalization after onset.Therefore,intravascular treatment of PCCI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the society.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intravascular therapy of PCCI.

Key wordsIschemic Stroke;ACCI;Intravascular Therapy;Intravenous Thrombolysis;Mechanical Bolt Removal


脑卒中随着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疾病具有“三高”特点,给患者、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的负担加重,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此注重脑卒中疾病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AIS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疾病发生后,局部缺血由中心坏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组成,发作后的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是恢复梗死区域的血液供应的主要手段。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治疗无论是对前循环还是后循环急性脑梗死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存在一定不足,而随着一些新的血管内治疗器械的研发与应用,闭塞血管再通率有明显提升,为患者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1-3]。本文就PCCI血管内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后循环血管闭塞现状

ACCI主要是由椎底动脉血管(VBA)闭塞所引起,因该系统主要为脑干、丘脑、枕叶等提供血液,而其中脑干是重要的生命中枢,为此一旦血管发生急性闭塞,导致侧支循环代偿出现异常时,其所带来的危害较大。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开通闭塞血管、实现有效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为主。既往所采用的重组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rt-PA)是常用治疗方案,行超早期(3h)静脉溶栓能够增加患者血管再通率,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有关[4]研究也提到,时间窗内rt-PA治疗对于大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应用效果不佳,血管再通率低。该治疗方法时间窗窄,应用范围窄,仅有少数患者能够从中获益,部分患者依旧留有不同程度残疾,为此需要选择另外的有效治疗方案。

2治疗方法

2.1动脉内溶栓

ACCI动脉溶栓治疗主要是指借助血管介入技术,将导管送至椎动脉或VBA闭塞部位,输送溶栓药物,药物与血栓进行直接接触,能有效促使血栓溶解,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有研究[5]表示,采取脑动脉介入溶栓术治疗脑梗死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高达92.50%,血管完全再通率65.0%,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对于脑动脉溶栓治疗的重点在于合理掌握溶栓时间窗,以免再出现灌注损伤,最理想的动脉内溶栓时间为6h内,此外脑梗死疾病发生后,患者神经系统会处于缺氧缺血状态,栓塞部位不同,局部侧支循环障碍也会发生改变。在孙量

[6]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前循环血管再通成功率为76.47%、后循环血管再通率为42.11%,前循环组患者的预后效果优于后循环组。可以看出不同梗死部位在一定程度上溶栓治疗效果不尽相同,为此临床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梗死部位、年龄等综合情况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对于rt-PA静脉溶栓与血管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效果差异相比,杨小梅[7]等人的进行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47例静脉溶栓组和45例动脉溶栓组,就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两组均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安全性也相对较好。于丽波[8]等人的研究报道指出,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治疗,采取动脉溶栓治疗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动脉溶栓疗法溶栓微导管更接近血栓位置,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提高了尿激酶的利用效率,为此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尽管VBA急性闭塞采用静脉途径和(或)动脉途径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但在治疗过程中也需结合患者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启动溶栓时间等影响因素[9]。且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现仍有部分患者闭塞血管未通,这与药物禁忌症、治疗时灌注药物多作用于血管闭塞段近端,大部分药物经旁血管流至正常血管有关。

2.2机械取栓治疗

机械取栓治疗是近年来临床治疗脑梗死疾病的研究热点,其通过真空抽吸血栓或将血栓拉入导管,后将其取出,能够弥补动静脉溶栓治疗的不足,可以彻底清除血栓,实现血管再通,恢复血液循环,进而降低脑组织损伤风险[10]。牛艳国[11]的研究报告就脑侧枝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后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行机械取栓治疗能有效修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短期预后,可有效延长溶栓治疗时间窗,其治疗效果与脑侧支循环建立有密切联系,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取栓回收装置,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有Merci、Penumbra、Solitaire支架系统,其中Solitaire支架系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是一种自膨式可回收镍钛合金支架,与老一代取栓器械相比,实现闭塞血管再通率及良好预后率极为相似,能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恢复效果。Solitaire支架具有导航性和快速再通的优势,为此应用风险较小,其使用支架捕获血栓,通过与外周的血管壁挤压移动血栓,当撤出支架装置时血栓被捕获并移除,能有效恢复闭塞血管血流。在李新星[12]等人的研究报道中提到,Penumbra系统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可以提高血栓抓取的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其是由Solitaire支架与Penumbra抽吸导管组合而成,能有效缩短取栓路径,降低血栓脱落或移位的风险,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能得到一定保障。

动脉溶栓、动脉和静脉联合溶栓、机械取栓治疗方法均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改善,预后情况相近,但机械取栓治疗效果更理想[13]。姜大宇[14]等人的研究报告指出,急诊机械取栓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安全有效,能实现血管再通,术后血管再通率为73.75%,影响预后恢复的主要因素有高龄、入院高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疾病等,为此行手术治疗后,需要加强关注血管再通,合理控制血压,减少术后颅内出血风险,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此外为更好的提高溶栓治疗效果,有研究[15]提出,机械取栓辅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动脉溶栓疗法虽有一定的应用效果,但溶栓药物利用率低,而血管介入治疗即机械取栓疗法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二者联合能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二者互为补充,能取出不易被药物溶解的栓子,进而恢复颅内血流状态,恢复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3小结

ACCI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主要是指基底动脉系统因缺血所导致的病变,眩晕、肢体无力、麻木等是该疾病的主要表现症状,病因复杂,因后循环部位结构学结构特殊,治疗难度大。当前以rt-PA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治疗为主,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器材的使用以及工作流程的优化,ACCI临床治疗疗效会不断提升,给更多患者带来治疗的希望,让更多患者受益,推动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石,周峰,王伟,等.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0,17(12):27-32+50.

[2]李青松,陈珑,刘一之,等.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9,16(6):333-337.

[3]齐智慧,李东晓.不同静脉溶栓时间窗对进展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9,39(04):34-35.

[4]马骥,刘蕊.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管再通率的影响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02):62-63,75.

[5]宋贺,张金峰,唐蕊等.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9,41(13):2022-2025.

[6]孙量.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及梗死部位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2):52-54.

[7]杨小梅,金泉伟.超早期选择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9,30(19):10-13.

[8]于丽波,王帅,姜瀛,等.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04):100-103,111.

[9]高海东,崔敏玲,马海龙,等.动静脉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19,43(7):1090-1091.

[10]张岐平,陈英道,李育英,等.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7):1040-1043.

[11]牛艳国.脑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17):1926-1933.

[12]李新星,冯石,梁东明.Penumbra系统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1,44(03):239-242.

[13]张辉.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5):189-190.

[14]姜大宇,陈晓旭,汪新宇,等.急诊机械取栓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患者预后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20,42(5):426-430,435.

[15]智孔亮,卢丽敏,田磊,等.机械取栓辅助动脉内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19,29(04):30-34.

Shape1

收稿日期:2021年3月1日

出刊日期:2021年5月25日

引用本文:韦小玉.探析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进展[J].当代介入医学, 2021, 1(10) : 1-2. DOI: 10.12208/j.jcim.2021.10.107


Copyright:© 2021 by author(s) and Open Access Journal Research Center.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62aaa3c90a4e6_html_fb17a695465e8001.png62aaa3c90a4e6_html_4a7841fc2f0d33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