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护患沟通

/ 1

细说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护患沟通

刘海燕

宜宾市翠屏区沙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血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很多患者由于疾病原因会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波动,加之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沟通不畅,常常引发护患纠纷。因此,针对高血压患者,在护理时需要注重护患沟通,不断改善护患之间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时间发生,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下文对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护患沟通进行详细介绍。

1.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注意问题

1.1营造温馨的沟通环境和氛围

患者到医院通常会感到陌生,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这时,患者渴望有人和他主动沟通,进而了解医院情况。护理人员应充分利用该机会,以真诚热情的态度,面带微笑,对患者进行入院介绍,缓解患者陌生感和紧张感,促使沟通顺利进行。

1.2沟通要注意形象、举止、言语

在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举止要适宜,面带微笑,且显出自信、亲切的神情。在和患者沟通时,尽可能和患者平时,以便于护患沟通。语言利用需要恰当,说话要讲清楚和慢一些。各项操作需要娴熟、准确,这样可以起到暗示作用,提升患者安全感与信赖感,以便于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此外,在沟通时,需要利用安慰性、鼓励性、通俗易懂语言,尽可能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更不要用批评、威胁的语言。

2.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的具体方法

2.1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在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坚持接受、支持、保证原则,和患者治疗性接触,参与患者交谈,有步骤、有计划,从浅入深、从表及里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掌握,进而直接性给予患者心理援助。在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重心理沟通,稳定患者情绪。把高血压知识告知患者,促使了解到长期合理治疗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提升患者信心。并且,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不要受到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需要学会保持好的心态。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性格特点,提出改变 不良性格、生活习惯的方法,指引患者学会情绪调节,保持心理平衡,鼓励患者参与一些业余活动,如听轻音乐、练习书法绘画、下棋等。

2.2加强沟通,做好饮食护理工作

在饮食护理过程中,如果得不到患者良好配合,即便护理人员在良好的时机护理干预,也很难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细致耐心的对待工作,和患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到饮食护理过程中。在饮食方面,提倡以素食为主,素食能够降低患者血压。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饮食宜清单,叮嘱患者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叮嘱患者多食用一些杂粮、粗粮、新鲜水果蔬菜、瘦肉、鱼类、鸡等,少食用猪油、油腻食品,少饮用咖啡、浓茶等。

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要戒酒。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饮酒量和血压水平存在紧密联系,每天饮酒30ml会导致收缩压上升4mmHg,舒张压上升2mmHg;每天饮酒60ml会导致收缩压上升6mmHg,舒张压上升2-4,mmHg。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例如,针对有饮酒习惯的患者,需要叮嘱其限量饮酒,每天白酒不能超出50g;节假日或会友时适量饮用低度酒。

2.3适当增加体会锻炼

针对老年患者,可以鼓励其适当进行慢跑、门球、太极拳等运动;运动强度需要坚持因人而异原则,运动频率控制在每周3-5次,每次持续时间控制在20-60分钟。

2.4注重回访工作

针对高血压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注重回访工作,根据患者留下的联系方式,利用电话、微信等形式,每周和患者进行1次联系;如果患者距市区较近,可以亲自上门回访,对患者饮食控制情况、血压监测情况、是否谨遵医嘱按时用药等进行了解,且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降低患者由于高血压反复住院次数,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